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11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轴式连接器,具有大部为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其外接触部宽度比其高度大得多。主扇区内的阻抗最低,该主扇区在内接触部与外接触部的内顶、底表面之间延伸,而副扇区内的阻抗最高,该副扇区从内导体向外导体的每一侧水平延伸。主扇区保持大的恒定阻抗,在副扇区允许阻抗变化,这是由于在副扇区绝缘部设置用于容纳保持凸舌的开口部而产生。由于使用大部为矩形的结果,中心接触部可用金属板材制造,此金属板的厚度恒定而宽度可以变化以便设置扩展部,此扩展部用于保持和在连接器前端配接。同轴电缆中心导体与内接触部后端接端的端接,当内接触部处于连接器其余部分内时,借助于设置绝缘部和外接触部的套接部可以实现,此绝缘部和外接触部可移开,直至缩卡或钎焊连接完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式连接器专利技术背景绝大多数同轴式连接器使用圆形中心接触部、圆柱形空心外接触部和设置在此两者之间的管形绝缘部。圆柱形形状需要使用诸如用于加工内接触部以制成圆柱形形状的较昂贵的制造方法。再者,其保持器件通常必须设置在外接触部的外面,因为要将它们插入绝缘部的槽中会导致该处阻抗的突然改变,使得信号反射和电压驻波比VSWR增加,从而导致信号损失。每一种同轴式连接器具有规定的特征阻抗,其最通常值为50ohms(欧姆),连接器中一些部位的特征阻抗相对于规定值的偏差使得信号损失增大。一种具有用绝缘部分离的内外接触部的同轴式接触组件或连接器,用于在兆赫至千兆赫范围内携带信号,这种同轴式连接器可用低成本制造,并能在绝缘部的选定区域设置开口部供保持器件使用而又不致使连接器严重降级,这将是有价值的。专利技术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轴式接触组件或同轴式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是为低成本制造和装配并包括简单的保持器件而设计的。此连接器包括:内接触部,沿连接器轴线延伸;外接触部;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绝缘部。沿内接触部至少三分之一长度上延伸的连接器的主区域,内接触部与外接触部一侧表面间的距离至少是内接触部与外接触部上表面间距离的140%。这样的结果使得在主扇区处内接触部与外接触部上下表面之间的阻抗最低,而在副扇区内接触部相反两侧的阻抗高得多。结果,本质上仅设置在副扇区绝缘部相反两侧的开口部,不会导致引起信号损失增大的特征阻抗的大变化。在一种连接器中,外接触部是矩形横截面,截面宽度至少是截面高度的140%。再者,内接触部设置在横截面的中央,因此与外接触部的顶部和底部的距离相等。在此情况下,主扇区位于内接触部的上面和下面,-->而副扇区位于位于内接触部的相反两侧。外接触部可为各种形状,于是可有截然不同阻抗的主扇区和副扇区(例如副扇区内内外接触部间的的距离比在主扇区内接触部间的距离大40%),沿主扇区长度上的阻抗本质上为恒定。内接触部后端接端与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端接,当内接触部处于锁定在连接器的其余部分时,借助于允许外接触部和绝缘部具有可从紧紧围绕内接触部后端位置移开的部分而可以实现。通过将内接触部的管形部缩卡在电缆中心导体的周围而连接后,接触部和绝缘部的有关部分可移至紧紧围绕内接触部后端的位置。绝缘部可由两相同元件构成,其每一元件后端制出用带与绝缘元件其余部分连接的套接部,此带与绝缘部的主部和套接部模制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征在所提权利要求中具体提出。结合附图阅读下述说明将对本专利技术得到最好的理解。附图简介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制造的插塞连接器的前顶轴测图,还示出了分解开的同轴电缆的前端,该同轴电缆可与插塞连接器的后端连接;图2为可与图1所示连接器配接的连接器装置的轴测图,还示出了线路板的一部分,连接器装置的端接端可与线路板连接;图3为沿图1所示插塞连接器3-3线剖切的剖视图,图2所示连接器装置与插塞连接器完全配接,还示出了连接器组件外围的装置的一部分;图4为沿图3中4-4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绝缘元件的轴测图,该绝缘元件具有处于初始位置的套接部;图6为图5所示绝缘元件的平面视图;图7为图1所示连接器外接触元件的轴测图;图8为图7所示外接触元件的平面视图;图9为图7所示外接触元件的侧视图,还用虚线示出了处于其折弯曲位置的后端接部;图10为图1所示连接器内接触部的平面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内接触部的侧视图;图12为沿图3中12-12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3为沿图3中13-13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4为沿图3中14-14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5为沿图3中15-15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6为模拟图13中诸扇区的原理图,一组四个电阻为并联;图1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该连接器略具矩形横截面,但中心导体垂直偏置;图18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主扇区窄;图19为图18所示连接器诸扇区的原理图。推荐实施例的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同轴式接触组件或同轴式连接器10,此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接携带高频信号(通常在兆赫和千兆赫的范围)的同轴电缆12。前、后方向用F、R表示,上、下方向用U、D表示,侧向用L表示。此连接器为插塞连接器,具有前配接端14,用于与同轴式容座连接器配接,插塞连接器具有后端接端16,用于与同轴电缆连接。插塞式同轴连接器包括:内接触部20,沿连接器的轴线22延伸;外接触部24(通常接地),环绕内接触部周围,绝缘部26,设置在内外接触部之间。图2图解说明同轴式容座接触组件,或第二连接器装置30,该装置具有后配接端32,用于与图1所示插塞式连接器的前配接端配接。第二连接器具有前端接端34,此前端接端与线路板36的导电迹线连接。