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财福专利>正文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04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包括有本体座、若干第一端子、若干第二端子、活动盖等构件所组成,当软性电路板插入连接器本体座与第一、二端子的接触臂的接触凸卡电性接触以后,由于利用活动盖的下端面以及其各槽孔内的连动块抵迫定位,因此具有稳固性高不易松脱的效果;另外当活动盖向外枢转开启而插入软性电路板并将活动盖反向枢转即可使其各长形连动块的长边撑开第一端子的支撑臂并向上连动其接触臂的接触凸卡与软性电路板电性接触,而当活动盖归复原位时则又由其各连动块抵迫软性电路板与第二端子的接触臂的接触凸卡电性接触,因此相对也达到软性电路板与第一、二端子的接触凸卡具有较稳定的电性接触,相对具有减少不良品提高产品良率的功效。(*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
本技术指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如图1、图2所示,具有如下缺点:1.连接器的本体座7所嵌设的端子8由于仅由接触臂81与支撑臂82固定在嵌槽71内,并由端子8两侧之内抵靠部831、832止挡在嵌槽71两侧端缘面711、712,因此端子8与嵌槽71的组装稳固性较差。2.当软性电路板9插入(参见图1)而活动盖90向下归回原位时须直接施力挤压软性电路板9与端子8的接触臂81的接触凸卡811,因此操作较吃力(参见图2),且软性电路板9与接触凸卡811之间的接触容易松脱而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而加以研究改良,创作设计出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当软性电路板插入连接器本体座与第一、二端子的接触臂的接触凸卡电性接触以后,由于通过活动盖的下端面以及其各槽孔内的连动块抵迫定位,因此具有稳固性高不易松脱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当活动盖向外枢转开启而插入软性电路板并将活动盖反向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包括有:一本体座,分别间隔排列设有若干定位槽道,可分别嵌设若干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另外该本体座的两侧壁可枢设一活动盖,且两侧的前侧另嵌设有固定片;若干第一端子,分别由其支撑臂与接触臂嵌卡于本体座的 各定位槽道,而其接触臂的内侧上方则具有接触凸卡,而接触臂与支撑臂之间则具有连接臂;若干第二端子,具有前侧的固定臂与后侧的接触臂,可嵌设于本体座的各定位槽道,而其接触臂的内侧上方则具有接触凸卡;一活动盖,枢设于本体座的两侧壁之间,其后 侧则为一连动板,当活动盖向外枢转开启时软性电路板可插入本体座,又当活动盖枢转归回原位时可由其连动板连动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良结构(三),包括有:一本体座,分别间隔排列设有若干定位槽道,可分别嵌设若干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另外该本体座的两侧壁可枢设一活动盖,且两侧的前侧另嵌设有固定片;若干第一端子,分别由其支撑臂与接触臂嵌卡于本体座的各定位槽道,而其接触臂的内侧上方则具有接触凸卡,而接触臂与支撑臂之间则具有连接臂;若干第二端子,具有前侧的固定臂与后侧的接触臂,可嵌设于本体座的各定位槽道,而其接触臂的内侧上方则具有接触凸卡;一活动盖,枢设于本体座的两侧壁之间,其后侧则为一连动板,当活动盖向外枢转开启时软性电路板可插入本体座,又当活动盖枢转归回原位时可由其连动板连动软性电路板与前述第一、二端子的接触臂的接触凸卡电性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其支撑臂内侧下方凹设一枢转凹槽,活动盖的连动板的各凹槽的连动块可钩入其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显钰
申请(专利权)人:陈财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