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包含一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及多个第二容置槽的架体、多个以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中的发热件、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穿设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抵靠并电连接发热件;第二导电单元穿设所述第二容置槽中且抵靠并电连接发热件。通过利用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分别连接至正负极的两条电线来使所有发热件都通电发热,由此在组装时仅需要将各导电单元的接电件与发热件一并设置于容置槽内,不必逐一将分支电线焊接至每个发热件,在制造上可大幅节省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Electric connection and fixing structure of heating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气机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家电市场为了应对寒冬的低温而发展出了一种暖气机。暖气机包含有一发热组件及一风扇组件,并且暖气机利用发热组件的多个主发热件通电发热来加热风扇组件所吹出来的风,以吹出暖气并使室温上升。现有技术的暖气机主要是以一根或多根的主发热件(一般为PTC陶瓷)排列设置于一架体上并通电发热,所以在制造时必须将正负极的两条电线设计延伸出多条分支电线,以延伸至架体的各处来焊接至各个主发热件上。并且,为了增加发热面积以均匀地加热风扇组件所吹出来的风,现有技术中的暖气机在主发热件上设有多个散热鳍片(一般为铝鳍片),其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整体的发热面积延伸扩大,由此现有技术的暖气机即可利用散热鳍片均匀地加热风扇组件所吹出来的风。然而,现有技术的暖气机包含有下列几项缺点:第一,由于架体的形式与设计变化多端,使得部份时候焊接的程序施工不易,或者是过多的分支电线有走线藏线的困难而导致不好组装生产;甚至即便是简单的架体结构便于走线及焊接,也会因为需要分别焊接每个主发热件而导致时间及人力成本的提升。第二,由于每个主发热件都是以拉线焊接的方式电连接至供电源,所以造成发生故障时非常不便于维修,不论是检测或是故障排除皆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并且,若仅是因为主发热件本身损坏也会因为拉线焊接的结构而无法实时地更换主发热件。第三,为了降低拉线焊接所提升的制造成本,现有技术的暖气机的制造商选择降低主发热件的数量,并且利用散热鳍片来达成扩大发热面积的目的,以均匀地加热风扇组件所吹出来的风。虽然看似解决了制造成本的问题,但是却进一步的衍生出其他的缺点,例如:第一,为了避免因为散热太慢而使主发热件受损,且也同时为了使所有的散热鳍片的温度均匀,现有技术的散热鳍片必须要设计得很密集而无法将散热鳍片的间距拉得太大,如此一来,出风量则会因为密集的散热鳍片而变得很小,进而导致提升室温的效率变差。第二,为了让散热鳍片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所以主发热件的温度会很高,如此一来可能导致主发热件因为长期处于过高温的状态下而使得其使用寿命降低;并且,长久使用下来,过高的温度容易造成暖气机上用以支撑主发热件或是连接于主发热件上的其他零组件因为长时间接触高温而损坏,甚至有可能造成起火燃烧的情况。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暖气机确实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便于组装生产,也不需要分别焊接每个发热件,使得整体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并且,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散热鳍片也能够扩大发热面积,所以可以避免散热鳍片所衍生出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包含:一架体,其包含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及多个第二容置槽;多个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所述发热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各该发热件包含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各该发热件以该第一端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并以该第二端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中;一第一导电单元,其设于该架体上且包含有多个第一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相互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电件分别穿设于该架体的所述第一容置槽中,各该第一接电件抵靠于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的该发热件的该第一端,并且电连接于该发热件;一第二导电单元,其设于该架体上且包含有多个第二接电件,所述第二接电件相互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电件分别穿设于该架体的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各该第二接电件抵靠于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中的该发热件的该第二端,并且电连接于该发热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发热件的两端分别设于架体上的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内,并且以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上的接电件分别穿设在各个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内并抵靠于槽中的发热件,由此便可通过抵靠的方式确保发热件与导电单元相接触而能导通,而通过使单一导电单元同时抵靠接触所有发热件,便可使正负极的两条电线分别连接两导电单元即可,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设计多条延伸的分支电线,由此即可利用第一导电单元与第二导电单元连接至外部电源来使所有发热件都通电发热。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在组装制造时仅需要将接电件与发热件一并设置于容置槽内,而不需要将分支电线逐一焊接至每个发热件,在制造上可以大幅节省时间及人力成本,而且在维修时也相比于现有技术便利,若仅是单一发热件损坏即可以直接卸除替换损坏的发热件。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与功效可以具有现有技术无法比拟的低制造成本,于是本专利技术即可不必以另外设置散热鳍片的方式,而是以直接增加发热件的数量的方式来达成扩大发热面积的目的;由此,由于不需要将热传导至散热鳍片,本专利技术的每个发热件可以低于现有技术的主发热件的温度运作,并且也可以将各个发热件的间距拉大到适当的距离,以使出风量得以增加进而提高提升室温的效率;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即可避免由散热鳍片所引发的衍生问题。