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57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包括:公锥本体,在所述公锥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在所述公锥本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卡瓦,所述锥形卡瓦的结构包括:若干卡瓦单元,在相邻两个卡瓦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在所述卡瓦单元上分别设置有锯齿螺纹,在所述公锥本体内螺纹连接有膨胀杆,在所述膨胀杆伸入锥形卡瓦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锥面,在所述锥形卡瓦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锥面相互配合的第二锥面,在所述膨胀杆伸入上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外套筒扳手,在所述膨胀杆内螺纹连接有挤压杆,在所述膨胀杆的下端设置有滑腔,所述挤压杆的下端伸入滑腔内与滑柱相连接。挤压杆的下端伸入滑腔内与滑柱相连接。挤压杆的下端伸入滑腔内与滑柱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机械,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钻井作业中,钻杆由于事故原因留在了井内(俗称落鱼),只留下钻杆的顶部(俗称鱼顶)在井下,以致无法继续钻井作业,需要通过打捞工具将井内落鱼打捞上来,一般的方法是用与落鱼同尺寸的公锥连接,实现打捞,而事实往往是鱼顶的螺纹由于是事故脱落的原因,很可能螺纹部分已经损坏,无法实现螺纹连接打捞工作,需要将落鱼损坏的螺纹修复才能实现打捞,由于是在井下,修复工作异常困难,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修复打捞,工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打捞不方便,而且同一公锥只能打捞一种尺寸的落鱼,局限性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捞方便的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包括:公锥本体,在所述公锥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在所述公锥本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卡瓦,所述锥形卡瓦的结构包括:若干卡瓦单元,在相邻两个卡瓦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在所述卡瓦单元上分别设置有锯齿螺纹,在所述公锥本体内螺纹连接有膨胀杆,在所述膨胀杆伸入锥形卡瓦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锥面,在所述锥形卡瓦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锥面相互配合的第二锥面,在所述膨胀杆伸入上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外套筒扳手,在所述膨胀杆内螺纹连接有挤压杆,在所述膨胀杆的下端设置有滑腔,所述挤压杆的下端伸入滑腔内与滑柱相连接,所述滑柱滑动设置在滑腔内,在所述滑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在所述膨胀杆的底部沿径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摆臂,所述摆臂的中部通过销轴活动设置在膨胀杆上,所述摆臂的一端伸入滑腔内,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支撑杆相连接,在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弧形弹性卡片,所述挤压杆的上端伸入外套筒扳手内与内套筒扳手相连接。
[0005]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锯齿螺纹采用均匀分布的分段式螺纹结构,大螺距螺纹段和小螺距螺纹段交错设置。
[0006]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弧形弹性卡片的外侧设置有陶瓷耐磨层。
[0007]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卡瓦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0008]本技术的优点是:上述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结构新颖,小巧便利,通过提起撑开的公锥就可实现打捞工作,不需要修复螺纹,即可实现快速打捞,省时省力,打捞方便,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落鱼进行打捞,适用范围广,另外,在落鱼内部采用弧形弹性卡片进行二次挤压固定,防止打滑,打捞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锥形卡瓦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公锥本体,2、上接头,3、锥形卡瓦,31、卡瓦单元,32、间隙,33、锯齿螺纹,4、膨胀杆,5、第一锥面,6、第二锥面,7、外套筒扳手,8、挤压杆,9、滑腔,10、滑柱,11、支撑杆,12、摆臂,13、销轴,14、弹簧,15、弧形弹性卡片,16、内套筒扳手,17、钻头,18、鱼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
