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11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包括金属壳体、组装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边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凸块,金属壳体设有卡持上述凸块的倒刺。这样,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固持稳定,且组装简单。(*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PC、PDA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在手机中增加照相功能,相应地,将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请参阅图1所示,为与本技术电连接器相关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33’的金属壳体30’、组装于金属壳体30’两相对侧壁32’的绝缘本体10’,与绝缘本体10’相组合的若干导电端子20’,以及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遮蔽壳体40’。其中绝缘本体10’呈L形,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2’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11’,所述竖直部11’上于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绝缘本体10’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金属壳体30’和遮蔽壳体40’分别于上述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对应位置设有倒刺322’′和凸刺43’,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0’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中,然后将与导电端子20’组装在一起的绝缘本体10’置于金属壳体30’两相对侧壁32’上,并使金属壳体3’上的倒刺322’置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通孔111’中,最后将遮蔽壳体40’置于绝缘本体10’上,使其凸刺43’与绝缘本体10’的第二通孔112’相配合。然而,上述电连接器100’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30’的固持是通过倒刺322’与第一通孔111’的配合而达成,而该电连接器100’的零件较多,故,该电连接器100’在使用过程中,各零件之间很容易松动,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性能。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固组装且结构简单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分别置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壁上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组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凸块,而金属壳体设有卡持上述凸块的倒刺。与本技术电连接器相关的电连接器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绝缘本体设有凸块,而金属壳体设有卡持上述凸块的倒刺,故,该电连接器于使用过程中,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不易松动,从而提高了整个电连接器的电性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与本技术电连接器相关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其中遮蔽壳体尚未组装。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电连接器1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未图示)至电路板(未图示),包括金属壳体10、组装于金属壳体10两相对侧壁的绝缘本体20,与绝缘本体20相组装的若干导电端子30、以及覆于绝缘本体20上的遮蔽壳体40。金属壳体10,是由金属板冲压折弯而成,整体呈矩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0、垂直于第一侧壁100且与第一侧壁100相邻设置的第二侧壁102,以及由上述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2形成的收容空间104。电子元件就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04内,其中第一侧壁100设有向收容空间104延伸的弹片1 002,第二侧壁102对称地设有缺口1022,该缺口1022相对内侧设有倒刺1024,以容纳并卡持绝缘本体20,金属壳体10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均设有缝隙106,以加强金属壳体10的弹性,第二侧壁102的两侧端还设有朝向收容空间104方向延伸的卡持部1028,该卡持部1028大致与第二侧壁102表面呈垂直设置,且该卡持部1028末端垂直折弯以固持绝缘本体20和遮蔽壳体40,当绝缘本体20和遮蔽壳体40依次组装于金属壳体10上后,该卡持部1028卡持于绝缘本体20和遮蔽壳体40的两端,以加强其与金属壳体10之间的紧密性,此外,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2分别-->设有与侧壁表面垂直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焊接片1004、1026,当该电连接器1组装好后,可通过这些焊接片1004、1026焊接于电路板上。绝缘本体20,呈纵长状,由绝缘材料制成,置于金属壳体10第二侧壁102,并于金属壳体10第二侧壁102缺口1022对应位置设有一对凸块202,每一凸块202于上下位置设有开口204,以与遮蔽壳体40卡持配合。导电端子30,包括置于绝缘本体20内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未标示),分别自竖直部的两端向远离竖直部的方向延伸的焊接部302和接触部304,其中焊接部302与竖直部大致呈直角设置,且与金属壳体10上的焊接片1026位于同一水平面,而接触部304则与竖直部呈一定夹角,并在电子元件的作用下,于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遮蔽壳体40,覆于绝缘本体20上,大致呈L形,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402及与上述水平部402垂直的垂直部404,其中水平部402包括自末端延伸以与电路板连接的焊接点4024及自水平部402两端向金属壳体10的收容空间104延伸的第二抵持片4022,垂直部404包括与绝缘本体20开口204对应的凸刺4044及自垂直部404与水平部402的连接处向金属壳体10收容空间104延伸的第一抵持片4042,其中第一抵持片4042和第二抵持片4022与金属壳体10上的弹片1002共同作用,以固持电子元件于金属壳体10的收容空间104内。下面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的组装过程:首先将导电端子30与绝缘本体20组装在一起,接下来,将上述绝缘本体20置于金属壳体10的第二侧壁102上,并使绝缘本体20的凸块202卡持于金属壳体10第二侧壁102上的缺口1 022,并通过缺口1022处的倒刺1024夹持凸块202,接着将遮蔽壳体40覆于绝缘本体20上,使其垂直部404上的一对凸刺4044分别插入至绝缘本体20的开口204中,最后,将电子元件置于金属壳体10中,并通过金属壳体10上的弹片1002和遮蔽壳体40上的抵持片固持其于金属壳体10中。至此,整个电连接器1组装完毕,最后通过金属壳体10上的焊接片1004、1026、导电端子30的焊接部302,以及遮蔽壳体40的焊接点4024将该电连接器1焊接于电路板上,从而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请重点参阅图2所示,其中绝缘本体20上设有一对凸块202,而金属壳体10于上述凸块202对应位置设有缺口1022,且该缺口1022相对内侧设有卡持凸块202的倒刺1024,从而,绝缘本体20稳固地置于金属壳体10中,不易松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组装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边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凸块,遮蔽壳体设有卡持上述凸块的倒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组装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边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凸块,遮蔽壳体设有卡持上述凸块的倒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容置上述凸块的缺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凸块上设有开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