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料输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55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料输出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用于传输膜料的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具有水平的传输面,传输面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连接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传输面之间设置有沿传输面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间隙。该膜料输出结构通过在传输面上方设置限位组件,保证膜料在传输面和限位组件之间的传输间隙稳定移动传输,防止膜料传输过程中脱离传输面,并且无需负压装置持续抽气形成负压,节能的同时避免了膜料受负压吸引而产生变形,保证膜料的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料输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膜料传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膜料输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采用塑料、胶黏剂、橡胶或者其他材料制成,包括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多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包装等领域。
[0003]由于薄膜材料质地柔软轻盈,在传输过程中材料容易脱离传送带表面,导致传输效率低下严重时还会造成传输失败,为此,通常在传送带的传输面上设置负压通孔,负压通孔连接负压装置,在膜料输出过程中,负压装置启动,在负压通孔处产生将薄膜吸附在传送带上的负压,实现稳定传输,但是采用该输出方式时,负压装置需要维持运行状态,一方面增加了设备的能耗,另一方面,负压作用力过大,容易导致柔软的薄膜塑料在负压通孔位置产生褶皱、变形,影响薄膜质量,而负压作用力过小,又会减小对薄膜的吸附作用力,影响薄膜的稳定传输。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膜料输出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且实现产品稳定传输、保证产品质量的膜料输出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膜料输出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用于传输膜料的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具有水平的传输面,所述传输面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机架连接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传输面之间设置有沿所述传输面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间隙。
[0007]优选的,为了实现对传输面上薄膜的限位,防止膜料脱离传输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闭环状的限位带和若干沿所述限位带周向分布且与所述限位带相抵接的张紧件,所述限位带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传输面相垂直。
[0008]优选的,为了减小传输摩擦力,所述张紧件为绕自身轴心线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周向外缘上设置与其同轴心线的第一定位环槽,所述限位带与所述第一定位环槽的内壁相抵接。
[0009]优选的,为了保证限位带的张紧力,所述张紧件包括固定轮和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连接有沿平行于所述传输面传输方向滑动于所述机架上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将所述调节座锁紧于所述机架上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与所述调节座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杆。
[0010]优选的,为了实现对传输面上膜料两侧的限位,使得膜料贴合在传输面上,保证传输效率,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两个,分设于所述传输面两侧边的上方。
[0011]优选的,为了实现膜料的传输,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绕
自身轴心线转动于所述机架上的两个转动辊,两个所述转动辊通过传输带连接且两个所述转动辊之一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转动单元。
[0012]优选的,为了实现膜料的稳定传输,两个所述转动辊上均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且与其同轴心线的第二定位环槽;所述传输带设置有若干个,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定位环槽的分布方向分布且与所述第二定位环槽的内壁相抵接。
[0013]优选的,为了支撑传输带的上层,保证传输带的水平传输,所述传输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输带内侧且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与所述传输带相抵接。
[0014]优选的,为了收集传输组件输出端的膜料,所述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传输面侧下方的收集台、与所述输出端存在收集间隔的拦截件和设置于所述传输组件两侧的侧挡件,所述拦截件和所述侧挡件均与所述收集台连接。
[0015]优选的,为了便于根据膜料的长度调节拦截件的位置,使拦截件和传输组件输出端之间的收集间隔与膜料相匹配,保证膜料有序整齐的存放在收集台上,所述拦截件沿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拦截件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平移单元。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膜料输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传输面上方设置限位组件,保证膜料在传输面和限位组件之间的传输间隙稳定移动传输,防止膜料传输过程中脱离传输面,并且无需负压装置持续抽气形成负压,节能的同时避免了膜料受负压吸引而产生变形,保证膜料的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实施例1省去其中一个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的A部放大图;
[0022]图6是实施例2省去其中一个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实施例2固定轮与机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机架,1a.侧板,1b.连接杆,2.限位组件,3.限位带,4.张紧件,4a.固定轮,4b.调节轮,4

1.第一定位环槽,5.调节座,6.锁紧螺杆,7.转动辊,7

1.第二定位环槽,8.传输带,9.支撑件,10.收集台,11.拦截件,12.侧挡件,13.旋转电机,14.把手,15.丝杆,16.平移块,17.导向杆,18.固定座,19.横梁,20.拉环,21.滑轨,22.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图5所示,实施例1的膜料输出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
侧板1a和固定于两个侧板1a之间的连接杆1b;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传输膜料的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具有水平的传输面;传输面的上方设置有与侧板1a连接的限位组件2,限位组件2与传输面之间设置有沿传输面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间隙;限位组件2包括限位带3和若干沿限位带3周向分布且与限位带3相抵接的张紧件4,限位带3所在的平面与传输面相垂直;张紧件4为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机架1上的张紧轮,张紧轮为轴心线位置固定的固定轮4a,固定轮4a的周向外缘上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线的第一定位环槽4

1,限位带3与第一定位环槽4

1的内壁相抵接;限位组件2设置有两个,分设于传输面两侧边的上方。
[0028]该实施例的膜料输出结构中,膜料从传输组件的输入端输入后,位于传输面的上方,通过传输面对膜料进行传输的同时,利用机架1上的限位组件与传输面围合形成供膜料通过的传输间隙,防止传输过程中膜料脱离传输组件的传输面,从而实现膜料的稳定传输;限位组件有两个,能够分别对膜料的两侧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膜料的正常顺利输出。采用该方式输出膜料时,无需安装负压装置,因此无需负压装置持续保持抽气的工作状态,在节能的同时笔墨安输送过程中膜料受负压作用影响而发生变形,如此保证了膜料的传输质量。
[0029]限位组件主要由限位带3和多个固定轮4a构成,通过固定轮4a将限位带3张紧,使限位带3的底部保持水平的同时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料输出结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用于传输膜料的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具有水平的传输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面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限位组件(2),所述限位组件(2)与所述传输面之间设置有沿所述传输面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料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包括闭环状的限位带(3)和若干沿所述限位带(3)周向分布且与所述限位带(3)相抵接的张紧件(4),所述限位带(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传输面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料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件(4)为绕自身轴心线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周向外缘上设置与其同轴心线的第一定位环槽(4

1),所述限位带(3)与所述第一定位环槽(4

1)的内壁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料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件(4)包括固定轮(4a)和调节轮(4b),所述调节轮(4b)连接有沿平行于所述传输面传输方向滑动于所述机架(1)上的调节座(5),所述调节座(5)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将所述调节座(5)锁紧于所述机架(1)上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与所述调节座(5)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杆(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料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设置有两个,分设于所述传输面两侧边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钢王庆郭二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格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