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背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43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背盖,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包括带有电致变色件的背盖本体,所述背盖本体包括电致变色区以及用于对电致变色区的外接电路进行覆盖遮挡的装饰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电致变色引入到电子设备背盖领域,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电子设备外观效果的需要,而且通过在背盖上设置装饰区,能够对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外接电路隐藏至装饰区内,使外界电路不影响整体的背盖外观效果。使外界电路不影响整体的背盖外观效果。使外界电路不影响整体的背盖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背盖


[0001]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具体是一种电致变色背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目前炫光膜背盖、黑色背盖等无法满足大众对消费电子产品外观效果需求,消费电子急需其他差异和个性化外观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背盖上引入电致变色器件,在电致变色器件通电作用下呈透明状态,使原本在背盖上预设的图案能够显现;在电致变色器件不通电作用下,呈不透明状态,将原本在背盖上预设的图案进行遮挡,又形成了另一种外观形式。
[0004]上述的电致变色器件中所包含的外接电路无法做到绝对隐藏,当电致变色器件在通电作用下呈现透明状态时,电致变色器件中所包含的外接电路会对整体的电子元器件的背盖外观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背盖,通过将电致变色引入到手机后盖领域,同时对电致变色件的设置区域进行限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致变色背盖,包括带有电致变色件的背盖本体,所述背盖本体包括电致变色区以及用于对电致变色区的外接电路进行覆盖遮挡的装饰区。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依次叠置的装饰膜、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以及背盖玻璃,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通过FPC与外部电路构成电路回路。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通过金属或导电胶与FPC相连。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饰区还包括背盖logo或文字印刷区,所述装饰区包括依次叠置的油墨层和背盖玻璃。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饰区还包括背盖边缘的1

5cm区域。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无机电致变色层和有机电致变色层,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层为ITO或WO3或Li(LiTaO3)或NiO材料层,所述有机电致变色层为染料液晶或小分子聚合物材料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将电致变色引入到电子设备背盖领域,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电子设备外观效果的需要,而且通过在背盖上设置装饰区,能够对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外接电路隐藏至装饰区内,使外界电路不影响整体的背盖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电致变色背盖设计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电致变色背盖设计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电致变色背盖中导电层与外接电路的连接关系的简易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电致变色背盖中电致变色区实施方式1的层状结构;
[0018]图5为一种电致变色背盖中电致变色区实施方式2的层状结构;
[0019]图6为一种电致变色背盖中电致变色区实施方式3的层状结构;
[0020]图7位一种电致变色背盖中电致变色区实施方式4的层状结构;
[0021]图中:1

背盖本体、2

点质变色区、3

装饰区、4

外部电路、5

导电层、51

第一导电层、52

第二导电层、6

导电材料、7

FPC、8

光学胶、81

第一光学胶、82

第二光学胶、9

装饰膜层、10

炫光图案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致变色背盖,包括带有电致变色件的背盖本体,所述背盖本体包括电致变色区以及用于对电致变色区的外接电路进行覆盖遮挡的装饰区。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依次叠置的装饰膜、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以及背盖玻璃,第一导电层通过FPC与外部电路构成电路回路,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通过金属或导电胶与FPC相连,导电层表面的金属能够通过金属印刷工艺或者金属蚀刻工艺实现得到,使导电层上能够留下局部区域的金属片;或者冶具在导电层上通过导电胶ACF/ACP等,使得其能够与FPC相连,实现导电层与电极正负极连接通电。
[0024]电致变色件外观变化的原理为:常规未通电情况下,电致变色区显示特定颜色(颜色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染色液晶或者无机材料);当需要变色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内置程序使电致变色层的两面分别通正负电极,如染色液晶/PDLC等有机材料在未通电情况下无序排列,显示对应颜色,当通电时染色液晶会有效排列形成透明状态;无机材料变色为材料中金属离子的电层结构不稳定,在通电情况下离子价态发生转变形成混合价态离子共存的状态导致其颜色随之变化。当通电时电致变色区变成透明可以看底层的装饰膜颜色或者特定壁纸图案,实现可变化外观效果。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4所示,所述背盖本体包括电致变色区,所述电致变色区依次叠置有背盖玻璃、第一光学胶、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光学胶以及装饰膜,通过第一光学胶能够将第一导电层与背盖玻璃固定相连,通过第二光学胶能够将第二导电层与装饰膜固定相连,所述装饰膜可以为特定图案壁纸。
[0027]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分别通过导电材料连接FPC,将其与外部电路构成电路回路,所述导电材料可以为单不仅限于ITO、Metal mesh等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材质,所述导电层表面的金属能够通过金属印刷工艺或金属蚀刻工艺实现得到,使得导电层上能
够留下局部区域的金属片,使其能够与FPC相连实现导电层与电极正负极连接通电。
[0028]背盖本体还包括装饰区,所述装饰区用于对电致变色区的外接电路进行覆盖和遮挡,同时装饰区还包括背盖logo或文字印刷区、及背盖表面安装的金属装饰环等,所述装饰区包括依次叠置的油墨层和背盖玻璃,在背盖的logo或文字印刷区,采用油墨印刷,在油墨层下降电致变色件的外部电路进行隐藏。如图1和图2所示,装饰区的设置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1、电致变色区与背盖呈1:1设置、装饰区仅设置在电致变色外部电路裸露处;2、电致变色区域背盖非1:1设置,所述装饰区不仅仅设置在电致变色外部电路裸露处,还包括背盖边缘的1

5cm区域。本技术中的装饰区一般会分布在电子产品背盖的摄像头周围,一方面起到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对电致变色区的外接电路进行覆盖和遮挡。
[0029]所述电致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背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电致变色件的背盖本体,所述背盖本体包括电致变色区以及用于对电致变色区中任意位置的外接电路进行覆盖遮挡的装饰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变色背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区包括依次叠置的装饰膜、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以及背盖玻璃,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通过FPC与外部电路构成电路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致变色背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通过金属或导电胶与FPC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禄禄唐根初陈庆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