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端子板及其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589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电信端子(10)包含一系列之齿(14)位于一并列表面之对面。齿(14)与表面间之区域系逐渐变小,使夹于其间之导线(22)越来越被其夹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信端子及端子板,尤其涉及改良了的绝缘层移位端子,能够自动穿透绝缘体,而连接不同规格的导线,且能以单一端子接头连接多条导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此种改良之端子及端子板,其中将保护线路直接加入,作为连接本身成一体、增量而具成本效益之部分。在电信工业中,端子的设计一直是一项备受瞩目之精致而具考验之技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线路被接通及转换,有些或许几十年内不再触及。因此不仅降低有关人力、制造以及安装之成本十分重要,更要紧的是如何赋予端子最大之电气与物理之一体性,使适合于广大范围之环境与运用。安装人员之导线准备工作愈少愈好,而端子之设计及尺寸也是愈少愈好。然而,由于电线尺码18-1/2号(GAUGE)之镀铜钢丝(F-降落(drop))至26号之单股铜线,加上各式不同厚度及特性之绝缘体,使得端子设计更具挑战性。例如,绝缘层移位接头(Insulation    Displacing    Connectors)(简称IDC′S)一般于端子设计中乃用以节省安装人员之剥线劳务,因而可节约人力。但是,由于电信工业中所运用之电线粗细不一且绝缘层厚薄不定,使得IDC之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况且,IDC大多每次仅能接一条线,此外,必须消除应力之电线更需要另外有与IDC分离之装置以达此目的。而且,一旦涉及电流或电压之保护(比如工业标准),则除IDC之外还有更多复杂的因素在端子设计中得加以考虑。人们一直在找寻改良之方法及装置以连接绝缘体与端子板,尤其是那些具有以下特色之解决方法:可以有效连接不同规格的电线、事前不-->需先剥线、可同时连接不同规格之不同导体、更具有消除应力之功能、还能提供必要的线路保护、又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而且还可以使生产及运用构型标准化以精减成本及加强产品多样化。该专利技术必须耐用、可靠、成本低廉而且适用于广泛之电信用途上。简言之,本专利技术为一符合上述需求及目的之改良型电信端子板及端子及其方法,可以一单纯之端子构型配合不同规格之导线及绝缘层,而完成IDC连接与提供线路完全之应力消除及耐张(strain)支撑。此外,几条电线不论粗细同异或绝缘厚薄均可同时连接在同一端子上。有利的是,其它类似保护装置之外加线路也可依需要而整体地包括在端子中。在最佳实施例中,端子应包含一系列的齿以供导线固定于其间。一块分开的表面与齿相对并列,当一导线置于其间时齿逐渐接近该表面则抓力渐增(反之亦然),于是导线便牢牢地固定于齿与表面之间。在最佳实施例中,齿置于一固定之平面支撑件上而且表面装于平台边的可旋近齿之螺帽(Cap)上。此外,设计的螺帽上有一系列的同心棱纹(Ridges)于其端面上,导线连接时可起绝缘层移位装置的作用。当棱纹突穿电线之绝缘层时,相对的齿则阻挡电线在螺帽之下转动。然而,纵使不照以上之设计,螺帽底部上之同心棱纹亦可充当齿;而与其相对之平板虽然平滑亦可作并列相对于齿的表面之用。广义地说,在概念上它们是类似的。另外,当各构件是被夹在一起而不是一块儿转动时,齿和该表面不需要十分平坦。然而,在最佳实施例中有项特别的优点,齿和螺帽皆能穿透绝缘层而直接与导线接触,而不需安装人员先行剥线。由于螺帽及齿板间之锥形间隙可供细导线穿过齿和螺帽底之棱纹面之间最靠近的区域,而较粗的电线则可穿透较宽的区域。两种情形下均能给导线提供完全的应变消除及支撑作用。当电线由较宽的部分向较窄部分穿越时,齿和棱纹会先啮合绝缘体借以吃力,以提供强度,支挡及应力消除。当锥形缩小时,-->导线已被突穿但并未显著变形因而既可通电又有支撑之效。在锥形的最尖处,粗导线会较细导线变形明显些。但是,粗导线在锥形区宽的部分早已受到支撑因而在窄的部分变形(压扁)并不影响端子之物理强度。十分明显地,本专利技术是非常多样化的。只要齿板及螺帽的大小合宜,许多不同尺码的导线均可同时置于齿板上并被啮合,由于各线之支撑均由各线所在区之齿承担,所以互不影响。另外,由于在齿板上有不同的锥形区,所以可同时处理不同粗细及不同来向的导线。因此,自两侧进入端子板之导线很轻易地便能被单一端子板所接合。在最佳实施例中,螺帽上的螺纹可将之导入适当且相对齿之锥形区。因此,螺帽在端子板的构型中大多为可拆的主动件。据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依据特定端子连接之需求而提供了具备多螺帽之构型,有源电路可接入螺帽并依需要选取。许多端子接点必须包含过压及/或过电流之保护电路,而本专利技术将此电路直接包括到螺帽设计中。此有源电路尚可包括所需的有源电子元件(例如:放大器、故障检测器、等等)。于是只要选择适当之螺帽便可运用标准化的端子板及选择供应电路。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为电信端子提供改良的接线方法及装置,以广泛的适用于不同粗细及绝缘复盖层之电线上;此一方法及装置可不需事前剥除导线绝缘层而迅速可靠的接合导线;又可以为所接合之导线提供整体之应力及应变消除;并包含一系列之齿,一处于预定位置且与齿相对并列之表面,以及配合至少有一定顺序的齿区之锥形装置,由于后者逐渐之啮合其间之导线;因而既可形成不平行之夹面;齿又可导电;更可包括支撑齿的支撑装置;其中支撑装置可以是其上含有齿的金属板;其中锥形装置可以是这块板的有效厚度内的锥形区;齿可以是与这块板从厚到薄的压制基本上成横向排成行的;而齿板中亦至少应包含至少一个可向外延伸或可连接电路或测试仪器之导电片;其中之支撑装置可以是一-->个基座;其中之齿可能是齿状之金属板而由上述之基座所支撑;其中之基座可能是侧向延伸超出齿板的端子板;其中之基座也可能是侧向延伸超出齿板的印刷电路板;而该板则可能包含一