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59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液动阀,包括主阀体,位于主阀体顶部的电磁换向阀;位于主阀体内部及两端的主阀芯,前端盖和后端盖;弹性设置于主阀芯的第二端;当电磁换向阀不通电时,电液动阀为工作状态;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后端盖后并与弹性组件合力,把主阀芯推至前端盖内孔端面上并保持在第一方位;前端盖内的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再到阀体后到达油箱;液压油经阀体后连接至外部并带动执行机构进行动作;当电磁换向阀通电时,电液动阀处于卸荷状态;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前端盖后并克服弹性组件的力,把主阀芯推至弹性组件的端面上并保持在第二方位;后端盖的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阀体后到达油箱;液压油经阀体的进油口到达油箱。进油口到达油箱。进油口到达油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液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电液动阀。

技术介绍

[0002]电液动阀,是一种主阀加电磁阀导阀组成的二级换向阀,其流通能力要比单纯的电磁阀大。有一种能卸荷的电液动阀,通常是不通电时卸荷,通电时不卸荷;但当工作时需要用到卸荷的时间不长,而不卸荷时间很长,就需要电磁铁一直保持通电状态,这样既消耗了大量电能,也容易造成电磁铁过热,影响整阀的使用寿命。
[0003]还有,这种能卸荷的主阀芯必须是中空的,其中一头必须堵起来,而且需焊接结构,有氩弧焊和钎焊两种主要焊接方法,但在主阀芯反复换向与前后盖长期碰撞后,有极少数焊接会疲劳失效,从而主阀芯焊接处裂开,使整个阀芯在主阀体里的位置失控,油路突变造成油缸或油马达失控,引起安全事故。
[0004]还有,由于主阀体底面的安装连接尺寸都是标准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对于主阀芯是偏置的,在液压油流进或流出时,会形成一个使主阀芯旋转的流体现象,加剧了主阀芯和主阀体之间的磨损,增大了内泄漏,缩短了整阀使用寿命。
[0005]再有,主油口在工作时一般都是正压力,但某些工况条件下,比如油缸或油马达因惯性大而加速动作,液压油跟不上,油口内部会吸空而变成负压,而在底面的油口密封圈会因此负压而向内收缩损坏或被吸走,造成底面密封失效。
[0006]由此可见,如何提高电液动阀在工作时的可靠性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于现有电液动阀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液动阀,其对于现有电液动阀所存在技术问题,提供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电液动阀在工作时的可靠性,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液动阀,包括主阀体,主阀芯,前端盖,后端盖,弹性组件以及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于主阀体顶部;所述弹性设置于主阀芯的第二端并一体安装于主阀体内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主阀体的两端;
[0009]当电磁换向阀不通电时,电液动阀处于工作状态;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后端盖后并与弹性组件合力,把主阀芯推至前端盖内孔端面上,主阀芯保持在第一方位;前端盖内的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再到阀体后到达油箱;液压油经阀体后连接至外部并带动执行机构进行动作;
[0010]当电磁换向阀通电时,电液动阀处于卸荷状态;当电磁换向阀通电后,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前端盖后并克服弹性组件的力,把主阀芯推至位于第二端的弹性组件的端面上,主阀芯保持在第二方位;后端盖的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阀体后到达油箱;液压油经阀体的进油口到达油箱,此时进油口的压力被卸荷释放了,整个系统处于泄压状态。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阀体中间贯穿设有主孔,用于安装主阀芯;所述主阀芯可以在主
阀体中间的主孔内进行轴向的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孔内依次分布进油腔,第一出油腔,第二出油腔,第一回油腔,第二回油腔和回油流道;所述回油流道将第一回油腔和第二回油腔勾连起来;
[0013]所述主孔底部还设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回油口;进油腔,第一出油腔,第二出油腔,第一回油腔,第二回油腔与主孔底部的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回油口相互配合,构成主阀体的流道通道;
[0014]所述进油口与进油腔相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一出油腔相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出油腔相通;所述回油口与第一回油腔相通;
[0015]所述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回油口,分别各设有主油口密封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进油腔在进油口的对面有第一内凸台;所述第一出油腔与第二出油腔在各自油口的对面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台。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主阀体前端面上方有带第一螺纹孔的第一工艺直孔,上与阀体上设有的先导进油孔相通,下与阀体上设有的控制进油口相通;
[0018]所述主阀体后端面上方有带第二螺纹孔的第二工艺直孔,上与主阀体设有的先导回油孔相通,下与阀体上设有的控制回油口相通;
[0019]所述控制进油口与控制回油口分别各设有油口密封槽。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主油口密封槽和油口密封槽的槽底为斜面结构。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主阀芯由阀杆和堵头组成;所述堵头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阀杆内部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方式可将堵头与阀杆进行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堵头外圆上两个圆弧槽中装有铜丝,经加热融化,分散到堵头外圆与阀杆内形成的缝隙中,冷却凝固后把堵头与阀杆钎焊焊接在一起。
[0023]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上大外圆设有第一槽,第二槽,第三槽以及2个第一节流槽,2个第二节流槽,4个第一径向孔,2个第一节流孔,2个第二节流孔,4个第二径向孔;
[0024]当整阀失电复位时,第一槽、第一节流槽及第二节流槽,与进油腔及第二出油腔相配合,组成进油腔与第二出油腔的连接通道;所述第三槽、第一径向孔、第一节流孔、第二节流孔及第二径向孔,与第一出油腔及第一回油腔相配合,组成第一出油腔与第一回油腔的连接通道;
[0025]当整阀得电换向时,第一径向孔及第二径向孔,与进油腔及第一回油腔104相配合,组成进油腔与第一回油腔的连接通道;
[0026]所述第一节流槽、第二节流槽、第一节流孔及第二节流孔,在阀芯通电换向或失电复位过程中,起到使相应通道逐渐接通或断开的节流作用,避免通道接通或断开过程中流量突变而引起液压冲;
[0027]所述第二槽减轻阀芯重量,减少阀芯与阀体主孔的接触面积,降低阀芯移动过程中的运动阻力。
[0028]进一步地,所述主阀芯的右端装有弹簧座与弹簧;所述弹簧安装于弹簧座上形成弹性组件;在主阀芯工作时,弹性组件可通过弹性恢复力推动主阀芯进行移动。
[0029]本方案提供的电液动阀,其对于现有电液动阀所存在技术问题,提供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电液动阀在工作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1]图1为本电液动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32]图2为本电液动阀中主阀体的A向剖视图;
[0033]图3为本电液动阀中主阀体的B向剖视图;
[0034]图4为图3的F

