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806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整备左前轮心点C位置;步骤2:通过整备左前轮心点C依据传动轴夹角的要求确定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所属区域;步骤3:通过曲轴和发动机和变速箱安装面交点A、整备左前轮心点C确定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具体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动力总成搭载分析时,不需要反复调整硬点,实现了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实现了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实现了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总成搭载分析
,具体地指一种橫置动 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总成硬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布置位置)的制定是整车总 布置机舱布置工作的开始,选择合适的动力总成硬点会让后续机舱 布置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目前在动力总成硬点布置方面常规方法是: 首先,以几何间隙为导向确定初步摆放位置;然后进行传动夹角检 核;最后进行性能及功能检核。
[0003]常规的动力总成硬点布置方法中,动力总成的位置移动没有任 何参照系和参照点,反复移动位置,存在工作反复的情况,不能一 次得到想获取的动力总成硬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 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动力总成搭载分析时,不需要反复调整硬点,实现 了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
[0005]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 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获取整备左前轮心点C位置,其中,整备左前轮心点C 在车辆整车坐标系X轴的坐标为坐标原点,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 辆整车坐标系Y轴的坐标为坐标原点,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 车坐标系Z轴的坐标为前轮两个轮胎中心距离的一半位置对应的坐 标点,其中,X轴为车辆前后方向坐标轴,Z轴为车辆上下方向坐标 轴,Y轴为车辆左右方向坐标轴;
[0007]步骤2:通过整备左前轮心点C依据传动轴夹角的要求确定变 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所属区域;
[0008]步骤3:通过曲轴和发动机和变速箱安装面交点A、整备左前轮 心点C确定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具体位置。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特征三角形法的移动原则清晰,采用该方法可 以缩短硬点布置工作时间50%以上;
[001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特征三角形法的移动原则满足率高,该布置方 案利用A、B、C三点的相互关系概括了布置相关的性能、几何、功 能关系。并且有大量竞品分析数据支撑,能够更好的支撑相关结论。, 采用该方法布置的硬点,性能、几何、功能的满足率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交点A、交点B和交点C的定义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Y平面坐标系的特征三角形示意图;
[0014]图3为具有代表性的交点A和交点B点移动位置策略示意图。
[0015]图3采用集中三角形测量,用作A、B、C点摆放的趋势性参考, 提供指导意见。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3所示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它包括如 下步骤:
[0018]步骤1:获取整备左前轮心点C位置(整备空车状态下轮心的 位置),其中,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车坐标系X轴的坐标为坐 标原点,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车坐标系Y轴的坐标为坐标原 点,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车坐标系Z轴的坐标为前轮两个轮 胎中心距离的一半位置对应的坐标点,其中,X轴为车辆前后方向 坐标轴,Z轴为车辆上下方向坐标轴,Y轴为车辆左右方向坐标轴;
[0019]步骤2:通过整备左前轮心点C依据传动轴夹角的要求确定变 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所属区域;
[0020]步骤3:通过曲轴和发动机和变速箱安装面交点A、整备左前轮 心点C利用特征三角形原则和B点扇形区域原则确定变速箱输出和 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具体位置。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C点(轮胎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在Y 平面画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坐标系的X正方向为车尾方向
[0022]所述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所属区域满足如 下公式:
[0023]对于轿车(Sedan):(Xb

Xc)2+(Zb

Zc)2≤M
[0024]对于SUV:(Xb

Xc)2+(Zb

Zc)2≤N
[0025]其中,Xb为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车辆整车 坐标系X轴坐标,Xc为整备左前轮心点C的车辆整车坐标系X轴 坐标,Zb为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车辆整车坐标 系Z轴坐标,Zc整备左前轮心点C的车辆整车坐标系Z轴坐标,M 为针对轿车的阈值,N为针对SUV的阈值,所述M取值为25mm, N取值为45mm。
[0026]如图2所示,交点B的所属区域为图中的扇形区域;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曲轴和发动机和变速箱安装面 交点A与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距离为变速箱固 定值,相同的变速箱交点A与交点B的距离值恒定,交点A和交点 B点的调整相互影响,交点A和交点B点在Y平面(立体空间下垂 直于Y轴的平面,又称为XZ平面)移动。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对于同平台内已知一款动力 总成硬点后,再搭载一款新动力总成交点A和交点B点的调整方式 为:
[0029]对于相同发动机,不同变速箱的情况,优先保证交点A与同平 台内已知动力总成交点A坐标不变,然后,调节交点B,使交点B 满足:
[0030]对于轿车:(Xb

