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769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箱,所述诱捕箱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诱捕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盒,所述诱捕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粘板、第二粘板和第三粘板;该一种果蝇诱捕装置通过体型较大的果蝇会被第一粘板隔离在诱捕箱与第一粘板的中间,体型居中的会被隔离在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的中间,体型较小的会被隔离在第二粘板与第三粘板的中间,从而达到了诱捕果蝇并根据果蝇体型大小进行区分的效果,通过主螺杆带动诱捕管在升降滑槽上进行升降运动,同时抽吸盖会在滚筒的外表面进行抽吸工作,将滚筒外表面的果蝇吸进诱捕管的内部,从而达到了诱捕果蝇并根据体型不通同进行收集的效果。型不通同进行收集的效果。型不通同进行收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蝇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果蝇诱捕
,具体为一种果蝇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果蝇因体型较小田间监测观察比较困难,传统监测方式是用纱布过滤带回实验室观察,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果蝇品种多样,但其大小体型差别不大,因此田间采样通常是将果蝇诱捕灭杀后,根据体型大小区分再带回实验室进行显微识别,但田间大小区分较为麻烦,因此效率低,通常需要将大量的样本带回实验室,整体区分工作量依然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利用果蝇体型的大小进行区分开且进行收集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箱,所述诱捕箱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诱捕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盒,所述诱捕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粘板、第二粘板和第三粘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封闭盖板,所述封闭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管,所述诱捕管远离封闭盖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抽吸盖,所述抽吸盖远离诱捕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诱捕管远离抽吸盖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槽,所述诱捕管远离抽吸盖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螺杆。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筒的一端设置有开孔,且该开孔与抽吸盖以及诱捕管相互贯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闭盖板的底部工设置有三组诱捕管,且在诱捕箱与第一粘板的中间一组诱捕管,在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的中间有一组,在第二粘板与第三粘板的中间有一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粘板、第二粘板和第三粘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适合果蝇可通过的孔,且第一粘板外表面的孔大于第二粘板外表面的孔,第二粘板外表面的孔大于第三粘板外表面的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诱捕盒的底部设置有大小相同的格子,且在每组格子的内部设置有诱捕果蝇的引诱剂。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筒、升降滑槽和主螺杆的长度均相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一种果蝇诱捕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粘板、第二粘板和第三粘板,通过诱捕箱内部的诱捕剂飞进诱捕箱的内部,体型较大的果蝇会被第一粘板隔离在诱捕箱与第一粘板的中间,体型居中的会被隔离在第一粘板与第二粘板的中间,体型较小的会被隔离在第二粘板与第三粘板的中间,从而达到了诱捕果蝇并根据果蝇体型大小进行区分的效果;
[0014]2、该一种果蝇诱捕装置,通过设置滚筒,通过捕箱顶部的转动轴开始启动,带动封闭盖板进行转动,封闭盖板底部的转动齿轮带动转动螺杆进行转动,转动螺杆带动滚筒进行转动,主螺杆带动诱捕管在升降滑槽上进行升降运动,同时抽吸盖会在滚筒的外表面进行抽吸工作,将滚筒外表面的果蝇吸进诱捕管的内部,从而达到了诱捕果蝇并根据体型不通同进行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封闭盖板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示意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粘板、第二粘板和第三粘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诱捕箱;2、转动轴;21、封闭盖板;22、诱捕管;23、抽吸盖;24、滚筒;25、转动螺杆;26、转动齿轮;27、升降滑槽;28、主螺杆;3、诱捕盒;4、第一粘板;5、第二粘板;6、第三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箱1,诱捕箱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诱捕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盒3,诱捕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粘板4、第二粘板5和第三粘板6。
[0022]本实施例中,转动轴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封闭盖板21,封闭盖板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管22,诱捕管22远离封闭盖板2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抽吸盖23,抽吸盖23远离诱捕管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24,滚筒2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25,转动螺杆2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26,诱捕管22远离抽吸盖23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槽27,诱捕管22远离抽吸盖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螺杆28。滚筒24的一端设置有开孔,且该开孔与抽吸盖23以及诱捕管22相互贯通,起到将果蝇通过滚筒24抽吸进诱捕管22的内部的效果。封闭盖板21的底部工设置有三组诱捕管22,且在诱捕箱1与第一粘板4的中间一组诱捕管22,在第一粘板4与第二粘板5的中间有一组,在第二粘板5与第三粘板6的中间有一组,起到三组诱捕管22分别将第一粘板4、第二粘板5和第三粘板6外部的果蝇进行抽吸进诱捕管22的现象。第一粘板4、第二粘板5和第三粘板6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适合果蝇可通过的孔,且第一粘板4外表面的孔大于第二粘板5外表面的孔,第二粘板5外表面的孔大于第三粘板6外表面的孔,起
到区分果蝇大小的效果。诱捕盒3的底部设置有大小相同的格子,且在每组格子的内部设置有诱捕果蝇的引诱剂,起到诱惑外界的果蝇进入诱捕箱1的效果。滚筒24、升降滑槽27和主螺杆28的长度均相同,起到抽吸盖23在滚筒24的外表面完全进行工作的效果。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诱捕剂倒置在诱捕箱1底部的诱捕盒3中,在将诱捕箱1放置在果蝇较多的区域,而后果蝇会通过诱捕箱1内部的诱捕剂飞进诱捕箱1的内部,体型较大的果蝇会被第一粘板4隔离在诱捕箱1与第一粘板4的中间,体型居中的会被隔离在第一粘板4与第二粘板5的中间,体型较小的会被隔离在第二粘板5与第三粘板6的中间,从而达到了诱捕果蝇并根据果蝇体型大小进行区分的效果,而后在诱捕箱1顶部的转动轴2开始启动,带动封闭盖板21进行转动,封闭盖板21底部的转动齿轮26带动转动螺杆25进行转动,转动螺杆25带动滚筒24进行转动,主螺杆28带动诱捕管22在升降滑槽27上进行升降运动,同时抽吸盖23会在滚筒24的外表面进行抽吸工作,将滚筒24外表面的果蝇吸进诱捕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箱(1),所述诱捕箱(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所述诱捕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盒(3),所述诱捕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粘板(4)、第二粘板(5)和第三粘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封闭盖板(21),所述封闭盖板(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诱捕管(22),所述诱捕管(22)远离封闭盖板(2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抽吸盖(23),所述抽吸盖(23)远离诱捕管(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24),所述滚筒(2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25),所述转动螺杆(2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26),所述诱捕管(22)远离抽吸盖(23)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槽(27),所述诱捕管(22)远离抽吸盖(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螺杆(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4)的一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坚
申请(专利权)人:海口椰春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