[0013]如图1、图2所示,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包括:公锥本体1,在所述公锥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2,在所述公锥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卡瓦3,所述锥形卡瓦3的结构包括:若干卡瓦单元31,在相邻两个卡瓦单元31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32,在所述卡瓦单元31上分别设置有锯齿螺纹33,在所述公锥本体1内螺纹连接有膨胀杆4,在所述膨胀杆4伸入锥形卡瓦3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锥面5,在所述锥形卡瓦3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锥面5相互配合的第二锥面6,在所述膨胀杆4伸入上接头2的上端设置有外套筒扳手7,在所述膨胀杆4内螺纹连接有挤压杆8,在所述膨胀杆4的下端设置有滑腔9,所述挤压杆8的下端伸入滑腔9内与滑柱10相连接,所述滑柱10滑动设置在滑腔9内,在所述滑柱10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11,在所述膨胀杆4的底部沿径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摆臂12,所述摆臂12的中部通过销轴13活动设置在膨胀杆4上,所述摆臂12的一端伸入滑腔9内,所述摆臂12的另一端通过弹簧14与支撑杆11相连接,在所述摆臂1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弧形弹性卡片15,所述挤压杆8的上端伸入外套筒扳手7内与内套筒扳手16相连接。
[0014]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锯齿螺纹33采用均匀分布的分段式螺纹结构,大螺距螺纹段和小螺距螺纹段交错设置。
[0015]如图1所示,在本实例中,在所述弧形弹性卡片15的外侧设置有陶瓷耐磨层。
[0016]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卡瓦单元3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0017]打捞时,公锥本体1通过螺纹与膨胀杆4连接,将膨胀杆4通过螺纹与挤压杆8连接,钻头17与上接头2连接,将锥形卡瓦3通过钻头送入到井下落鱼的鱼顶18内,通过外套筒扳手7转动带动膨胀杆4在公锥本体1内向上移动,膨胀杆4下端的第一锥面5挤压锥形卡瓦3下端的第二锥面6,从而使锥形卡瓦3的若干卡瓦单元31做撑开动作,卡瓦单元31上的锯齿螺纹33与鱼顶18的内部螺纹紧密咬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内套筒扳手16转动带动挤压杆8在膨胀杆4内向下移动,挤压杆8带动滑柱10在滑腔9内向下滑动,滑柱10向下挤压摆臂12的一端向下移动,摆臂12的中部通过销轴13在挤压杆8上转动,摆臂12的另一端带动弧形弹性卡片15翻转与鱼顶18的内壁相抵实现二次挤压固定,此刻上提外接的钻头17即可将井下落鱼打捞出来。
[0018]打捞后,反向旋转内套筒扳手16,滑柱10向上复位,滑柱10带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支撑杆11通过弹簧14拉动摆臂12往支撑杆11方向翻转复位,从而拉动弧形弹性卡片15置于膨胀杆4的正下方,弧形弹性卡片15与鱼顶18的内壁分离,反向旋转外套筒扳手7使各个卡瓦单元31复位,卡瓦单元31上的锯齿螺纹33与鱼顶18的内部螺纹分离,此时,鱼顶18被分离可进行维修。
[0019]上述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结构新颖,小巧便利,通过提起撑开的公锥就可实现打捞工作,不需要修复螺纹,即可实现快速打捞,省时省力,打捞方便,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落鱼进行打捞,适用范围广,另外,在落鱼内部采用弧形弹性卡片进行二次挤压固定,防止打滑,打捞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井下落鱼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公锥本体(1),在所述公锥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2),在所述公锥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卡瓦(3),所述锥形卡瓦(3)的结构包括:若干卡瓦单元(31),在相邻两个卡瓦单元(31)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32),在所述卡瓦单元(31)上分别设置有锯齿螺纹(33),在所述公锥本体(1)内螺纹连接有膨胀杆(4),在所述膨胀杆(4)伸入锥形卡瓦(3)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一锥面(5),在所述锥形卡瓦(3)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锥面(5)相互配合的第二锥面(6),在所述膨胀杆(4)伸入上接头(2)的上端设置有外套筒扳手(7),在所述膨胀杆(4)内螺纹连接有挤压杆(8),在所述膨胀杆(4)的下端设置有滑腔(9),所述挤压杆(8)的下端伸入滑腔(9)内与滑柱(10)相连接,所述滑柱(10)滑动设置在滑腔(9)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尔德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