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布线线束的方法与连接器保持件技术

技术编号:328271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压入装置,包括可将电线剥开端压入连接器中端子内的可沿垂向运动的压片。连接器保持件,可沿水平方向运动,与压片相对设置。保持件上平行地设有许多凹槽,各保持一带压入式接头的连接器。与压片后部相对地设置电线夹盘,后者可沿水平导向件水平地移至压片的一侧来保持电线。或者,保持件可经基架设于此设备上,而由传动机构使压入装置沿保持件于水平方向移动。此设备可有一或两对上下对称的压入装置,而以保持件设置于其中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造布线线束的方法与设备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压接型端子和压入型端子的布线线束组件。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来实施此制造方法的设备,此设备包括压入装置、用来使连接器保持平行的连接器保持件、以及带有此连接器保持件的压入设备。图18~28示明了采用压接型端子的布线线束的周知的制造方法。上述方法的第一步是将电线14切断成所需的长度。然后剥离开电线14的两端14a与14b暴露出导线14c(图18中的步骤101,102)而如图19中所示。再将导线14c压接到连接用端子12上(图18中的步骤103),如图12所示。在校正了电线14与端子的布设后(图18中的步骤104),用夹盘109在端部14a处附近保持电线14。再相继地把装配有电线的端子压入形成于电线保持板110的线夹111中(图18中的步骤105),如图21所示。最后,从线夹111取出电线14的一个端部,由夹盘112将此端部插入连接器壳13中(图18中的步骤106),如图22所示。这样,由上述步骤便完成了布线线束组件(图18中的步骤107)。图23与24则表明了采用压入型端子10的布线线束的另一种周知的制造方法。在此方法中,电线14已然切断至所需的长度,没有将其各端剥开。由一块沿垂向运动的叶片32迫入设于连接器壳11a的压力型端子10内(图23中的步骤113与114)。将上述各步应用到多个连接器上,便完成了布线线束组件(图23中的步骤115)。连接器11具有压入型端子10设在由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壳11a的隔板间形成的上与下的开口室116中(双侧压入型端子连接器)。在电线已压入后,即用盖板117封闭来保护压入型接头。但在这种周知的制造方法中,采用压接型端子12的布线线束是与采用压入型端子的布线线束独立地制造。这样就不能有效地生产包括压接型端子12和压入型端子10的各类布线线束。-->鉴于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即在于提供用到了压接型端子和压入型端子两者的布线线束的制造方法,以及用来制造这种布线线束的设备,包括压入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布线线束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剥开电线的一端,将上述电线的这一端压接到压接型端子上;将上述电线的另一端压入到连接器的端子内;将上述压接型端子插入连接器壳内,这样就完成了具有压接型端子和压入型端子的布线线束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制造布线线束的方法是,借助具有可沿垂向运动的压片的压入装置将电线上剥开的一端压入到连接器的压入型端子上,此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平行地设置一批连接器,它们所具有的压入型端子是在一连接器保持件上;将电线已剥开的一端由上述压入装置压入到连接器的压入型端子上;水平地移动前述连接器保持件或压入装置;将另一电线的已剥开端压入另一连接器的压入型端子上;顺次地重复上述水平移动步骤和压入步骤,这样就完成了安装于连接器保持板上的布线线束组件。此外,在进行压入步骤时,可以利用已切成所需长度并在一端已用线夹保持住的电线上剥开的一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入装置包括:可沿垂向运动的压片,用来将电线压入连接器的压入型端子上;以及一受到向上弹力加载的线夹,它抵靠着上述压片的背部设置成能随此压片作整体运动。此线夹可沿水平导向件作水平运动,并能在保持电线的同时沿水平方向运动到压片的一侧。最好有一对水平导向件分别在压片的两侧作平行延伸;而上述线夹则可在这对水平导向件上运动。上述压入装置最好包括一对线导,它们分别设在压片的两侧,并在-->弹簧加载下移向连接器,各个线导的前端分别位于连接器中压入型端子的两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连接器保持件,它包括一纵向延伸的基板,基板上设有一批平行的连接器接收凹槽,每个连接器接收凹槽能保持一个具有压入型接头的连接器。在上述基板上可设置和保持住一批平行的连接器支承件,这些连接器支承件各有一个连接器接收凹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入设备,此设备具有:压入装置,它包括一可沿垂向运动的压片,用来将电线压入到设于一连接器中的端子上;支架,用来将上述压入装置固定到压入设备上;连接器保持件,它与压片相对设置并可沿水平方向运动,以及用来移动上述连接器保持件的移动装置,其中,此连接器保持件上设有一批相平行的连接器接收凹槽。