Xc)2+(Zb

Zc)2≤M;
[0031]对于SUV:(Xb

Xc)2+(Zb

Zc)2≤N。
[0032]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3中,对于相同发动机,不同变速箱的情 况,如果新动力总成变速箱与已知动力总成变速箱的中心距差值为 10mm以上,或新动力总成变速箱与已知动力总成变速箱DIFF DROP 建议差值为10mm以上时,则在调节交点B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交点 A,使交点B满足,变速箱中心距为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轴 向间隙,DIFF DROP值为
变速箱在布置完成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 Z向高度差值:
[0033]对于轿车:(Xb

Xc)2+(Zb

Zc)2≤M;
[0034]对于SUV:(Xb

Xc)2+(Zb

Zc)2≤N;
[0035]同时,使新动力总成发动机与周边零部件的间隙满足设计要求。
[0036]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3中,对于同平台内已知一款动力总成硬 点后,再搭载一款新动力总成交点A和交点B点的调整方式为:
[0037]对于不同发动机,相同变速箱的情况,保证交点B与同平台内 已知动力总成交点B坐标不变即可,保证变速箱相连的零件通用。
[0038]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3中,对于不同发动机,相同变速箱的情 况,如果新动力总成发动机与已知动力总成发动机在前后方向的尺 寸差距为10mm以上,则调整交点A,由于,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整备左前轮心点C位置,其中,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车坐标系X轴的坐标为坐标原点,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车坐标系Y轴的坐标为坐标原点,整备左前轮心点C在车辆整车坐标系Z轴的坐标为前轮两个轮胎中心距离的一半位置对应的坐标点,其中,X轴为车辆前后方向坐标轴,Z轴为车辆上下方向坐标轴,Y轴为车辆左右方向坐标轴;步骤2:通过整备左前轮心点C依据传动轴夹角的要求确定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所属区域;步骤3:通过曲轴和发动机和变速箱安装面交点A、整备左前轮心点C确定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具体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所属区域满足如下公式:对于轿车:(Xb

Xc)2+(Zb

Zc)2≤M对于SUV:(Xb

Xc)2+(Zb

Zc)2≤N其中,Xb为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车辆整车坐标系X轴坐标,Xc为整备左前轮心点C的车辆整车坐标系X轴坐标,Zb为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车辆整车坐标系Z轴坐标,Zc整备左前轮心点C的车辆整车坐标系Z轴坐标,M为针对轿车的阈值,N为针对SUV的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曲轴和发动机和变速箱安装面交点A与变速箱输出和离合器壳体安装面交点B的距离为变速箱固定值,相同的变速箱交点A与交点B的距离值恒定,交点A和交点B点的调整相互影响,交点A和交点B点在Y平面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于同平台内已知一款动力总成硬点后,再搭载一款新动力总成交点A和交点B点的调整方式为:对于相同发动机,不同变速箱的情况,优先保证交点A与同平台内已知动力总成交点A坐标不变,然后,调节交点B,使交点B满足:对于轿车:(Xb

Xc)2+(Zb

Zc)2≤M;对于SUV:(Xb

Xc)2+(Zb

Zc)2≤N。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橫置动力总成快速搭载硬点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于相同发动机,不同变速箱的情况,如果新动力总成变速箱与已知动力总成变速箱的中心距差值为预设值P以上,或新动力总成变速箱与已知动力总成变速箱DIFF DROP建议差值为预设值Q以上时,则在调节交点B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交点A,使交点B满足:对于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珩余忠皋周松涛张建军张艾妮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