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58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可视槽,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板,设备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块,螺纹块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触杆;该病媒生物监测装置通过驱动盘转动带动挤压杆移动,挤压杆移动进而对储气囊进行挤压,储气囊被挤压后,其内部的氧气通过出气管流向监测板上的监测储放管,进而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可以给监测者提高有效地帮助,并且监测者可通过可视槽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测者可通过可视槽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测者可通过可视槽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媒生物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病媒生物监测
,具体为病媒生物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病媒生物:能通过生物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蜚蠊、蚤、蜱、螨、虱、蠓、蚋等,及啮齿动物的鼠类。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也就意味着病媒生物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传统的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震动,其内部的监测储放管可能会发生侧翻,进而对病媒生物监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0005]2、传统的病媒生物监测环境中一般都是在室内,而由于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病媒生物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氧气,进而可能导致病媒生物的死亡率较大,不利于病媒生物的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病媒生物监测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可视槽,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板,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触杆,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稳固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板的外部设置有监测储放管,所述监测储放管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在监测板的外部均匀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远离螺纹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滑动块的外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触杆的位置、规格均与滑动杆相匹配,所述连接弹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外侧面,所述稳固板的位置与监测板的位置相对应。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储气囊,所述储气囊的外部设置有出气管。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杆远离驱动盘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储气囊的外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与储气囊为连通设计,所述出气管的位置、数量均与监测储放管相匹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病媒生物监测装置,通过设置螺杆、螺纹块、连接杆、滑动块、推杆、移动板、滑动杆和稳固板,通过螺杆转动带动螺纹块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杆移动带动滑动块移动,从而使得推杆移动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移动带动滑动杆移动,滑动杆移动带动稳固板移动,当稳固板与监测板接触后,进而对监测板进行固定,避免发生震动时,其内部的监测储放管可能会发生侧翻,进而对病媒生物监测带来了一定影响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了能够提高病媒生物监测的有效性;
[0016]2、该病媒生物监测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盘、挤压杆、储气囊和出气管,通过驱动盘转动带动挤压杆移动,挤压杆移动进而对储气囊进行挤压,储气囊被挤压后,其内部的氧气通过出气管流向监测板上的监测储放管,进而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可以给监测者提高有效地帮助,并且监测者可通过可视槽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设备主体;2、可视槽;3、监测板;4、螺杆;5、螺纹块;6、连接杆;7、固定槽;8、滑动块;9、推杆;10、移动板;11、触杆;12、连接弹簧;13、滑动杆;14、稳固板;15、驱动盘;16、挤压杆;17、储气囊;18、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可视槽2,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板3,设备主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4,螺杆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块5,螺纹块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6,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7,固定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8,滑动块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9,推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0,移动板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触杆11,移动板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2,移动板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3,滑动杆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稳固板14。
[0025]本实施例中,监测板3的外部设置有监测储放管,监测储放管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在监测板3的外部均匀分布,监测者可通过可视槽2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连接杆6远离螺纹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滑动块8的外部,螺纹块5移动带动连接杆6移动,连接杆6移动带动滑
动块8移动,触杆11的位置、规格均与滑动杆13相匹配,连接弹簧12远离移动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杆13的外侧面,稳固板14的位置与监测板3的位置相对应,当稳固板14与监测板3接触后,进而对监测板3进行稳固,随着移动板10的不断移动,使得连接弹簧12被压缩,当触杆11与滑动杆13接触后,此时螺杆4停止转动,设备主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盘15,驱动盘1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挤压杆16,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气囊17,储气囊17的外部设置有出气管18,挤压杆16远离驱动盘1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储气囊17的外部,驱动盘15转动带动挤压杆16移动,挤压杆16移动进而对储气囊17进行挤压,出气管18与储气囊17为连通设计,出气管18的位置、数量均与监测储放管相匹配,储气囊17被挤压后,其内部的氧气通过出气管18流向监测板3上的监测储放管,进而提供充足的氧气。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本装置开始使用时,操作者将监测板3放置在设备主体1的内部后,通过启动螺杆4通电运行,螺杆4转动带动螺纹块5移动,螺纹块5移动带动连接杆6移动,连接杆6移动带动滑动块8移动,滑动块8移动带动推杆9移动,推杆9移动带动移动板10移动,移动板10移动带动滑动杆13移动,滑动杆13移动带动稳固板14移动,当稳固板14与监测板3接触后,进而对监测板3进行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可视槽(2),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板(3),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块(5),所述螺纹块(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8),所述滑动块(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9),所述推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0),所述移动板(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触杆(11),所述移动板(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2),所述移动板(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3),所述滑动杆(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稳固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媒生物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板(3)的外部设置有监测储放管,所述监测储放管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在监测板(3)的外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媒生物监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坚
申请(专利权)人:海口椰春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