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43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将收获的细菌菌泥经过浓缩步骤,菌泥破壁步骤,干燥和灭菌的步骤,从废水中生产出蛋白,属于废物利用;经过不断尝试,发现废水PH值会影响蛋白中的小肽含量,改善了工艺,能够获得小肽含量高的菌体蛋白。的菌体蛋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来说是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食品饮料企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含有蛋白,由于液体不利于运输、气味较大,直接使用比较困难。而现阶段动物饲料中蛋白原料短缺,价格高涨,给饲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0003]因此可以通过加工工艺将废水中的蛋白分离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工艺的步骤包括:将收获的细菌菌泥经过浓缩步骤,菌泥破壁步骤,干燥和灭菌的步骤;所述细菌菌泥是Thauera,Rhodopseudomonas, Sphingobacteria,Comamonas,Xanthomonas,Microbacterium,Flavobacterium, Alcaligenes和Porphyromonas或其混合的微生物细胞;所述菌泥破壁步骤时调节pH至7

10。
[0005]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0006]1.细菌菌泥是Thauera和Rhodopseudomonas混合的微生物细胞通过液体发酵生产的细菌菌泥。
[0007]2.收获的细菌菌泥含有致密的胞外聚合物。
[0008]3.菌泥破壁步骤处理后的菌泥进行快速升温至30

90℃,恒温连续搅拌 0.1

2小时。
[0009]4.浓缩步骤浓缩后的菌泥呈膏状,pH的调节按照膏状物同等质量的液体发酵液进行调节,确定碱的用量。
[0010]5.pH的调节使用的碱是但不仅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
[0011]6.调节后的pH为7

10,其中特别的,其特征在于调节后的pH为9

9.5。
[0012]7.包括接触升温和保温设备,接触升温的接触面积在25

/m3及以上,加热膏状菌泥温差10℃及以下,接触升温1

15分钟达到目标温度30

90℃。
[0013]8.工艺获得的高小肽含量菌体蛋白小肽含量占粗蛋白含量的42%以上。
[0014]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从废水中生产出蛋白,属于废物利用;经过不断尝试,发现废水PH值会影响蛋白中的小肽含量,改善了工艺,能够获得小肽含量高的菌体蛋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将收获的细菌菌泥经过浓缩,破壁,干燥和灭菌的步骤制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具体步骤如下:
[0017]A.收获的细菌菌泥含有致密的胞外聚合物。
[0018]B菌泥进入破壁工艺的时候调节pH至7

10。
[0019]C.处理后的菌泥进行快速升温至30

90℃。
[0020]D.恒温连续搅拌0.1

2小时。
[0021]E.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
[0022]上述细菌菌泥是Thauera,Rhodopseudomonas,Sphingobacteria, Comamonas,Xanthomonas,Microbacterium,Flavobacterium,Alcaligenes 和Porphyromonas或其混合的微生物细胞,优选的细菌菌泥是Thauera和 Rhodopseudomonas混合的微生物细胞通过液体发酵生产的细菌菌泥。
[0023]浓缩后的菌泥呈膏状,pH的调节按照膏状物同等质量的液体发酵液进行调节,确定碱的用量。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调节后的pH为7

10,最好为9

9.5。
[0024]处理后菌泥快速升温,升温1

15分钟达到目标温度30

90℃,优选的目标温度为65

75℃。采用接触升温,接触升温的接触面积在25

/m3及以上,加热膏状菌泥温差10℃及以下,接触升温1

15分钟达到目标温度。在恒温65

75℃连续搅拌1

1.5小时,搅拌为单轴搅拌或者双轴搅拌,优选双轴搅拌,频率为25

45r/min。
[0025]获得高小肽含量菌体蛋白,小肽含量占粗蛋白含量的30%

52%,优选小肽含量占粗蛋白含量的42%以上。
[0026]实施例1:
[0027]1.收获的Thauera占比70%的菌泥pH为8.2,其余30%为Sphingobacteria, Comamonas,Xanthomonas,Microbacterium,Flavobacterium,Alcaligenes, Porphyromonas和其他杂菌。
[0028]2.菌泥经过离心机浓缩后,含水率从98%降低到82%,浓缩前后的菌泥从流体变成呈豆腐状。
[0029]3.浓缩后的菌泥经过绞龙输送至破壁设备,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连接在绞龙入口处的管道定量喷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为调节菌泥pH至9.5。
[0030]4.菌泥进入破壁设备后快速搅拌升温至75℃,破壁设备为空心双桨叶加热设备,桨叶转动频率为35

45r/min,接触升温的接触面积是33

/m3及以上,加热膏状菌泥温差10℃及以下,接触升温10分钟内达到目标温度。
[0031]5.菌泥升到目标温度后,在破壁设备中恒温75℃持续搅拌60min。
[0032]6.破壁菌泥经过干燥,灭菌等工艺后制得菌体蛋白。
[0033]7.制得的菌体蛋白粗蛋白55%,小肽24%,小肽占粗蛋白的43.6%。
[0034]实施例2:
[0035]1.收获的Thauera占比45%,Rhodopseudomonas占比25%的菌泥pH为7.0,其余30%为Sphingobacteria,Comamonas,Xanthomonas,Microbacterium, Flavobacterium,Alcaligenes,Porphyromonas和其他杂菌。
[0036]2.菌泥经过压滤机浓缩后,含水率从99%降低到85%,浓缩前后的菌泥从流体变
成呈嫩豆腐状。
[0037]3.浓缩后的菌泥直接掉落进入升温加热设备,在升温加热设备入口处新增氢氧化钠计量添加泵,在计量添加设备末端为雾化碰头,氢氧化钠喷射成雾状直接喷到落在升温加热设备的菌泥表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所述工艺的步骤包括:将收获的细菌菌泥经过浓缩步骤,菌泥破壁步骤,干燥和灭菌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菌泥是Thauera,Rhodopseudomonas,Sphingobacteria,Comamonas,Xanthomonas,Microbacterium,Flavobacterium,Alcaligenes和Porphyromonas或其混合的微生物细胞;所述菌泥破壁步骤时调节pH至7

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菌泥是Thauera和Rhodopseudomonas混合的微生物细胞通过液体发酵生产的细菌菌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收获的细菌菌泥含有致密的胞外聚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高小肽含量的菌体蛋白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菌泥破壁步骤处理后的菌泥进行快速升温至30

90℃,恒温连续搅拌0.1

2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韦宋建华黄小燕张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协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