个插头及/或插座供连接电缆之用;其中之锥形装置或许为这块板的有效厚度内锥形区,以限定板上两个基本上呈平面状的不平行表面;其中之一支撑齿,而该板上的齿与板由厚到薄压制基本上成横向地排列成行;其中之锥形装置可以是这个底基的一部分表面上的倾斜区,用以支撑其上与并列表面不平行的齿;其中齿可能是成组的;而每组内之齿尺寸大小则是基本相同的,而且各组齿之尺码不相同,其中齿之构形可能基本平行且基本直纹的;可以包括定位装置,可保持表面在预定位置;此一定位装置可以是与齿相连接的凸台,以及/或者是与该表面相连接的凸台,以把齿与表面间的距离限制到预定最小距离;其中该表面可以是导电的;可以包括该表面上的绝缘层移位装置,用以突穿夹于该表面与齿间之绝缘导线;可以有基本上呈圆桶状的螺帽于一端支撑着该表面;螺帽内可以装有电保护装置;可以包括定位装置,用以用该表面把螺帽定位在预定位置;此螺帽定位装置可以包括用该表面把螺帽可转动地支撑在基本上预定的位置上;其中螺帽定位装置可以包括把螺帽拧入预定位置的装置;可以包括在这个螺帽表面上的绝缘层移位装置,用以切入位于该表面和齿之间的绝缘导体上的绝缘层;其中这种绝缘层移位装置可以是多条同心棱纹;这种绝缘层移位装置可以是金属的,这种定位装置可以包括把该螺帽拧入预定位置的装置,以使这个绝缘移位装置切入该绝缘导体上的绝缘层,与导线形成电接触,其中该绝缘层移位装置可以是围绕螺帽拧入预定位置的旋轴轴线的多条同心棱纹;可以包括装在螺帽中的电保护装置;这个电保护装置可以包括当超过预定电压和/或预定电流时把绝缘层移位装置分路接地的装置,端子板内可以有至少一个端口,用以把至少一根导线引入端子板内,啮合在该表面与齿之间,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含:a)一系列齿经构形以沿齿而容纳一导线,b)决定一表面之设置,使与所述齿以相对之预定位置,以及c)锥化设置,与至少一齿区配合,使之顾一序列,而在处于所述预定位置时,朝所述表面,决定一实质上为渐进之锥形,面以渐进方式夹住位于其间之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1-5-15 701,436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含:a)一系列齿经构形以沿齿而容纳一导线,b)决定一表面之设置,使与所述齿以相对之预定位置,以及c)锥化设置,与至少一齿区配合,使之顾一序列,而在处于所述预定位置时,朝所述表面,决定一实质上为渐进之锥形,面以渐进方式夹住位于其间之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序列之齿及所述之表面实质上决定非平行之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之齿为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支撑齿开其上之支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之装置,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设置进一步含有纳入所述齿于其中之金属板。6、根据权利要求5之装置,特征在于其中该锥化设置并包含一锥形区于所述板之有效厚度内。7、根据权利要求6之装置,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齿系与所述板从厚到薄横向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5之装置,特征在于并含有至少一个自所述板延伸出来之电连接垂片,用以接至电路或测试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4之装置,特征在于其中:a)所述支撑设置含有一基座,以及b)所述齿并含一由基座支撑之金属齿板10、根据权利要求9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基座乃是一侧向-->延伸于齿板外之端子板。11、根据权利要求9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基座板为一侧向延伸于齿板外的印刷电路板。12、根据权利要求1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有一个装在电路板上之插头及插座用以连接一电缆。13、根据权利要求9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锥化设置并包含一在所述板之有效厚度中之锥,以于所述板上划定两个实质上为平面而不平行之表面,其中之一侧支撑所述之齿于其上。14、根据权利要求12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齿乃与所述板从厚到薄作实质上横向排列。15、根据权利要求4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a)所述支撑设置尚包含一基座,以及b)该锥化设置还包含一个在基座面之一部分上的倾斜区,用以支撑所述齿于其上,而不平行于所述并列齿板。16、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齿系由多组齿所构成,各组中之齿大小均相同,而组与组间之尺寸则互不相同。17、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齿系成实质上平行且为直脊之构形装置。18、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有定位设置,用以将所述面保持于所述预定位置。19、根据权利要求1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的设置包括一连接齿之突点,以限制齿与齿板于预定之最小距离。20、根据权利要求1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设置并包含一连接齿板的突点,以限制齿与齿板于一预定之最小距离。21、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表面具导电性。