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52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纵长形且其上设有插接孔的绝缘本体及可设于插接孔内的导电端子,其中导电端子包括设于孔内左右两侧的第一、二端子及设于孔内后端侧的第三端子,其中第一、二端子均设有弹性接触臂及接脚;第三端子约略呈U形,其包括具接脚的基部及位于基部两侧的弹性接触臂,且其延伸末端略朝相互靠近方向弯折形成接触部及导接面。借此,可有效改善端子插接的力学性能并增加接触面积,而实现良好电讯传输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有效改善端子插接时的力学性能并增加端子与插头间的接触面积的插座连接器。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型电子器具如行动电话、便携式电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插座连接器在微型电子装置上的应用日渐增多,并且出现了各种适用在不同电子装置上、且具有多种插接功能的插座连接器,相关现有技术请参阅美国专利第4,393,283、4,846,719、4,978,310及5,092,795号等案。请参阅图6,现有插座连接器主要包括有绝缘壳体100,其设有可使插头插入的圆柱形对接部101的插接孔102,导电端子200、300分别设置在插座连接器插接孔内的两侧,其分别设有沿插接孔中心线方向延伸凸起且具适当弹性的接触部201、301,接触部201、301伸入该插接孔102内而可与插头8相抵接导通,且前述各端子200、300各设有接脚202、302延伸出绝缘壳体外,而可采用表面粘接技术焊固在电路板相应的线路接垫上。但是,前述现有构造的导电端子200、300的弹性接触部201、301于单侧个别与插头8的接触部81相接触,而无法有效提供夹持插头8并将其定位的力量,因此该插头8在插接孔102内的定位并不具有足够的稳固性,极易因振动而出现脱落现象。再者,由于端子200与插头8为单侧接触,其接触面积相对较小,而易出现接触性能不佳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插头插入时端子的力学性能并增加端子与插头间的接触面积,且端子可有效夹持该插头并提供适当作用力,使插头能自动插至预定位置而构成良好接触,进而使电讯传输效果更佳的插座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数个导电端子等,该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绝缘本体插接孔内左、右两侧的第一、第二端子及设于插接孔后端侧的第三端子,其中第一、二端子均设有沿插接孔中心线方向延伸且具适当弹性而可与插头保持良好抵接的接触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以与电路板焊接的接脚。而第三端子约略呈U形,其包括一延伸设有接脚-->的基部及位于基部两侧呈相对设置的两弹性接触臂,且该两接触臂的延伸末端略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而形成较大面积的接触部及导接面。当对接插头沿该导接面插入时,弹性接触臂可夹持住插头,并借其弹性回复力作用在插头上,而可产生一朝向端子内部的拉力,使得插头能自动插至端子的预定位置而与其构成良好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对接的插头能自动插至插座连接器的预定位置而构成良好接触,且电讯传输效果更佳。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构件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后的局部剖视图。图3至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与插头连续插接过程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现有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以及第三端子4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1呈纵长体,其一侧设为前表面11,而相对的另一侧则设为后表面12,前表面11两侧各设有插接孔13,插接孔13朝绝缘本体1内部延伸并贯穿至后表面12处,而可供插头6由前表面11插接孔13处插入其中。另外,在两插接孔13间的绝缘本体1部分的前表面11及上表面14设有若干条沟槽状的讯号端子槽道16,每一槽道16中对应容纳有传输电讯或电力的讯号端子17,而在槽道16两旁侧与插接孔13之间则各设有供插头6的定位柱(未图示)插入其中而稳固对接定位孔15。另外,绝缘本体1两端的侧表面18中部分别组装有与上表面14平行的焊接片19,可将插座连接器焊接固定至电路板上。第一、二及三端子2、3及4分别组设于绝缘本体1插接孔13内的左、右两侧及后端侧,该第一、二端子2、3分别具有长方形基部21、31,其中基部21沿纵长方向的两端侧分别朝远离基部21的方向延伸有弹性接触臂23及接脚25,且该弹性接触臂23的末端适当弯折而朝插接孔13中心线凸起形成一接触部24;而基部31则于纵长方向的两端侧分别朝远离方向延伸出延伸片36及接脚35,且在该延伸片36上冲制出弹性接触臂33,其朝向基部31方向延伸且其末端朝插接孔13中心线凸起而形成接触部34。该第一、二端子2、3的另两侧均弯折设有干涉片22、32以稳固定位在插接孔13内。-->第三端子4略呈U形,其设有基部41,在该基部41左、右两侧各弯折延伸有略垂直于基部41的两弹性接触臂43,且该两弹性接触臂43的延伸末端略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形成一接触部44及导接面46。再者,该基部41的底侧弯折延伸有垂直状的干涉片42,以将该第三端子4稳固组接至绝缘本体1上,而相对的另一侧则连续弯折并朝相反方向延伸形成一接脚45。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当插头6插入插接孔13中适当深度并使其略呈倒锥体的接触部61末端所设的倒斜面612触及第三端子4的导接面46(第三图示),此时,进一步施力推动插头6,由于斜面间的相互作用,其倒斜面612将沿导接面46滑动而将两弹性接触臂43撑开,使插头6顺利地插入两弹性接触臂43间。当该插头6的倒斜面612与其接触斜面611交接处与该两弹性接触臂43的接触部44相接触时,弹性接触臂43的弹性变形量最大(如图4所示)。插头6继续插入时,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弹性接触臂43呈收缩趋势,此时由于弹性回复力直接作用于插头6的接触斜面611,由力学原理可知,垂直作用于接触斜面611上的回复力将沿插头6轴向法线产生一分力(轴向拉力),而将插头6拉至第三端子4预设的接触定位处(如图5所示)。另外,由于弹性接触臂43接触部44具有相当宽度与面积,可确保其与插头6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而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组接在主机板上可用以与讯号插头插接,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组设在插接孔内两侧的第一、第二端子及设于插接孔内靠近后表面处的第三端子,其中第一、二端子均设有沿插接孔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具适当弹性而可与插头保持良好抵接的接触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以与电路板焊接的接脚,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包括弯折延伸设有接脚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弹性接触臂,且该弹性接触臂的延伸末端略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形成有相当面积的接触部及导接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插座连接器,组接在主机板上可用以与讯号插头插接,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组设在插接孔内两侧的第一、第二端子及设于插接孔内靠近后表面处的第三端子,其中第一、二端子均设有沿插接孔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具适当弹性而可与插头保持良好抵接的接触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以与电路板焊接的接脚,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包括弯折延伸设有接脚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弹性接触臂,且该弹性接触臂的延伸末端略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形成有相当面积的接触部及导接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的基部未设有弹性接触臂的至少一侧弯折延伸设有将第三端子稳固组接于插座连接器中的干涉片。3.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熴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