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25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通过两座前车车体与可拆卸电机后轮组合成两座车。当可拆卸电机后轮分离,两座前车车体与五座后车车体结合成为五座车,两座前车车体也可以与七座后车车体结合成为七座车。并且两座前车车体与其它部分连接采用两个不同方向的液压件连接,保证连接强度,同时液压件连接采用红外感应来保证连接过程的方便和连接的精确度。通过前车和不同的后车部分组合,实现了人们出行多样化的需求,并且从五座车转变成两座车可以减小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问题。两座车可以减小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问题。两座车可以减小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很多家庭都拥有了汽车,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目前汽车大多数是五座车,这种汽车虽然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有些人只是把汽车作为上下班或者买菜的代步工具,后排座位的使用率比较少,甚至是没有。或者因为接人需要七座汽车时,五座汽车满足不了要求,有时候会出现四个人挤后排的情况,这样会存在安全隐患。
[0003]另一方面,五座车辆质量相对较重,能源的消耗比较大。且五座车尺寸也比较大,会出现道路拥挤,停车麻烦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这些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五座车乘坐空间固定,行动不方便,浪费能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其通过两座前车车体,五座后车车体、七座后车车体和可拆卸电机后轮的不同组合来满足出行多样化的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包括两座车组装方法,其是基于两个可拆卸电机后轮与两座前车车体实现的,具体为:
[0006]当可拆卸电机后轮移动到与两座前车车体连接位置时,其通过液压件a实现前方定位,通过液压件b实现侧方定位;
[0007]液压件a的对接凸块a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a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b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b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前方连接结构;
[0008]液压件b的对接凸块c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c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d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d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侧方连接结构;
[0009]可拆卸电机后轮上的连接体a伸出来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连接体凹槽中。
[0010]进一步的,当可拆卸电机后轮与两座前车车体分离时:
[0011]首先两座前车车体底部的滑轮降落下来形成稳定支撑,然后收回液压件a,液压件b和连接体a,此时可拆卸电机后轮自动解除与两座前车车体的连接。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五座车组装方法,其是基于五座后车车体与两座前车车体实现的,具体为:
[0013]两座前车车体倒车与五座后车车体相连接,连接过程中通过红外感应器定位方向;
[0014]液压件c的对接凸块e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e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
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f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f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前方连接结构;
[0015]液压件d的对接凸块f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f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g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g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侧方连接结构;
[0016]五座后车车体上的连接体b伸出来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连接体凹槽中。
[0017]进一步的,所述五座车组装方法,还包括:
[0018]五座后车车体的液压支撑件a收回,防止在行驶的时候与地面接触。
[0019]进一步的,当两座前车车体与五座后车车体分开始时,五座后车车体前面的液压支撑件a先降下来,之后两座前车车体的滑轮也降下来分别使车体稳定,将液压件c、液压件d和连接体b收回,解除两者连接。
[0020]更进一步的,还包括七座车组装方法,其是基于七座后车车体与两座前车车体实现的,具体为:
[0021]两座前车车体倒车与七座后车车体相连接,连接过程中通过红外感应器定位方向;
[0022]液压件e的对接凸块g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g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h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h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前方连接结构;
[0023]液压件f的对接凸块h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h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i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i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侧方连接结构;
[0024]七座后车车体上的连接体c伸出来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连接体凹槽中。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七座车组装方法,还包括:
[0026]七座后车车体的液压支撑件b收回,防止在行驶的时候与地面接触。
[0027]更进一步的,当两座前车车体与七座后车车体分开始时,七座后车车体前面的液压支撑件b先降下来,之后两座前车车体的滑轮也降下来分别使车体稳定,将液压件e、液压件f和连接体c收回,解除两者连接。
[0028]作为更进一步的,所述五座后车车体通过车体前方的液压支撑件a和后轮形成稳定四脚支撑,所述七座后车车体通过车体前方的液压支撑件b和后轮形成稳定四脚支撑。
[0029]作为更进一步的,所述五座后车车体与七座后车车体通过去4S店租赁的方式来完成五座车或七座车的转换。
[003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0031]1.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组装的汽车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前车车体与不同后车车体连接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要。发挥了两座车在节能和驾驶方面的优势,缓解能源消耗过大和交通拥挤等问题。
[0032]2.在组成五座车和七座车连接的时候采用自动定位,既保证了连接的精确度,也保证了连接过程的方便快捷。
[0033]3.本汽车通过液压件及连接体进行固定,其液压件分层连接实现牢靠的定位。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两座前车车体与可拆卸电机后轮组成的两座车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两座前车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可拆卸电机后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7]图4是两座前车车体与五座后车车体组成的五座车侧视图;
[0038]图5是五座后车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两座前车车体与七座后车车体组成的七座车侧视图;
[0040]图7是七座后车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是两座前车车体凹槽a或凹槽b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9是液压件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序号说明:1、两座前车车体;101、凹槽a;102、凹槽b;103、连接体凹槽;104、滑轮;1011、对接凹槽a;1012、不规则对接凹槽;1013、对接凸块b;
[0044]2、可拆卸电机后轮;201、液压件a;202、液压件b;203、连接体a;204、液压推杆a;205、液压推杆b;206、电机后轮;2011、对接凸块a;2012、不规则凸块;2013、对接凹槽b;2014、红外感应器;
[0045]3、五座后车车体;301、液压件c;302、液压件d;303、连接体b;304、液压支撑件a;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座车组装方法,其是基于两个可拆卸电机后轮与两座前车车体实现的,具体为:当可拆卸电机后轮移动到与两座前车车体连接位置时,其通过液压件a实现前方定位,通过液压件b实现侧方定位;液压件a的对接凸块a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a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b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b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前方连接结构;液压件b的对接凸块c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c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d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d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侧方连接结构;可拆卸电机后轮上的连接体a伸出来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连接体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可拆卸电机后轮与两座前车车体分离时:首先两座前车车体底部的滑轮降落下来形成稳定支撑,然后收回液压件a,液压件b和连接体a,此时可拆卸电机后轮自动解除与两座前车车体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五座车组装方法,其是基于五座后车车体与两座前车车体实现的,具体为:两座前车车体倒车与五座后车车体相连接,连接过程中通过红外感应器定位方向;液压件c的对接凸块e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e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f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f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前方连接结构;液压件d的对接凸块f伸长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对接凹槽f中,然后不规则凸块再伸长直到不规则凸块上面的对接凹槽g与两座车车体上的不规则对接凹槽里面的对接凸块g配合,形成一个牢固的侧方连接结构;五座后车车体上的连接体b伸出来进入两座车车体上的连接体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座车组装方法,还包括:五座后车车体的液压支撑件a收回,防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陶涛杨宇航刘桂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