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穿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58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穿越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在所述壳体的上端螺接有紧帽,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主密封装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副密封装置,所述主密封装置和副密封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主密封装置的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厚垫块、锥形密封筒和薄垫块,所述锥形密封筒的结构包括:橡胶本体,在所述橡胶本体的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密封胶层,在所述橡胶本体内沿径向设置有尼龙编织层,在所述厚垫块上焊接有螺栓,在所述锥形密封筒上设置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第一固定通孔,在所述薄垫块上设置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通孔。设置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通孔。设置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穿越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穿越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开采作业中,由于井底油层较少,压力不足,无法实现自举采油,而采用电潜泵送入井底运用电力带动采油设备作业,由于井底较深,超长的电缆如何送入固定,如何实现有效密封都是电潜泵作业的难点,而一般国外进口的电缆穿越器,都有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的缺点,国内急需一种物美价廉,方便实用的替代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缆穿越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缆穿越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在所述壳体的上端螺接有紧帽,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主密封装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副密封装置,所述主密封装置和副密封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主密封装置的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厚垫块、锥形密封筒和薄垫块,所述锥形密封筒的结构包括:橡胶本体,在所述橡胶本体的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密封胶层,在所述橡胶本体内沿径向设置有尼龙编织层,在所述厚垫块上焊接有螺栓,在所述锥形密封筒上设置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第一固定通孔,在所述薄垫块上设置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通孔,所述螺栓向上穿过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与螺母相连接将厚垫块、锥形密封筒和薄垫块固定在一起,在所述锥形密封筒内设置有三个电缆穿孔,在所述锥形密封筒上沿轴向开设有一条开口缝隙将三个电缆穿孔串接起来,在所述厚垫块上设置有与三个电缆穿孔一一对应的厚电缆定位U型槽,在所述薄垫块上设置有与三个电缆穿孔一一对应的薄电缆定位U型槽,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与主密封装置相互配合的卡设台阶和主挤压锥面,在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副密封装置相互配合的副挤压锥面,在所述主密封装置上端的壳体内设置有下轴承,在所述下轴承上端的壳体内螺接有压帽,所述压帽的上端与副密封装置相抵,在所述副密封装置上端的壳体内设置有上轴承,在所述上轴承上端的壳体内设置有压套,所述压套的上端与紧帽相抵,在所述主密封装置、副密封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有试压腔,在所述试压腔一侧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堵头,在所述试压腔另一侧的壳体上设置有泄压阀。
[0005]本技术的优点是:上述电缆穿越器,采用在同一壳体内的主、副双密封装置连接电缆的方式,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小巧便利,降低了成本,主、副密封装置内的橡胶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层包裹,并在橡胶内增设尼龙编织层,加强了橡胶的结构强度和韧性,能够在挤压过程中实现稳定的形变,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电缆穿越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中主密封装置内锥形密封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图1中主密封装置内厚垫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6为图1中主密封装置内薄垫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壳体,2、下接头,3、紧帽,4、主密封装置,5、副密封装置,41、厚垫块,411、厚电缆定位U型槽,42、锥形密封筒,43、薄垫块,431、薄电缆定位U型槽,421、橡胶本体,422、聚氨酯密封胶层,423、尼龙编织层,44、螺栓,45、第一固定通孔,46、第二固定通孔,47、螺母,48、电缆穿孔,49、开口缝隙,6、卡设台阶,7、主挤压锥面,8、副挤压锥面,9、下轴承,10、压帽,11、上轴承,12、压套,13、试压腔,14、进气堵头,15、泄压阀,16、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