或者,此连接器保持件可由一支架固定到压入设备上,而用一移动机构使压入装置沿此保持件于水平方向运动。上述压入设备可有一对或两对上部与下部的对称的压入装置,而连接器保持件则设在此上与下压入装置中。这些压入装置各有上部加载的线夹,线夹设置成抵靠住一个与压片相连的部件上。此外,这一压入设备能够将电线压入到对安装在一相关连接器的双侧端子上。最好是在具有双侧端子的连接器的一侧已为相对的线导支承住的同时,将电线压入到另一侧的端子上。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布线线束制造方法的框图;图2是这一布线线束制造方法所用压入设备的主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具有压入型端子与压接型端子的布线线束组件的透视图;图4是透视图,示明利用连接器保持件来制造布线线束组件的一个步骤;图5是透视图,示明设定在一相应连接器保持件上几种布线线束的透视图;图6是此连接器保持件的顶视图;图7是此连接器保持件部分略去的前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入装置的侧视图;图9是此压入装置的前视图;图10A至10C是说明图,主要解释线导的作用;图11是本专利技术压入设备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2是此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图13是此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4是此压入设备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5是此第二实施例的顶视图;图16是此压入设备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7是此第三实施例的顶视图;图18是说明已知的压接型布线线束制造方法的框图;图19是示明已在各端剥开的电线的顶视图;图20是表明业已压接到一端子上的上述电线的透视图;图21是表示带有端子的电线的透视图,特别说明了将此电线插入一电线夹持件中的步骤;图22是透视图,表明了将上述压接型端子插入到一连接器壳内的工序;图23是已知的压入型布线线束制造方法的框图;图24是透视图,表明一种已知的将一电线压入到连接器上的步骤。参看附图,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图1至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布线线束制造方法。在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中,制造步骤包括压入工序和压接工序,应用具有压入型端子10(图3)的连接器11和具有压接型端子12的连接器13来制造布线线束。参看图1,根据生产控制系统1,在切割步骤2中由切刀将电线切断至所需尺寸。在步骤3,剥离电线一端的绝缘;在步骤4,将电线的已剥露端压接到压接型端子12上(图3)。在步骤5,将各种类型的电线排齐得以平滑地处置,然后沿作业线A把这些电线输送到步骤6,用来由压入装置将电线的另一端压入到连接器11的压入型端子10上。在收容步骤7中,将压接型端子12插入连接器壳12的端子接收室中。-->在压入步骤6中,把在图1的步骤2已作了切断的电线的两端压入到压入型端子的连接器上,这样就不用装配到室内的步骤7而完成了布线线束组件8。同时,在剥离步骤3和压接步骤4中将电线的两端压接到端子12上时,则于收容步骤7中将此电线的两端分别插入连接器壳中,即沿作业线C进行而不用步骤6。布线线束组件8完成后,收容步骤7和压入步骤6对于各个布线线束构成了一批组件。切割步骤2可以相对于压入步骤和压接步骤分开设置。这时的剥离步骤3和压接步骤4则与传统技术中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布线线束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剥开电线的一端; 将此电线的上述一端压接到压接端子上; 将此电线的另一端压入到连接件的端子上;以及 将上述压接端子插入连接器壳中,这样就完成了具有压接型线端子和压入型线端子的布线线束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5-20 124967/19961.布线线束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剥开电线的一端;将此电线的上述一端压接到压接端子上;将此电线的另一端压入到连接件的端子上;以及将上述压接端子插入连接器壳中,这样就完成了具有压接型线端子和压入型线端子的布线线束组件。2.布线线束的制造方法,它借助具有可沿垂直向运动的压片的压入装置将电线已剥开的一端压入连接器的压入型端子中,此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一批具有上述压入型端子的连接器平行地设置于连接器保持件上;由上述压入装置将电线的剥开端压入到连接器的压入型端子中;水平地移动此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