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错误配合的成对匹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76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对防止错误配合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1,1’)或者是公连接器或是母连接器并包括两个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限位隆脊(11,12)的连接平面。而第二连接器(21,22)相对应地是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并且同样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部并且与上述隆脊(11,12)相对应的限位沟槽(32,33)。所述限位隆脊(11,12)和限位沟槽(32,33)的数量和位置设计成可使每个连接器(1,21)内的连接平面具有整体相对于该连接平面之间的对称中心点(C)彼此对称延伸的轮廓。其中一个连接器(1,21)无论处于相对另一连接器正面或翻转位置都可以选择地仅与另一连接器(21,1)相连接,这样就避免了所述连接器(1)与其它任何不匹配的连接器(22)错误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错误配合的成对匹配连接器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对防止错误配合的匹配连接器,这样其中一个连接器不能装配进或装配在任何一个外来的连接器上,并且不论其处于正面或翻转位置的情况下都能专门与另一个匹配的连接器相连接。
技术介绍
通常在现有技术中,防止错误配合的连接器都具有一个上下不对称的接合面,这样就不会错误地与不合适的连接器相接合,也不会相对一个正确的连接器向上翻转。但从未曾提出过一种想法来允许这些防止错误配合的连接器处于其翻转的位置。在对现有主要电器增加可选择功能的时候,要组装进一些卡式印刷电路板(下简称卡式电路板)。每个卡式电路板具有准备表面安装的可选择电路和/或装置,以及一个防止错误配合的连接器。通过将电路板利用辅助的开口插入电器中,该固定在电路板边缘上的防止错误配合的连接器将装配进或装配在电路板上。以这种方式在电器内的电路板之间建立了一个额外的电联通。根据电路板上的附加装置的尺寸和设计,其中一些电路板在插入时必须翻转。通常,一个电器具有若干个这样的辅助插入孔或开口。因此,卡式电路板必须要通过其中一个预定的辅助孔插入,才能与预定的匹配连接器相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需求和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对防止错误配合的匹配连接器,这种连接器不可能错误地与其它任何第三个不匹配的连接器相连接。这对匹配连接器可以设计成其中一个连接器无论采用正面或翻转位置都只能与另一个相匹配的连接器相连接,而却不能与其它任何外来的连接器相连接。为了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止错误配合的成对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被构造成:其中第一连接器,或者是公连接器或是母连接器,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整体形成的限位隆脊。而第二连接器,相对应地是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或,相似地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部并且与上述隆脊相对应的限位沟槽。所述限位隆脊或沟槽和限位沟槽或隆脊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使每个连接器的连接平面具有整体相对位于该连接平面之间的对称中心点彼此对称延伸的轮廓。每个连接器的这种结构可确保将其限制在仅与具有匹配形状的另一个连接器选择性地连接,即使是在其上下翻转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连接器中的其中一个连接器可以固定在卡式印刷电路板的端部上。这种卡式印刷电路板的侧部边缘将装配进一个形成在另一连接器中的狭槽中并被该狭槽引导,这样其中一个连接器无论采用相对另一连接器是正面或翻转的位置则都只能与另一个相匹配的连接器相连接。最好,位于准备装配进狭槽中的连接器的连接平面之间的中心平面可以沿与卡式印刷电路板中心平面相对齐的插入方向延伸。-->附图简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防止错误配合的匹配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匹配连接器的截面侧视图;图3是安装有匹配连接器的卡式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图4是已安装有连接器的卡式印刷电路板的相似透视图;图5是匹配连接器以及一个相对应的配合连接器的部分垂直截面图;图6是沿图5中6-6线所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7是沿图5中7-7线所截取的横截面图。最佳实施例的描述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1-图2示出构成一对防止错误配合的连接器的第一匹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一个以平行六面体侧向延伸的扁平绝缘壳体2。两排插座接点3和4固定在通过嵌模方法制成的绝缘壳体2内。通常为盒状的绝缘壳体2在其对应两侧之间具有一个向前开口的空腔5,并包括一对在所述侧向前突出的引导凸缘6。壳体2还具有一对从各侧的前方顶部沿侧向突出的第一支承耳部7,以及一对从各侧的后方顶部沿侧向向后突出的第二支承耳部8。