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24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该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以及第二基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表面;电致变色层盖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解质层,盖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第二基板,盖设于所述电解质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模组,相较于改进前的技术方案,通过取消了一层导电层结构以及离子存储层结构,可以降低电致变色模组的整体厚度,且简化了电致变色模组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模组结构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壳体一般为内置装饰膜片的保护玻璃盖板或塑料等组成。壳体的颜色或图案相对固定,无法实现多种颜色变化的效果,外观表现力不够理想。并且壳体功能单一,只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
[0003]有一些方案基于电致变色技术提出了用于手机壳上的可以变色的装饰膜。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且膜材整体厚度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
[0005]第一基板;
[0006]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表面;
[0007]电致变色层,盖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
[0008]电解质层,盖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
[0009]第二基板,盖设于所述电解质层。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透明壳体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所述透明壳体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贴合。
[0011]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控制电路板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透明壳体配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及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贴设于所述透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变色。
[00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模组,相较于改进前的技术方案,通过取消了一层导电层结构以及离子存储层结构,可以降低电致变色模组的整体厚度,且简化了电致变色模组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一种改进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结构层叠示意图;
[0015]图2是一种改进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绑定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A

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申请电致变色模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B

B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9]图6是图4中C

C处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0]图7是本申请电致变色模组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申请电致变色模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申请电致变色模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申请电致变色模组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D

D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申请电致变色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本申请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是图14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E

E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2]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

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

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003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一种改进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结构层叠示意图,图2是一种改进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绑定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

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其中,在改进前技术方案中,其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基板1、上ITO 2、变色层3、电解质层4、离子存储层5、下ITO 6以及下基板7,另外还包括上金属走线8和下金属走
线9;另外,为了引线(绑定)方便,一般还需要将上金属走线8和下金属走线9通过银浆95连通起来(图中未示),即将下金属走线9引导至上金属走线8的一侧,以实现单侧走线的目的。整个电致变色膜片的电流回路为:电源正极(或负极)—FPC 83—上金属走线引出端81—上金属走线8—上ITO 2—EC层(变色层3)—电解质层4—IC层(离子存储层5)—下ITO 6—下金属走线9—下金属走线搭接端91—银浆95—下金属走线引出端94—FPC 83—电源负极(或正极)。其中,图中标注92表示为在上ITO 2上形成的间隔槽,进而形成隔离区93,下金属走线引出端94设于隔离区93上。
[0034]上述技术方案的主要缺陷主要包括,其一是电致变色模组的整结构厚度较大;其二是集中在导通区(即上、下金属走线导通的区域)带来的工艺、设计、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导通区上、下片加工步骤一般为切割导通部(也即图2和图3中的下金属走线搭接端91)—揭膜

擦拭

点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表面;电致变色层,盖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解质层,盖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第二基板,盖设于所述电解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设于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电解质层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外表面的至少一处设有水氧阻隔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围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寒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