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746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包括设置在车厢上部的无人机装放箱和控制单元;无人机装放箱包括箱体和箱体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的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和垂直升降单元;舱门开合单元在推杆电机驱动下实现右舱门和左舱门之间的开合;回中定位单元实现X向推杆和Y向推杆在对应滑台上往复运动;垂直升降单元实现升降平台的上升和下降;控制单元控制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垂直升降单元和机械手按照设定的模式运动,供配电单元为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垂直升降单元和机械手提供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了无人机停放、安全防护及长途运输的需求,极大提升了警用无人机的管理能力、部署效率等。部署效率等。部署效率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警用无人机应用领域中,一种基于车载的警用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实现城市重点区域或大型活动场景下,警用无人机机动部署与空地协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民用无人机事业的发展,大量无人机进入社会,并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大量应用。
[0003][0004]警用无人机当前应用模式还是以警航人工起降为主,难管理、部署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载的警用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可实现通过车载移动方式,实现无人机的机动部署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7]一种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包括设置在运输载车的车厢上部的无人机装放箱、控制单元和供配电单元;
[0008]所述的无人机装放箱包括箱体和箱体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的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和垂直升降单元;
[0009]所述的舱门开合单元包括右舱门、左舱门和每只舱门下方的两只滑轨,所述的滑轨与推杆电机相联,在推杆电机驱动下实现右舱门和左舱门之间的开合;
[0010]所述的回中定位单元包括两只X向推杆、两只Y向推杆和驱动机构,X向推杆和Y 向推杆固定在独立的滑块上,所述的滑块在回中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X向推杆和Y 向推杆在对应滑台上往复运动;
[0011]所述的垂直升降单元包括升降平台、四只升降丝杠和对应的升降螺母,升降平台固定在升降螺母上,并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和下降;
[0012]所述的升降平台下方设置有四只机械手,每只机械手包括舵机、第一齿轮手,第二齿轮手,所述的第一齿轮手和第二齿轮手的下部为相互啮合传动的齿轮副,上部为指端;舵机正反转带动第一齿轮手和第二齿轮手的指端开合,将物件夹持或松开;升降平台上对应位置开有长条形通孔,使得第一齿轮手和第二齿轮手的指端外露在长条通孔的上方;
[0013]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垂直升降单元和机械手按照设定的模式运动,供配电单元为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垂直升降单元和机械手提供动力。
[0014]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所述的回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同步带单元,同步带单元包括带轮和同步带;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转轴联接,带轮设置第一转轴的两端,所述的滑块与同步带固联,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驱动带轮转动,使得滑块在滑台上往复运动。
[0015]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若干只转向器,转向器和转向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和第二联轴器,伺服电机转动,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联轴器使得若干只转向器同步转动,带动升降螺母在升降丝杠上升降。
[0016]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所述指端中部设置有V型槽,将物件夹持在两只指端的V型槽内。
[0017]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机械手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升降平台下表面。
[0018]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箱体下部安装有带有刹车部件的万向轮。
[0019]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右舱门、左舱门呈人字形屋檐形状,内侧高、外侧低;在两只舱门对接处设计有排水槽和密封圈。
[0020]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所述的回中定位单元固定在四只升降丝杠顶部的支座上。
[0021]上述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中,箱体为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根据旋翼无人机停放及运输要求,设计一款以无人机运输、操纵、停放等活动为主要任务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载车的车厢上部放置有无人机装放箱,满足了无人机停放、安全防护及长途运输的需求,极大提升了警用无人机的管理能力、部署效率等。
[0024]2、本专利技术根据无人机的停放特点,无人机装放箱内设置有舱门开合单元、回中定位单元、垂直升降单元和机械手,舱门开合单元采用双扇门结构自动开合,表面设置了防水和密封结构,满足了停放和存储的要求;回中定位单元实现了无人机停放位置的移动,确保机翼停放在箱体的空隙内部,并采用机械手将无人机进行位置固定;垂直升降单元则在起飞将无人机升高至箱体外部,回收时降低至箱体内部,提供了无人机起降条件。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放置在车厢上部的无人机装放箱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人机装放箱组成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人机在箱体内部下降过程中的位置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舱门开合单元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回中定位单元12组成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无人机在垂直升降单元13上方固定原理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垂直升降单元组成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机械手组成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无人值守站系统控制单元组成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为:1

无人机装放箱;3

车厢;4

无人机;5

箱体;6

万向轮;11

舱门开合单元;12

回中定位单元;13

升降单元;14

机械手;111

右舱门;112

左舱门; 113

滑轨;114

推杆电机;121

X向推杆;122

Y向推杆;123

滑台;124

滑块;125

第一电机;126

第一转轴;127

第一联轴器;130

升降平台;131

升降丝杆;132

升降螺母;133

伺服电机;134

转向器、135

第二转轴;136

第二联轴器;137

支座;140

舵机;141

第一齿轮手;142

第二齿轮手;143

安装座;144

指端;145

V型槽;146

齿轮副。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36]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包括设置在运输载车的车厢上部的无人机装放箱1、控制单元和供配电单元;载车优选长城炮四驱越野柴油皮卡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运输载车的车厢上部的无人机装放箱(1)、控制单元和供配电单元;所述的无人机装放箱(1)包括箱体(5)和箱体(5)内部自上而下设置的舱门开合单元(11)、回中定位单元(12)和垂直升降单元(13);所述的舱门开合单元(11)包括右舱门(111)、左舱门(112)和每只舱门下方的两只滑轨(113),所述的滑轨(113)与推杆电机(114)相联,在推杆电机(114)驱动下实现右舱门(111)和左舱门(112)之间的开合;所述的回中定位单元(12)包括两只X向推杆(121)、两只Y向推杆(122)和驱动机构,X向推杆(121)和Y向推杆(122)固定在独立的滑块(124)上,所述的滑块(124)在回中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X向推杆(121)和Y向推杆(122)在对应滑台(123)上往复运动;所述的垂直升降单元(13)包括升降平台(130)、四只升降丝杠(131)和对应的升降螺母(132),升降平台(130)固定在升降螺母(132)上,并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和下降;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舱门开合单元(11)、回中定位单元(12)和垂直升降单元(13)按照设定的模式运动,供配电单元为舱门开合单元(11)、回中定位单元(12)、垂直升降单元(13)和机械手(14)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的无人机无人值守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平台(130)下方设置有四只机械手(14),每只机械手(14)包括舵机(140)、第一齿轮手(141),第二齿轮手(142),所述的第一齿轮手(141)和第二齿轮手(142)的下部为相互啮合传动的齿轮副(146),上部为指端(144);舵机(140)正反转带动第一齿轮手(141)和第二齿轮手(142)的指端(144)开合,将物件夹持或松开;升降平台(130)上对应位置开有长条形通孔(148),使得第一齿轮手(141)和第二齿轮手(142)的指端(144)外露在长条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玮琦宋新刚郑春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航天技术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