这是通过将内接触装置40插入线路板上涂敷金属的孔42,而外接触部50的插入突起44、46插入线路板上涂敷金属的孔52实现的。可以看出,在图1和2的连接器中有几个开口部,此开口部通常将导致阻抗改变,从而引起信号反射和随之而来的信号损失。例如,图1所示插塞连接器10在绝缘部具有开口部60,该开口部容纳外导体的凸舌62以便将外导体保持就位。再者,外导体具有叉齿64,用于将接触部保持在连接器组件支座中。如图2所示,容座连接器具有一外接触部50,该外接触部设有切去部66以防止外接触部与从涂敷金属的孔42延伸的线-->路板导电迹线70接触,容座连接器还具有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所述开口部。所有这些开口部可能潜在地导致信号损失,但申请人的设计使由于这些开口部所导致的损失最小。图3和4示出了处于完全配接的插塞接触组件10和容座接触组件30,该两接触组件设置在连接器组件支座80、82中。每一支座可夹持多于一个同轴接触组件,还可夹持用于电源和低频信号的低频接触部。容座连接器的内接触装置40具有配接端90,此配接端插入插塞连接器10配接端的一对弹性臂92之间。插塞接触组件的内接触部20具有一对构成保持部的增大部94、96,此增大部防止内接触部在绝缘部26内沿纵向M前后运动。内接触部具有肩部(在图10中为95、97),与绝缘部的肩部98、99(见图3)连接。内接触部的后端98是缩卡在同轴电缆12的中心导体100的周围。第二内接触部或接触装置40具有增大部102,此增大部将其保持在一绝缘装置104内,此绝缘装置的轴线105为曲线。需要指出,在图3中,内接触部20和内接触装置40在不同部位具有增大的宽度,主要功能为保持和配接。不过,在图4所示剖视图中,内接触部20和内接触装置40的高度几乎没有改变。这样做是由于申请人要使沿高度V方向(此高度在容座连接器30的弯曲端110处旋转了90°)基本上保持恒定的特征阻抗,而在水平方向允许特征阻抗有明显的改变。图3所示内接触部20沿主区域120在长度A上本质上为恒定横截面(并不需要连续),此长度至少为内接触部长度的三分之一,推荐至少为其一半。此主区域沿图3中13-13线剖切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内接触部在水平侧向L的宽度为K,此宽度比沿垂直方向V的厚度和高度J大得多。此外,还可看出,外接触部24侧向宽度为E,此宽度比其垂直高度H大得多。需要指出,只有内接触部的外表面和外接触部的内表面在此是相关的。这些差别的结果,内接触部每一侧面130与外接触部相应内侧面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式接触组件(10),具有前配接端(14)和后端接端(16),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内接触部(20),具有沿轴线(22)延伸的长度(B);外接触部(24),环绕内接触部;绝缘部(26),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内接触部具有上、下表面(135)和相反的两侧表面(130),其中:在沿所述轴线延伸的所述内接触部至少三分之一长度的主区域(120)的各部位,所述外接触部具有内侧上、下表面(136,138)和相反的内侧表面(132,134),每一内表面覆盖所述内接触部的相应表面 的大部分,使所述内接触部与所述外接触部每一侧表面间的距离(C)至少为所述内接触部与所述外接触部上、下表面间距离(G)的140%。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0-9-26 09/669,8071.一种同轴式接触组件(10),具有前配接端(14)和后端接端(16),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内接触部(20),具有沿轴线(22)延伸的长度(B);外接触部(24),环绕内接触部;绝缘部(26),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内接触部具有上、下表面(135)和相反的两侧表面(130),其中:在沿所述轴线延伸的所述内接触部至少三分之一长度的主区域(120)的各部位,所述外接触部具有内侧上、下表面(136,138)和相反的内侧表面(132,134),每一内表面覆盖所述内接触部的相应表面的大部分,使所述内接触部与所述外接触部每一侧表面间的距离(C)至少为所述内接触部与所述外接触部上、下表面间距离(G)的1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组件,其中:在沿所述区域剖切的剖面图中,所述连接器具有数个扇区(140,142,144,146),该扇区一起环绕所述轴线对着360°角,其中,第一组扇区(144,146)的阻抗至少比第二组不同扇区(144,146)的阻抗低10%,此第二组扇区总共面对至少120°角度,沿所述主区的所述第二组扇区阻抗的变化至少为20%,但沿所述第一组扇区阻抗的变化比所述第二组扇区的阻抗变化的一半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组件,其中:所述绝缘体主要包括一种实体材料,但在所述实体材料上至少在一所述位置设有开口部(60,160,162)以使空气进入所述内、外接触部之间至少部分空间,当对在所述至少一部位沿所述轴线的法向剖切的剖视图中观察时,所述开口部占据绝缘部至少20%,但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组扇区而本质上不在所述第一组扇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组件,其中:所述内接触部沿平行于前、后方向(F,R)的纵向(M)伸长,所述内接触部具有分开距离为第一距离(A)的前、后增宽部(94,96),所述绝缘部具有分开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的肩部,与所述增宽部接合,所述增宽部向所述外接触部的所述侧面延伸,但本质上不向所述外接触部-->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组件,其中:所述绝缘部包括本质上相同的上、下绝缘元件(170,172),每一绝缘元件构成通道(174)的一半,该通道沿所述轴线和每一所述肩部的一半延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组件,其中:所述绝缘部具有上、下表面(166,167)和相反的两侧面(164,165),所述绝缘部在所述侧表面具有数个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劳伦斯科斯马拉
申请(专利权)人:ITT制造企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