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95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0
一种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热件,其用于传导一电热片所发出热能,该导热件包括有一结合部及至少一散热鳍片,其中该结合部与该电热片相结合,并具有至少一导热面,且该至少一导热面贴靠于该电热片的表面,该至少一散热鳍片与该结合部相连接,并且自与该结合部连接处朝远离该电热片的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该至少一导热面与所结合的电热片产生直接的面接触,而能快速地将该电热片的热能传导至该导热件的散热鳍片上,以提升导热面积及导热效率,有效改进现有散热装置的缺点,以提供一种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风装置。风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风装置,尤指一种导热件。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中国台湾第M511174号新型专利案(下称前案),现有散热装置包括有多个加热元件以及两散热元件,如该前案的图4所示,该多个加热元件设于一框架中而呈线性排列,且该两散热元件分别设于该框架的上、下两侧,而与所述加热元件间接接触,以将热能导出,而能提供散热效果;其中,为了加速散热效果,各该散热元件呈一波浪状,以增加散热面积,而使气流通过时,能快速散热。
[0003]然而,如该前案的图4所示,由于各该散热元件呈波浪状,导致其与各该加热元件的接触面积形成线状接触,即各个散热元件靠近所述加热元件的各个波峰或波谷的顶点沿着各该散热元件的宽度,呈直线状地与靠近所述加热元件的侧板接触,以导热。
[0004]因此,现有散热装置通过线状接触进行散热,具有导热面积小的问题,且因此导热效率不足,换言之,现有散热装置仍有其需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散热装置通过线状接触进行散热,具有导热面积小,且因此导热效率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说明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热件,其用于传导一电热片所发出热能,该导热件包括有:
[0007]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与该电热片相结合,并具有至少一导热面,且该至少一导热面贴靠于该电热片的表面;以及
[0008]至少一散热鳍片,该至少一散热鳍片与该结合部相连接,并且自与该结合部连接处朝远离该电热片的方向延伸。
[0009]上述导热件,其中该结合部具有两平行设置的导热片,且该两导热片相连接,使该结合部具有一U字形的截面,而能夹设于该电热片上,各该导热片分别具有一所述导热面,且该两导热片的导热面分别贴靠于该电热片的两侧面。
[0010]进一步,上述导热件,其中该导热件包括有两所述散热鳍片,该两散热鳍片呈平行状地凸设于其中一导热片上。
[0011]再进一步,上述导热件,其中该导热件包括有多个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凸设于其中一导热片上,且该两导热片上皆设有所述散热鳍片。
[0012]较佳的是,上述导热件,其中该导热件的结合部与所述散热鳍片为一体成形所制成。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热风装置,其包括有:
[0014]至少一电热片;
[0015]一风扇,该风扇与该至少一电热片呈间隔设置,且该风扇以一气流方向朝该至少
一电热片吹送气流;
[0016]多个导热件,该多个导热件分别与该至少一电热片相结合,且各该导热件包括有一结合部及至少一散热鳍片,该结合部与该电热片相结合,并具有至少一导热面,且该至少一导热面贴靠于该电热片的表面,该至少一散热鳍片与该结合部相连接,并且自与该结合部连接处朝远离该电热片的方向延伸,使所述气流能在通过邻近该至少一散热鳍片的区域时,受该至少一散热鳍片加热。
[0017]上述热风装置,其中各该导热件的结合部具有两平行设置的导热片,且该两导热片相连接,使该结合部具有一U字形的截面,而能夹设于所述电热片上,各该导热片分别具有一所述导热面,且该两导热片的导热面分别贴靠于该电热片的两侧面。
[0018]进一步,上述热风装置,其中各该导热件包括有两所述散热鳍片,该两散热鳍片呈平行状地凸设于其中一导热片上。
[0019]再进一步,上述热风装置,其中该两散热鳍片平行延伸的方向与该气流方向斜向相交。
[0020]较佳的是,上述热风装置,其中各该导热件为一体成形所制成。
[0021]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导热件通过至少一导热面与所结合的电热片产生直接的面接触,而能快速地将该电热片的热能传导至该导热件的散热鳍片上,以提升导热面积及导热效率,故本专利技术有效改进现有散热装置的缺点,以提供一种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热件的立体外观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热风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热风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导热件的立体外观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导热件的立体外观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导热件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详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且能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兹进一步以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热件及具有该导热件的热风装置,其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热风装置包括一支撑座10、至少一电热片20、一风扇30及多个导热件40,其中,如图2及图3所示,该支撑座10顶面的一侧设有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立柱11,该至少一电热片20的两端分别设于该两立柱11上,并能通过连接一电源,而通过电流热效应发热,当该热风装置具有多个所述电热片20时,所述电热片20上、下平行地分别设于该两立柱11上。
[0030]如图2及图3所示,该风扇30设于该支撑座10顶面的另一侧,而与该至少一电热片20呈间隔设置,且该风扇30以一气流方向D1朝该至少一电热片20吹送气流。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该多个导热件40与该至少一电热片20相结合,而能用于传导该至少一电热片20所发出的热能,各该导热件40包括有一结合部41及两散热鳍片42,其中,该
结合部41具有两平行设置的导热片411,且该两导热片411相连接,使该结合部41如图2所示,具有一U字形的截面,而能夹设于所结合的电热片20上,各该导热片411分别具有一导热面412,且该两导热片411的导热面412分别贴靠于该电热片20的两侧面;该两散热鳍片42呈平行状地凸设于其中一导热片411上,并且自与该结合部41连接处朝远离所结合的电热片20的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两散热鳍片42凸设于位于上侧的导热片411上,且该两散热鳍片42在该导热片411的表面上平行延伸的方向与该气流方向D1平行,使热能从该至少一电热片20经该结合部41传导至该两散热鳍片42,并使所述气流能在通过邻近该两散热鳍片42的区域时,受该两散热鳍片42加热,并以热风的形式吹出。
[0032]进一步,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两散热鳍片42所连接该导热片411冲压形成,并且该导热片411于该两散热鳍片42之间形成一矩形的穿孔43,使该导热件40的结合部41与所述散热鳍片42为一体成形所制成者。
[003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结合部41亦有可能仅具有一所述导热面412,例如,该结合部41的其中一导热片411上具有一凸点,通过该凸点与另一导热片411的导热面412共同夹持于所结合的电热片20上,其中该导热面412贴靠于该电热片20的表面。
[0034]请参阅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件,其用于传导一电热片所发出热能,该导热件包括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与该电热片相结合,并具有至少一导热面,且该至少一导热面贴靠于该电热片的表面;以及至少一散热鳍片,该至少一散热鳍片与该结合部相连接,并且自与该结合部连接处朝远离该电热片的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件,其中该结合部具有两平行设置的导热片,且该两导热片相连接,使该结合部具有一U字形的截面,而能夹设于该电热片上,各该导热片分别具有一所述导热面,且该两导热片的导热面分别贴靠于该电热片的两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件,其中该导热件包括有两所述散热鳍片,该两散热鳍片呈平行状地凸设于其中一导热片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件,其中该导热件包括有多个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凸设于其中一导热片上,且该两导热片上皆设有所述散热鳍片。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热件,其中该导热件的结合部与所述散热鳍片为一体成形所制成。6.一种热风装置,其包括有:至少一电热片;一风扇,该风扇与该至少一电热片呈间隔设置,且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宪许诏智许俊章庄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