[0015]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电缆穿越器,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2,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螺接有紧帽3,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主密封装置4,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副密封装置5,所述主密封装置4和副密封装置5的结构相同,所述主密封装置4的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厚垫块41、锥形密封筒42和薄垫块43,所述锥形密封筒42的结构包括:橡胶本体421,在所述橡胶本体421的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密封胶层422,在所述橡胶本体421内沿径向设置有尼龙编织层423,在所述厚垫块41上焊接有螺栓44,在所述锥形密封筒42上设置有与螺栓44相互配合的第一固定通孔45,在所述薄垫块43上设置有与螺栓44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通孔46,所述螺栓44向上穿过第一固定通孔45和第二固定通孔46与螺母47相连接将厚垫块41、锥形密封筒42和薄垫块43固定在一起,在所述锥形密封筒42内设置有三个电缆穿孔48,在所述锥形密封筒42上沿轴向开设有一条开口缝隙49将三个电缆穿孔48串接起来,在所述厚垫块41上设置有与三个电缆穿孔48一一对应的厚电缆定位U型槽411,在所述薄垫块43上设置有与三个电缆穿孔48一一对应的薄电缆定位U型槽431,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与主密封装置4相互配合的卡设台阶6和主挤压锥面7,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副密封装置5相互配合的副挤压锥面8,在所述主密封装置4上端的壳体1内设置有下轴承9,在所述下轴承9上端的壳体1内螺接有压帽10,所
[0016]述压帽10的上端与副密封装置5相抵,在所述副密封装置5上端的壳体1内设置有上轴承11,在所述上轴承11上端的壳体1内设置有压套12,所述压套12的上端与紧帽3相抵,在所述主密封装置4、副密封装置5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试压腔13,在所述试压腔13一侧的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堵头14,在所述试压腔13另一侧的壳体1上设置有泄压阀15。
[0017]安装时,先对主密封装置4进行装配,将厚垫块 41与螺栓44通过拧紧在焊接在一起,剥去铠装的外接电缆16,将三根分电缆分别穿过厚垫块41的三个厚电缆定位U型槽411内,将锥形密封筒42的三个电缆穿孔48穿在外接电缆16的三根分电缆上,将螺栓44穿过第一固定通孔45,再将三根分电缆分别穿过薄垫块43的三个薄电缆定位U型槽431内,将螺栓44穿过第二固定通孔46与螺母47连接,从而将厚垫块41、锥形密封筒42和薄垫块43固定在
一起形成主密封装置4,由于主密封装置4与副密封装置5的结构相同,副密封装置5的装配方法与上述一致,将装配成整体的主密封装置4放入壳体1内,厚垫块41与卡设台阶6相抵实现定位,主密封装置4内的锥形密封筒42与主挤压锥面7相互配合,将下轴承9放入主密封装置4上,通过压帽10旋接在壳体1内对下轴承9向下挤压,随着压帽10的不断旋紧下移,锥形密封筒42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锥形密封筒42收到来自上下挤压和主挤压锥面7的不断挤压从而实现对三只分电缆的包裹,实现主挤压密封;然后将副密封装置5放入壳体1内并支撑在压帽10上,副密封装置5内的锥形密封筒与副挤压锥面8相互配合,将上轴承11放入到副密封装置5上,将压套12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穿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2),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螺接有紧帽(3),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主密封装置(4),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副密封装置(5),所述主密封装置(4)和副密封装置(5)的结构相同,所述主密封装置(4)的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厚垫块(41)、锥形密封筒(42)和薄垫块(43),所述锥形密封筒(42)的结构包括:橡胶本体(421),在所述橡胶本体(421)的外侧包裹有聚氨酯密封胶层(422),在所述橡胶本体(421)内沿径向设置有尼龙编织层(423),在所述厚垫块(41)上焊接有螺栓(44),在所述锥形密封筒(42)上设置有与螺栓(44)相互配合的第一固定通孔(45),在所述薄垫块(43)上设置有与螺栓(44)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通孔(46),所述螺栓(44)向上穿过第一固定通孔(45)和第二固定通孔(46)与螺母(47)相连接将厚垫块(41)、锥形密封筒(42)和薄垫块(43)固定在一起,在所述锥形密封筒(42)内设置有三个电缆穿孔(48),在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尔德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