定位凸缘9从各个第二支承耳部8向下突出,一个由铜合金制成的加强凸片10紧密固定在每个第一支承耳部7和相应的第二支承耳部8之间。壳体2的一个顶部连接平面和底部连接平面确实都具有三个限位隆脊11或12,用作防止连接器错误配合的装置。所述在连接器插入方向内延伸的隆脊11在其中一-->个连接平面内彼此分隔开。其它的隆脊12相似地形成在另一平面内,以便相对横截面内两平面的中心“C”与上述平面内的隆脊11相对称。如2所示,沿空腔5顶部布置的接点3面对着沿该空腔底部布置的其它接点4。所述接点的导线3a和4a从壳体后壁突出并在端部弯曲,从而包含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接点3和4具有固定在空腔5内的内部部位,该部位相对两连接平面的中心“C”相似地对称布置。图3示出准备安装上述连接器1的卡式印刷电路板(下简称卡式电路板)15。该卡式电路板15带有电子电路和各种表面安装的装置(未示出),以便提供一种如复印机等的具有可选择功能的电器。这种装置有时并不布置在卡式电路板15的上侧,而是根据尺寸和设计会可替代地布置在下侧。卡式电路板15在其前端设有一个用于接纳连接器1的切口16,在该切口16附近有固定臂17从电路板15的前方角部突出。定位孔18形成在电路板上靠近固定臂17的位置处,以便与连接器1的定位凸缘9相接合。为接点3、4的导线3a和4a设置有沿切口16的内边界间隔布置的平行的软焊条19。在各个固定臂17内的焊接区域20用于加强凸片10。图4示出将所连接的连接器1固定到位的卡式电路板15。在该状态下,连接器1装配进位于电路板15前侧处的切口16内。位于连接器壳体2各侧端的第一和第二支承耳部7、8抵靠在相应的固定臂17上。在将接点导线3a、4a焊接到焊接条19并将加强凸片10焊接到焊接区域20之前,每个定位凸缘9装配进相应的定位孔18中,以便将连接器固定到相对电路板的正确位置处。表面安装到电路板15的壳体2的下-->半部分将由此向下突出。虚拟中心平面“F”在连接器插入的方向内延伸并包括与各匹配连接器相接合的对应连接平面的中心“C”。换句话而言,中心平面“F”与电路板相对其厚度垂直延伸的中间平面相重合,这样壳体2的连接平面将不会相对电路板15改变位置,即使在电路板上下颠倒的情况下。现在很清楚,用于与匹配连接器相接合的连接器1的连接平面(包括电路板15的侧端)将会始终保持相对中心“C”对称。图5-7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安装有连接器1的卡式印刷电路板15将会通过插孔(未示出)安装进一个电器中。安装在该电器中的任一个配合连接器21和22将与连接器1形成电气接合。这些配合连接器21和22相互重叠地安装到主要印刷电路板23的表面上。它们的壳体24、25分别具有插孔或狭槽26、27以及全都基本成型为相同形状和设置的成排插塞接点28、29。每个插孔或狭槽26、27在内部具有一个用于接纳连接器壳体2的隔室30,一个中间隔板31穿过该隔室30沿中心固定到位。其中一排插塞接点28沿侧向布置在隔板31的上表面,而另一排插塞接点29相似地布置在该隔板的下表面。如图7所示,形成在上部插孔26上方壁内的上部限位沟槽32与隔室30电气连通。形成在上部插孔或狭槽26的下方壁内的下部限位沟槽33也与隔室30电气连通。这一组(例如三个一组的)与限位隆脊11、12相对应的限位沟槽32或33用于防止连接器1与任何第三连接器错误联接。在此应当了解,隔室30的横截面相对壳体2连接平面的上述中心“C”对称。另一方面,成型在下部插孔或狭槽27内的上部和下部限-->位沟槽34、35与隔室30连通。然而,这些沟槽34、35的设计要不同于前述沟槽32、33,以便与另一个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对防止错误配合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1,1’)或者是公连接器或是母连接器并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整体形成的限位隆脊(11,12),而第二连接器(21,22)相对应地是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并且同样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部并且与上述隆脊(11,12)相对应的限位沟槽(32,33,34,35), 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隆脊(11,12)和限位沟槽(32,33,34,35)的数量和位置设计成可使每个连接器内的连接平面具有整体相对于该连接平面之间的中心对称点彼此对称延伸的轮廓,这样每个连接器(1,1’,21,22)就可选择地仅与另一连接器(21,22,1,1’)相连接,而无论其处于相对另一连接器的正面或翻转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7-18 217745/20011.一对防止错误配合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1,1’)或者是公连接器或是母连接器并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整体形成的限位隆脊(11,12),而第二连接器(21,22)相对应地是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并且同样包括两个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部并且与上述隆脊(11,12)相对应的限位沟槽(32,33,34,35),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隆脊(11,12)和限位沟槽(32,33,34,35)的数量和位置设计成可使每个连接器内的连接平面具有整体相对于该连接平面之间的中心对称点彼此对称延伸的轮廓,这样每个连接器(1,1’,21,22)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诚堀井利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