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环绕间隔设置于该架体上;所述第二容置槽环绕间隔设置于该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径向内侧。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及所述第二容置槽分别位于该架体上的相对两侧。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的各该第一接电件为一弧形片体,且各该第一接电件将相对应的该发热件压紧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上设有多个第一切痕,所述第一切痕在该第一导电单元上切割出多个片体,所述片体于该第一导电单元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电件。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片及多个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导电片设于该架体上,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将所述第一接电件固定于该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一接电件与该第一导电片相互导通。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各该第一固定件夹设该第一导电片与相对应的该第一接电件。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各该第一接电件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夹设相对应的该发热件。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该架体的各该第一容置槽的一侧壁面贯穿形成与该第一容置槽相连通的一第一侧向开口;该架体的各该第二容置槽的一侧壁面贯穿形成与该第二容置槽相连通的一第二侧向开口;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所述第一侧向开口及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第二侧向开口朝向同一方向;各该发热件可分离地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的该第一侧向开口及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的该第二侧向开口穿设进该第一容置槽及该第二容置槽内。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各该第一容置槽的该第一侧向开口的开口周缘处形成一第一导引斜面;各该第二容置槽的该第二侧向开口的开口周缘处形成一第二导引斜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包含:/n一架体,其包含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及多个第二容置槽;/n多个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所述发热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各该发热件包含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各该发热件以该第一端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并以该第二端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中;/n一第一导电单元,其设于该架体上且包含有多个第一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相互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电件分别穿设于该架体的所述第一容置槽中,各该第一接电件抵靠于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的该发热件的该第一端,并且电连接于该发热件;/n一第二导电单元,其设于该架体上且包含有多个第二接电件,所述第二接电件相互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电件分别穿设于该架体的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各该第二接电件抵靠于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中的该发热件的该第二端,并且电连接于该发热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包含:
一架体,其包含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及多个第二容置槽;
多个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且所述发热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各该发热件包含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各该发热件以该第一端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并以该第二端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中;
一第一导电单元,其设于该架体上且包含有多个第一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相互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电件分别穿设于该架体的所述第一容置槽中,各该第一接电件抵靠于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的该发热件的该第一端,并且电连接于该发热件;
一第二导电单元,其设于该架体上且包含有多个第二接电件,所述第二接电件相互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电件分别穿设于该架体的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各该第二接电件抵靠于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槽中的该发热件的该第二端,并且电连接于该发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环绕间隔设置于该架体上;所述第二容置槽环绕间隔设置于该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径向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及所述第二容置槽分别位于该架体上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的各该第一接电件为一弧形片体,且各该第一接电件将相对应的该发热件压紧于相对应的该第一容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件的电连接固定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上设有多个第一切痕,所述第一切痕在该第一导电单元上切割出多个片体,所述片体于该第一导电单元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电件。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诏智,李忠宪,
申请(专利权)人:东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