22、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绝缘移位设置于所述-->表面上用以穿透接合于齿板与齿之间的绝缘导线。23、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尚包含一实质上圆柱形的帽支撑齿板于一端。24、根据权利要求23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位于所述帽中之电路保护设置。25、根据权利要求23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定位设置,用以将所述帽对所述表面定位于预定之位置。26、根据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设置尚包含旋转支撑该帽设置,使所述表面实质上处于所述预定之位置。27、根据权利要求26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设置尚包含将帽旋入预定之位置之设置。28、根据权利要求2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绝缘移位设置于所述表面上,以穿透夹于齿和齿板间之绝缘导线上的绝缘体。29、根据权利要求2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移位设置尚应包括多个同心之脊。30、根据权利要求2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移位设置为金属材质。31、根据权利要求30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设置尚包括将螺帽旋入预定位置,以使绝缘移位设置穿透绝缘导线上之绝缘体,而与导体成电接触。32、根据权利要求3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移位设置还包含多个绕旋转轴之同心脊部,该螺帽系于该轴线上旋入所述预定之位置。33、根据权利要求32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电路保护设置于螺帽上。34、根据权利要求33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保护设置并含-->有设置于超过至少一预定电压及一预定电流时,将该绝缘移位设置分路接地35、根据权利要求1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括一端子板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端子。36、根据权利要求35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于该端子板内划定至少一个口之口设置,并定位以容许至少一导线进入该端子板,而接合于该表面与该齿之间。37、根据权利要求35项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电测试接通设置于所述端子板中用以电测所述诸端子。38、根据权利要求35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列之一及齿板乃安装于端子板中,并含有于端子板中划定一口之设置,用以使所述齿列之另一及该齿板进入该端子板,以将其定位于所述之预定位置。39、根据权利要求3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位于端子板中之定位设置,用以以可取下之方式保持齿序列之另一及所述表面于端子板中。40、根据权利要求39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有一实质上为圆筒形之帽,支撑齿列之另一及所述表面其一端。41、根据权利要求40之装置,包括电路保护设置于所述帽中。42、根据权利要求3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含有额外之口设置,于所述端子板内,划定至少一个格外之口,以允许至少一导线进入端子板,以在该表面与该齿之间,接合该端子板中之至少一个端子。43、根据权利要求42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多个所述额外之口而有至少两个不同之大小。44、根据权利要求42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端子板至少有两面,而一群额外的接合口全都在端子板的同一边。45、根据权利要求44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定位额外的接合口-->之设置,用以容纳此类导线,使至少有一些可分别与相同之端子相接。46、根据权利要求42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端子板至少有两面,并包含多个所述额外的口,位于至少该端子板之两面。47、根据权利要求46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定位该等额外口之设置,用以容纳此种导线,使其至少有一些可分别与不同之端子相接合。48、根据权利要求46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包含定位该等额外口之装置,用以容纳此种导线,使至少一部分从端子板不同面来之导线可与同一端子相接合。49、根据权利要求48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该项至少同一端子中:a)所述渐进之锥形区为第一个此类锥形区,而且b)所述锥化设置并包含有与所述齿之另一锥形区配合以呈现另一序列之锥形区,而划定第二个朝所述表面之实质上渐进之锥形区,而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L希米拉克DL梅斯纳
申请(专利权)人:雷伊化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