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智远专利>正文

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54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为一金属接地组件与绝缘壳体的组合;每一接地组件被分成二个部份,分别被制造形成设定的轮廓或形状;包括一金属插脚、和金属插脚枢接的弓部。弓部向外延伸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分别扣合在一接地轨道上。该金属插脚具有一头端和形成在头端下边的斜面及肩部,用以使金属插脚可配装在一簧片支架上,并且让人员可操作接地端子与轨道分离或结合,可减少制造时废料的产生,且具有较大接触面和电流值的结构,可简便的与接地轨道产生迫紧结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的构造;特别是指一种使接地组件的构形可减少废料的产生,也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和电流值,且与绝缘壳体之间形成一容许作动的间隙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应用数个分别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是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接地端子成排列型态的扣合在一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上,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来导出那些机器残存的电压或静电,已为已知技术;例如,美国第5362259号「接地导电端子(GROUND CONDUCTOR TERMINAL)」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实施例。这类接地导电端子包括一绝缘壳体,壳体内配装有一簧片支架或导电板,簧片支架或导电板上设置有数个导线接头,枢接那些从机器设备接来的接地导线;一金属接地组件焊接、铆合或连结在该簧片支架或导电板上;这金属接地组件具有两端,分别扣合在一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上。在一个应用的情形中,如果接地导电端子有短路、烧毁损坏、或检修更换的情形时,操作人员可藉由工具(例如螺丝起子)勾拉该绝缘壳体下边一个形成勾状的足部区域,使所述足部区域带动该接地组件的一端向外偏移,以解除接地组件与轨道的扣合状态。但是,就像那些熟习此技术的人所知悉,当操作人员以工具勾拉绝缘壳体的足部区域时,只是拉动了该足部区域,往往并没有同步拉开该金属接地组件扣合在轨道上的其中一端;因此,接地导电端子并未与轨道分开。这是因为该绝缘壳体通常是以塑料材料制成,且接地组件被焊接、铆合或固定在该簧片支架上,因此该绝缘壳体被扳动变形时,并未确实拉动扣合在轨道上的金属接地组件;而这种情形增加了检修人员拆装该接地导电端子的麻烦与困难。另一个有关这类接地端子的课题是它们被应用在高承载的工业用电方面,它们必须能够容许高的负载;因此,如果要增加它们的负载量或电流值,一个可行的考虑是增加它们的接触面积。但已知技术中,那些经锻造或线割装置制造的接地端子,很难具有宽大的接触面;这是因为受限于锻造或线割装置若要制造具有宽大接触面的接地端子,成本很高,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因此在旧法中,依据实际负载使用的需求,业者有时会在绝缘壳体内设置并排的接地端子,来增加接地端子的接触面或电流值。但这种措施在制作上仍然比较-->麻烦;而且,过多的接地端子并迭,会因接触点面的增加而造成电阻值提高,这会直接影响电流通过的质量;更甚者会造成温升过高的现象。在已知的技术中,使金属接地组件能紧紧扣住轨道形成紧迫的扣合状态,降低电阻,是特别被要求的。换言之,使金属接地组件能紧紧扣住轨道,又容许检修人员可简便拆卸该接地导电端子与轨道分开,是一个两难的课题。同时,考虑让接地端子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或电流值,以及在制造上可减少废料的产生,也是特别被要求的;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可减少制造时废料的产生,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和电流值,且与绝缘壳体之间形成一容许作动的间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具有一接地组件;该接地组件与一绝缘壳体组合;其特点是:所述接地组件被分成二个部份,分别被制造形成设定的轮廓或形状;该接地组件包括金属插脚及一弓部,该金属插脚配装在一簧片支架上;该弓部与该金属插脚枢接;弓部向外延伸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扣合在一接地轨道上。根据本技术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该金属插脚相对其中央参考轴线,具有一略向外张开的头端和形成在头端下边的斜面和肩部,使金属插脚可配装在一簧片支架上,产生一向壳体下边迫紧的作用力,并且在接地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让人员可操作接地端子与轨道分离或结合。根据本技术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该接地组件的第一端包含有一弯折部,和弯折部所界定的一个凹口;所述凹口形成有一向接地组件的水平参考线倾斜的内缘面,使人员在操作接地组件离开轨道时,会产生一反作用力,推动第一端与轨道形成松动状态。根据本技术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该接地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具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形成有一圆弧状凸缘,可配合人员在操作接地组件离开轨道时,形成一支点作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该接地组件的弓部提供一个较长的长度或距离,使接地组件具有较大的运动弹性(或变形范围)。如此,这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在符合具有较佳操作弹性的结构的条件下,可减少制造时废料的产生,并且具有较大接触面和电流值的结构,可简便的与接地轨道产生迫紧结合-->或拆卸等。对于本技术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它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如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接地组件与绝缘壳体的外观示意图;其中,该绝缘壳体显示被剖开的情形。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绝缘壳体与接地组件、簧片支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金属插脚和弓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金属插脚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金属插脚被安排在一金属胚料上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弓部被安排在一金属胚料上的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接地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假想线部份显示了轨道的组合位置。图9是本技术的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标号说明:10接地组件    11金属插脚12头端        13斜面14肩部        15槽孔16弓部        17第一端18第二端      20壳体21轴柱        22、23弯折部24、25凸缘    26凹口27内缘面      28唇部29足状区域    30簧片支架31孔洞        32导线接头40轨道        41轨道架50导线        60、61金属胚料70工具        χ间隙ω、ω’宽度  α夹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在所采实施例中,为一金属接地组件与绝缘壳体的组合,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图1至图3显示了该绝缘壳体20被剖开的内部结构情形;该绝缘壳体20通常是以塑料材料制成,壳体20内配装有簧片支架(或导电板)30;簧片支架30上设置有一孔洞31和数个导线接头32,枢接那些从机器设备接来的接地导线50(参见图9);接地组件10配装在该簧片支架30上,使接地组件10的第一端17和第二端18分别扣合在一导电轨道或接地轨道40(参见图9)上,而共同形成一接地装置。请参阅图4及图5,接地组件10大体成片状或条状结构;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接地组件10被分成二个部份,分别被制造形成设定的轮廓或形状;包括有一对金属插脚11和金属插脚11枢接的弓部16;所述的枢接方式可采用螺合、铆合、焊接等。金属插脚11具有一头端12和形成在头端12下边的斜面13及肩部14;用以使金属插脚11可简便的手动压入配装在一簧片支架30上。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金属插脚11相对其中央参考轴线,可使头端12略向外张开;因此,当外力迫使金属插脚11的头端12插入该簧片支架30的孔洞31内时,簧片支架30相对会产生一反作用力,压迫接地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具有一接地组件;该接地组件与一绝缘壳体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被分成二个部份,分别被制造形成设定的轮廓或形状;该接地组件包括金属插脚及一弓部,该金属插脚配装在一簧片支架上;该弓部与该金属插脚枢接;弓部向外延伸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扣合在一接地轨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具有一接地组件;该接地组件与一绝缘壳体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被分成二个部份,分别被制造形成设定的轮廓或形状;该接地组件包括金属插脚及一弓部,该金属插脚配装在一簧片支架上;该弓部与该金属插脚枢接;弓部向外延伸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扣合在一接地轨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成片状或条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包括有一对金属插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脚具有一头端和形成在头端下边的斜面及肩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脚的头端向外张开。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型接地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在金属插脚的底部位置界定有一个可套合在该绝缘壳体的轴柱上的槽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型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远许标煌李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吴智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