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99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属于面料自动加工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压面装置、第二压面装置、第三压面装置、第一皮带传送机、第二皮带传送机、面带折叠装置组成,壳体的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周缘固定安装有位于壳体的外部的挡圈,第一压面装置和第二压面装置分别位于壳体的内部的左右两侧,第一皮带传送机位于第一压面装置的底部,第二皮带传送机位于第一皮带传送机的底部,第三压面装置位于第二皮带传送机的右侧,面带折叠装置间隔设置在第二皮带传送机的顶部的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压面成型,防止面团的飞溅,多道压辊挤压,面带光滑劲道、经济价值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压面机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自动加工机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压面机。

技术介绍

[0002]压面机是把面粉跟水搅拌均匀之后代替传统手工揉面的机械设备,压面机广泛运用于各种制面设备中,压面机可用于制作面条、吞皮、糕点、面点等,压面机压制出的面条、面筋韧性强度大,耐煮,耐断,适合于家庭宾馆、饭店食堂、糕点厂、面包厂及各类面点加工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使用。
[0003]目前,面粉通过加水进行揉压才能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揉压,面团才能产生产生良好的口感与质感。现有的揉面机都是半自动式,因此,在进料,压料,出料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差,需要人工手动搅拌、挤压、折叠等,面料压制成型后,需要人工手动取出面料,导致压面过程人力成本高、耗费工时,自动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小,不适合批量化生产。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需要提出尚待解决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全自动压面机,本技术自动压面成型,防止面团的飞溅,多道压辊挤压,面带光滑劲道、经济价值高、实用性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压面装置、第二压面装置、第三压面装置、第一皮带传送机、第二皮带传送机、面带折叠装置组成,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周缘固定安装有位于壳体的外部的挡圈,所述第一压面装置位于壳体的内部的右上角,第二压面装置位于壳体的内部的左上角,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面装置的底部,且第一皮带传送机的左端位于第二压面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底部,所述第三压面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右侧,所述面带折叠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顶部的左端,且面带折叠装置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底部有间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和第二皮带传送机均倾斜设置,且第一皮带传送机的左端与壳体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皮带传送机的右端与壳体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且第二皮带传送机的左端与壳体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皮带传送机的右端与壳体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面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压面棍、第二压面棍和第三压面棍,且第一压面棍、第二压面棍和第三压面棍呈品字型排列,所述第一压面棍、第二压面棍和第三压面棍之间均有间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面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的第四压面棍和第五压面棍,且第四压面棍与第五压面棍之间有间隔,所述第四压面棍与第五压面棍之间的间隔
可调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面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的第六压面棍、第七压面棍和第八压面棍,且第六压面棍、第七压面棍和第八压面棍呈品字型排列,所述第六压面棍与第七压面棍之间有间隔,所述第六压面棍与第八压面棍之间有间隔,所述第七压面棍的外壁与第八压面棍的外壁贴合,且第八压面棍位于第七压面棍的顶部,所述第六压面棍位于第八压面棍的左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四个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止停装置,所述止停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轴线竖直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接,所述螺母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全自动压面机,通过所述进料口的周缘设置有挡圈,挡圈可防止面团的飞溅,避免杂物的进入压面机,影响面团质量,通过电机的转动,驱动第一压面装置、第二压面装置和第三压面装置运动,使第一压面装置、第二压面装置和第三压面装置高速滚压面团,进行挤压整形面团,通过第一传送带将挤压整形后的面团向上传输到压辊和滚轴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滚轴和压辊的转动下挤压面带,调节面团的光滑度和厚度,通过第二传送带将成型的面带传输到下一道工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全自动压面机部分正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全自动压面机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为:壳体1、第一压面装置2、第一压面棍21、第二压面棍22、第三压面棍23、第二压面装置3、第四压面棍31、第五压面棍32、第三压面装置4、第六压面棍41、第七压面棍42、第八压面棍43、第一皮带传送机5、第二皮带传送机6、面带折叠装置7、挡圈8、万向轮9、止停装置10、螺杆101、螺母102、防滑板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附图所示,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包括壳体1、第一压面装置2、第一压面棍21、第二压面棍22、第三压面棍23、第二压面装置3、第四压面棍31、第五压面棍32、第三压面装置4、第六压面棍41、第七压面棍42、第八压面棍43、第一皮带传送机5、第二皮带传送机6、面带折叠装置7、挡圈8、万向轮9、止停装置10、螺杆101、螺母102、防滑板103。
[0019]如图1

2所示,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的第一压面装置2、第二压面装置3、第三压面装置4、第一皮带传送机5、第二皮带传送机6、面带折叠装置7组成,壳体1的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周缘固定安装有位于壳体1的外部的挡圈8,挡圈的作用是防止面团的飞溅,避免杂物进入压面机,挡圈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面团的质量,同时提高食品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第一压面装置2位于壳体1的内部的右上角,第一压面装置2的作用是对从进料口进入的面团进行初步碾压;第二压面装置3位于壳体1的内部的左上角,第一
皮带传送机5间隔设置在第一压面装置2的底部,且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左端位于第二压面装置3的底部,经第一压面装置2碾压过的面团掉落到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左端,第一皮带传送机5将面团输送至第二压面装置3处,第二压面装置3对面团再次挤压;第二皮带传送机6间隔设置在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底部,第三压面装置 4位于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右侧,面带折叠装置7间隔设置在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顶部的左端,且面带折叠装置7的顶部与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底部有间隔。
[0020]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皮带传送机5和第二皮带传送机6均倾斜设置,且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左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右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且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左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右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倾斜设置有助于加大第一皮带传送机5和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临时存储量,避免操作人员在添加原料时设备空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的第一压面装置(2)、第二压面装置(3)、第三压面装置(4)、第一皮带传送机(5)、第二皮带传送机(6)、面带折叠装置(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周缘固定安装有位于壳体(1)的外部的挡圈(8),所述第一压面装置(2)位于壳体(1)的内部的右上角,第二压面装置(3)位于壳体(1)的内部的左上角,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面装置(2)的底部,且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左端位于第二压面装置(3)的底部,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6)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底部,所述第三压面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右侧,所述面带折叠装置(7)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顶部的左端,且面带折叠装置(7)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底部有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5)和第二皮带传送机(6)均倾斜设置,且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左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皮带传送机(5)的右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且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左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皮带传送机(6)的右端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压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面装置(2)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的第一压面棍(21)、第二压面棍(22)和第三压面棍(23),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陈琼味
申请(专利权)人:阳政精机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