F向剖视图;
[0035]图5为图3中G

G向剖视图;
[0036]图6为本电液动阀中主阀芯的结构剖视图。
[0037]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说明:
[0038]100.主阀体200.主阀芯800.电磁换向阀
[0039]101.进油腔102.第一出油腔103.第二出油腔104.第一回油腔105.第二回油腔106.回油流道107.第一控制流道108.第二控制流道111.先导进油孔112.第一先导出油孔113.第二先导出油孔114.先导回油孔121.进油口122.第一出油口123.第二出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液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主阀芯,前端盖,后端盖,弹性组件以及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于主阀体顶部;所述弹性设置于主阀芯的第二端并一体安装于主阀体内部;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主阀体的两端;当电磁换向阀不通电时,电液动阀处于工作状态;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后端盖后并与弹性组件合力,把主阀芯推至前端盖内孔端面上,主阀芯保持在第一方位;前端盖内的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再到阀体后到达油箱;液压油经阀体后连接至外部并带动执行机构进行动作;当电磁换向阀通电时,电液动阀处于卸荷状态;当电磁换向阀通电后,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前端盖后并克服弹性组件的力,把主阀芯推至位于第二端的弹性组件的端面上,主阀芯保持在第二方位;后端盖的控制油经阀体,电磁换向阀,阀体后到达油箱;液压油经阀体的进油口到达油箱,此时进油口的压力被卸荷释放了,整个系统处于泄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液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中间贯穿设有主孔,用于安装主阀芯;所述主阀芯可以在主阀体中间的主孔内进行轴向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液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孔内依次分布进油腔,第一出油腔,第二出油腔,第一回油腔,第二回油腔和回油流道;所述回油流道将第一回油腔和第二回油腔勾连起来;所述主孔底部还设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回油口;进油腔,第一出油腔,第二出油腔,第一回油腔,第二回油腔与主孔底部的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回油口相互配合,构成主阀体的流道通道;所述进油口与进油腔相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一出油腔相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出油腔相通;所述回油口与第一回油腔相通;所述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回油口,分别各设有主油口密封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液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腔在进油口的对面有第一内凸台;所述第一出油腔与第二出油腔在各自油口的对面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液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前端面上方有带第一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林金丹钱根发朱剑根马欲宏谷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