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85881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34
本申请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包括内层芯材、通过光固化法包覆内层芯材的外层壁材,所述外层壁材为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所述内层芯材包括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大豆磷脂酰胆碱;其中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和大豆磷脂酰胆碱的重量比为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胶囊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食品添加剂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保鲜程度以及食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保鲜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
[0003]现阶段的食品保鲜技术主要采用添加食品防腐剂:传统食品防腐技术中常添加了山梨酸钾、苯甲酸及其钠盐类等化学类防腐剂,由于化学类防腐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易造成损伤。因此,虽然化学类防腐剂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其鉴于其对人体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化学类防腐剂逐步被生物类食品防腐剂所取代。
[0004]生物类食品防腐剂目前主要开发出以下几种:第一种为乳酸链球菌素,乳酸链球菌素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但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防腐有效性受到pH值的影响,其在酸性环境中能够稳定存在,但在碱性环境中抑菌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导致其抑菌防腐作用在短期内丧失。
[0005]第二种为ε

聚赖氨酸,ε

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的生物代谢产品,ε

聚赖氨酸和其他天然抑菌剂配合使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但实践发现ε

聚赖氨酸可与食品中的蛋白质或酸性多糖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抗菌能力的丢失;并且ε

聚赖氨酸有弱的乳化能力;因此,ε

聚赖氨酸被限制于淀粉质食品。
[0006]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人认为生物类食品防腐剂的防腐性能不稳定,难以起到长期有效地防腐作用,因此生物类食品防腐剂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制备一种具有长效防腐性能的食品防腐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防腐剂的长效防腐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胶囊防腐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包括内层芯材、通过光固化法包覆内层芯材的外层壁材,所述外层壁材为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所述内层芯材包括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大豆磷脂酰胆碱;其中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和大豆磷脂酰胆碱的重量比为1:(1

3):(0.2

0.8):(5

10)。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是由明胶经过甲基丙烯酸酐改性而成,通过甲基丙烯酸酐的羧基与明胶上的羟基反应,将碳碳双键引入明胶中,使得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可在光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光固化原理对天然抗菌抗氧化物质(即内层芯材)进行包覆,形成微胶囊结构,得到微胶囊防腐剂;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上含有大量的羧基、
氨基等极性基团,具备较强的吸水保水能力,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吸水溶胀破裂或受热降解,释放内层芯材。当微胶囊防腐剂涂覆至食品表面时,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在食品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绝外界的水分、氧气,抑制食品中游离脂肪酸酸败以及细菌繁殖进程;内层芯材渗透入食品中,内层芯材的主要成分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大豆磷脂酰胆碱等在抗菌抗氧化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茶多酚具备高效杀菌性能,可降低血脂,阻断食品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的合成,还能够消除大蒜素等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强刺激性风味,使得防腐剂对食品的风味不造成影响;虾青素抗氧化性能优异,还可提高大蒜素和茶多酚的光稳定性,避免大蒜素和茶多酚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由于光氧化失效,并且虾青素在光照下仅发生降解,降解得到的虾红素仍然具备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功能,被人体吸收后,能够增强基体免疫力;大蒜素杀菌性能优异,并且挥发性好,可使得芯材快速扩散至食品内部;而大豆磷脂酰胆碱包裹茶多酚,使得茶多酚在制备过程中被外层壁材充分包覆,减少茶多酚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当微胶囊防腐剂添加至食品中,微胶囊防腐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受热降解,释放芯材,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脂肪酸酸败和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从根源上起到防腐作用;因此,微胶囊防腐剂能够起到长效防腐作用。并且,由于微胶囊防腐剂的添加方式多样化,不受到环境限制,可被广泛使用。
[0010]其次,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大豆磷脂酰胆碱均为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安全无毒,因此,此微胶囊防腐剂安全性高。
[0011]综上所述,微胶囊防腐剂能够起到长效防腐性能,不对食品风味产生影响,安全无毒,使用范围广泛,不受到食品种类限制,还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0012]可选的,所述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按照如下工艺制备而成:称取明胶和甲基丙烯酸,明胶与甲基丙烯酸的重量比1:(0.6

0.8);将明胶溶解,配制成明胶水溶液,向明胶水溶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调节pH至7
±
0.4后,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55

65℃,保温反应2.5

3.5h,冷冻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水凝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明胶与甲基丙烯酸的重量比,从而使得甲基丙烯酸水凝胶的双键含量适中,以便于提高后续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的光固化速率,从而提高内层芯材的包埋率,制得的微胶囊防腐剂的防腐效果较优;低于此重量比范围时,甲基丙烯酸的含量降低,内层芯材的包埋率降低;高于此重量比范围时,甲基丙烯酸的含量升高,导致后续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芯材溶胀时间延长,不利于内层芯材的释放。
[0014]优选的,所述内层芯材中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和大豆磷脂酰胆碱的重量比为1:2:0.6:8。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内层芯材各个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使得上述四种物质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佳。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胶囊防腐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胶囊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层壁材制备:将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溶解于水中,配制成浓度为5wt%

10wt%
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溶液;内层芯材制备:按照重量比称取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和大豆磷脂酰胆碱,在10

20℃搅拌混匀,得到内层芯材;光固化:将内层芯材加入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溶液中,内层芯材与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的重量比为1:(10

20),搅拌乳化后加入浓度为0.5wt%

1wt%光引发剂,再使用光辐照量为0.8

1.2W/cm2紫外光固化1

10s,过滤、冷冻干燥得到微胶囊防腐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芯材中大豆磷脂酰胆碱具备较好的乳化作用,可以使得内层芯材可以在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中充分分散,形成小液滴,在光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在较短时间内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能够快速固化,对内层芯材起到较好的包埋作用,从而使得微胶囊防腐剂的防腐时间进一步延长。
[0018]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为丙酮酸乙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芯材、通过光固化法包覆内层芯材的外层壁材,所述外层壁材为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所述内层芯材包括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大豆磷脂酰胆碱;其中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和大豆磷脂酰胆碱的重量比为1:(1

3):(0.2

0.8):(5

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按照如下工艺制备而成:称取明胶和甲基丙烯酸,明胶与甲基丙烯酸的重量比1:(0.6

0.8);将明胶溶解,配制成明胶水溶液,向明胶水溶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调节pH至7
±
0.4后,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55

65℃,保温反应2.5

3.5h,冷冻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水凝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胶囊防腐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芯材中茶多酚、虾青素、大蒜素和大豆磷脂酰胆碱的重量比为1:2:0.6:8。4.权利要求1

3所述的一种微胶囊防腐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外层壁材制备:将甲基丙烯酸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安杨盛荣张显久赵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江大百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