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495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包括感知模块、功能模块、功能控制模块;所述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行为包含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功能控制模块;所述功能控制模块用于处理感知模块传来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调取对应功能模块中相应的功能单元及程序接口,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包括功能控制逻辑和信息处理模型,信息输入处理模型得到用户意图信息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近自然方式的通信及设备交互方式,丰富通信类应用、通信类设备的实现、操作方法,用户有更多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流、通信、互动,提高了用户之间沟通的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被设备打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设备
,具体是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外界的环境;通过传感器不仅能感知环境特征,还能感知人物特征、生物特征,开发者可以基于传感器,开发出动作行为识别、环境自适应、用户鉴权等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用户与设备地交互方式。
[0003]现有的通讯方式主要有即时通讯和非即时通讯两种。即时通信指通信双方实时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需要通信双方同时参与,用户需要转移大部分注意力,完全沉浸入通信过程中。非即时通信无需双方同时参与,仅需要用户在收发信息时转移注意力,但不能及时地传递消息。
[0004]传统的用户间网络通信需要通信各方在通信时完全沉浸式参与,需要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控制通信控制,如添加好友、建立、联系人选择、发起通信、通信控制、通信结束等。在用户在工作场景交流时,容易中断用户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用户使用体验不高。
[0005]为了能够使通信过程更加自然、高效、减少通信对用户的打扰,如何运用传感器等现有技术完善交互,提高用户体验也成为了各个行业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模块、功能模块、功能控制模块;
[0009]所述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行为包含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功能控制模块;
[0010]所述功能控制模块用于处理感知模块传来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调取对应功能模块中相应的功能单元及程序接口,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包括功能控制逻辑和信息处理模型,信息输入处理模型得到用户意图信息后,功能控制逻辑根据用户意图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的功能及接口;
[0011]所述信息处理模型由模式识别逻辑与机器学习模型组成,用于将用户行为包含的信息转换为用户的特定意图,模型可根据运行数据进行迁移学习,也可以更新预训练模型以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感知模块包括面部及视线追踪单元、口型与音频识别单元、行为识别单元、状态识别单元、生物信息识别单元;
[0013]面部视及线追踪单元:通过点头、摇头、或者眨眼睛的方式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及控制,通过面部特征实现身份识别和状态感知的功能;
[0014]行为识别单元,通过用户的肢体动作,比如摇动手,或者交叉左右手的方式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及控制;通过感知用户的行为如挠头,扶额等动作判断用户的专注状态为设备
控制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功能拓展及控制
[0015]口型与音频识别单元,通过将嘴巴张开呈一定口型结合用户的声音特征、语音内容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功能拓展及控制;
[0016]状态识别单元,通过TOF技术对用户进行建模分析,为设备控制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功能拓展及控制;
[0017]生物信息识别单元通过体温,呼吸频率,生命特征对检测信号的扰动为设备控制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及控制;
[0018]感知模块在获取用户行为信息时可以是上述信息源的组合形式,也可以通过设备接口拓展的外围设备提供的信息源。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借助感知功能,面向应用场景实现基于感知及通信的应用和功能,包括用于语音交流的基于感知的语音通信应用、用于视频交流的基于感知的视频通信应用、用于数据传输的基于感知的数据传送应用、用于显示信息的基于感知的信息展示应用、用于提醒用户各类事项的面向用户状态的消息通知应用、面向用户状态的基于感知的设备控制与调度逻辑;用户可根据需要使用系统提供的接口实现对功能的拓展。
[0020]所述的数据传送应用所包含的内容至少包括基于TCP/IP协议栈的数据通信业务,还包含基于TCP/IP协议栈的增值业务如支付、转账、电子签名、直播应用,用户可安装、使用不同应用拓展系统的功能。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感知模块包括设备伺服,当感知模块经过分析处理后,判断用户没有处于使用设备的状态,功能模块中的设备控制与调度逻辑则会控制装置及承载的功能及业务进入待机状态。当用户返回使用设备的状态时,自动唤醒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基于感知的用户身份识别功能,以实现对用户权限管理,保证了用户的隐私同时降低用户的鉴权成本。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模块还包括与云端交互的交互单元,通信系统可以借助云服务,拓展设备的功能,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及易用性。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信系统能作为计算机外设工作,作为音视频输入源、直播源,感知传感器外设,也可以独立作为直播、视频录制设备、具有感知功能的智能设备工作。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模块还包括应用接口及应用商店,应用接口及应用商店用于开发、使用面向感知设备的应用,丰富并拓展设备的功能及使用场景的覆盖范围。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通信功能从用户的设备中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独立设备固定于显示器等用户交互设备附近,使用感知技术,控制通信设备的运行。通过感知用户状态,解决通信控制的各种问题,并基于感知技术,丰富通信的功能,扩展使用场景;当用户需要通信时,只需自然地像普通面对面通信一样,面对设备唤醒对方,说出意图实现相关功能;避免了繁琐的步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对工作的打扰,解决了上述通信方式的痛点。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状态感知状态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模块、功能模块、功能控制模块;所述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行为包含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功能控制模块;所述功能控制模块用于处理感知模块传来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调取对应功能模块中相应的功能单元及程序接口,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包括功能控制逻辑和信息处理模型,信息输入处理模型得到用户意图信息后,功能控制逻辑根据用户意图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的功能及接口;所述信息处理模型由模式识别逻辑与机器学习模型组成,用于将用户行为包含的信息转换为用户的特定意图,模型可根据运行数据进行迁移学习,也可以更新预训练模型以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包括面部及视线追踪单元、口型与音频识别单元、行为识别单元、状态识别单元、生物信息识别单元;面部视及线追踪单元:通过点头、摇头、或者眨眼睛的方式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及控制,通过面部特征实现身份识别和状态感知的功能;行为识别单元,通过用户的肢体动作,比如摇动手,或者交叉左右手的方式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及控制;通过感知用户的行为如挠头,扶额等动作判断用户的专注状态为设备控制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功能拓展及控制;口型与音频识别单元,通过将嘴巴张开呈一定口型结合用户的声音特征、语音内容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功能拓展及控制;状态识别单元,通过TOF技术对用户进行建模分析,为设备控制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功能拓展及控制;生物信息识别单元通过体温,呼吸频率,生命特征对检测信号的扰动为设备控制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与设备的交互及控制;感知模块在获取用户行为信息时可以是上述信息源的组合形式,也可以通过设备接口拓展的外围设备提供的信息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知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借助感知功能,面向应用场景实现基于感知及通信的应用和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松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木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