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676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其设置于第一基底上;第一汇流条,其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以及连接第一汇流部与第二汇流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或宽度等于第一汇流部或第二汇流部的宽度;变色层,其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第二导电层,其设置于变色层上;第二基底,其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上。通过汇流条布设方式和结构的设计,不仅使器件具有更高的变色效率,引出方式便捷,而且使汇流条上各处的电流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因边角电流集中而使该区域的导电层承受过大电流而损坏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寿命。可靠性和寿命。可靠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变色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界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使材料的吸收光谱或光学属性(如透射率、吸收率、反射率)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或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的现象。目前,已经产业化的电致变色装置包括智能调光玻璃、变色显示器、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等。
[0003]常见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类三明治的叠层结构,包括两个导电基底,以及夹设其中的变色活性层;变色活性层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储存层等;导电基底的导电层与引出结构相连,实现外部电源与电致变色器件之间的电连接。
[0004]为了改善器件的变色性能,通常采用汇流条实现导电层与引出电极的电导通,例如CN113227891A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绝缘玻璃单元,其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间隔件和电致变色装置涂层;所述电致变色装置涂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装置堆叠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一粘合剂汇流条,且第一粘合剂汇流条至少沿着其最长尺寸的90%位于间隔件与第一透明衬底之间。CN213365229U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引出电极,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及第二导电层层叠设置;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重叠区和第一错开区,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重叠区和第二错开区,第一错开区及第二错开区的至少部分位于电致变色层的同一侧,且第一导电层上设有第一汇流条,第二导电层上设有第二汇流条,引出电极分别与第一汇流条及第二汇流条导通。CN113227892A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包括具有至少三个侧的基底及在所述基底上的活性叠堆,所述活性叠堆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阳极电化学层和阴极电化学层;还包括第一汇流条组,其包括多个汇流条,每个汇流条电联接至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汇流条组,其包括多个汇流条且每个汇流条电联接至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汇流条布置,所述汇流条布置包括在基底的至少三个侧上的来自第一汇流条组的汇流条以及来自第二汇流条组的汇流条。CN112513726A公开了一种包括电致变色器件的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汇流条,其电联接至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汇流条,其电联接至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汇流条总体上不平行于第一汇流条;以及第三汇流条,其电联接至第一透明导电层,并总体上平行于第一汇流条。
[0005]为了具有更好的变色速率,尤其是电致变色窗等大尺寸装置中,器件中通常设置有多段汇流条,同一导电层上的汇流条交错多段式进行布设,需要每段汇流条均连接引出电极,存在引出电极多、不稳定、难维护等问题,进而导致器件的可靠性不足。如果将同一导电层上的多段汇流条连接,采用一个引出电极将其引出,则存在汇流条连接的边角位置很容易出现受损的现象,导致了器件失效。因此,开发一种兼具高的变色效率、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便捷的引出方式的电致变色器件,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通过第一汇流条布设方式的设置以及第一连接部的结构设计,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在具有高的变色效率和变色均匀性的基础上,还具有优异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引出方式便捷,适于规模化应用。
[0007]为达到此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上;第一汇流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的第一连接部;变色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第二导电层,其设置于所述变色层上,并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第二基底,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并远离所述变色层;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汇流部或所述第二汇流部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汇流部的宽度。
[0009]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间的夹角不小于0
°
且不大于180
°
,例如可以为0
°
、10
°
、30
°
、45
°
、50
°
、60
°
、90
°
、110
°
、130
°
、150
°
或180
°
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的夹角为90
°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
[0010]本技术中,以所述第一汇流条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意指第一连接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宽度”意指第一汇流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下文涉及到相同描述时,具有相同的含义。
[0011]在电致变色器件中,汇流条的边角位置在长期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受损失效的现象,例如“回”字形布设方式(即上下导电层上分别布设大小不等的“口”字形汇流条,对合后“口”自行形成内外圈的组合,形成“回”字形结构)的汇流条中,汇流条的边角通常为直角,该器件的可靠性较低。本技术研究发现,包含汇流条边角的导电区域中,边角位置的汇流条宽度大于非边角处的汇流条宽度,导致汇流条的边角处电流集中(高于非边角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该区域内导电层长期遭受过大电流而失效,即边角区域的导电层(变色层)电流长期过高会受损失效,从而影响器件整体的可靠性。
[0012]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以及连接第一汇流部与第二汇流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或宽度等于第一汇流部或第二汇流部的宽度;如此设计不仅使器件具有更好的变色效率,而且使汇流条各处的线宽相等,使得第一汇流条上各处的电流基本保持一致,不会出现边角电流集中而导致的该区域的导电层长期承受过大电流而损坏的情况,从而提高器件的可靠性、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的宽度各自独立地为1~2cm,例如可以为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或1.9c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汇流部的宽度相等。由此,设置于同一
导电层上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的宽度相等,使汇流条的制备过程中无需分别设置材料的用量参数等,简化工艺;同时,使汇流条上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上;第一汇流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部、第二汇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汇流部或所述第二汇流部的宽度;变色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第二导电层,其设置于所述变色层上,并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第二基底,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并远离所述变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所述倒圆角结构的外侧半径与内侧半径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汇流条,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二汇流条包括第三汇流部、第四汇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汇流部与所述第四汇流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倒圆角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三汇流部或所述第四汇流部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天虹胡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