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绞合对电缆的高密度插头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13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头和插座组件,包括插头接插件和插座接插件,用于数据电缆的高密度互连。插头接插件包括两个鸳鸯承座(34、38),这两个承座都包括两行电气端子(36)。所述端子的触头部分设置在前部悬出部分的相对侧上,因此电线连接部分穿过所述承座的后部延伸,并适于在焊接操作中接纳电线。当完全覆盖该接插件组件时,所述承座位于防护壳(32、34)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绞合对电缆的高密度插头接插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据电缆等的高密度互连的电气接插件系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高密度插头电气接插件。
技术介绍
在安装有集线器和路由器以用于数据分配和/或存储的建筑配线间中常具有多个机架和面板,其上带有由多个电缆形成的多个电器互连。它也是具有这种电气连接的公共空间,该电气连接由作为模块插头和插座公知的连接系统、所谓的RJ-21连接系统实现。由于数据的速度、最小化EMI辐射的需求、以及在同一接插件中最小化相邻线间的串扰的需求,传统上使用分离的连接系统。在Miller等人的美国专利5,649,829中示出了对上述数据互连有用的一种电气连接系统,其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该接插件系统通常作为CHAMP系统而公知,并且包括一个D形的配合面、用于接合到类似接插件上的多个电气端子、以及包括绝缘移动触头的线连接部分。虽然该接插件系统是被广泛接受的用于电信连接的系统,但是其主要是在空间不短缺的情况下使用。在Marsh等人的美国专利5,380,223中给出了另外一种接插件系统,该接插件系统是一个屏蔽的接插件,具有延伸到该接插件后部的多个端子,其中触头部分要被焊接到电缆导体上。但该电气接插件设计用于PCMCIA,并且没有本申请所需要的所需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电气接插件而实现,该电气接插件包括由两个分成两半的承座部分构成的绝缘壳体。每个承座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行端子接收腔,第一行邻近每个承座部分的第一主表面,第二行邻近每个-->承座部分的第二主表面。所述两个承座部分适于叠置在一起,同时承座部分的所述第二主表面相互贴近。包括有多个电气端子,其中,每个端子包括前部触头部分、中间主体部分、和后部电线连接部分,该电线连接部分包括适于在焊接连接中接纳电线的刀片形部分。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的示例,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准备互连的插头接插件和插座接插件;图2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1中的插头插接件;图3是上前部透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2件鸳鸯(hermaphroditic)承座部分中的一个;图4是上后部透视图,示出了图3中的2件鸳鸯承座部分中的一个;图5示出了图4所示鸳鸯接插件的前面部分;图6A是承座的平面图,示出了各对准柱和相应的对准孔;图6B与图6A相似的平面图,示出了相对侧;图7A是通过图6B中的线7A-7A的横截面图;图7B是通过图7A中的线7B-7B的横截面图;图8是透视图,示出了图4所示的鸳鸯接插件承座的后面部分;图9是平面图,示出了图4所示的鸳鸯接插件承座的后面部分;图10是透视图,示出了图2所示的接插件的一些端子;图11是透视图,示出了图2所示的接插件的一些端子;图12示出了图1中的插头接插件的屏蔽罩;图13是顶视图,示出了用于该插头接插件的第一防护壳;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防护壳的下侧;图15是透视图,示出了准备接纳在承座部分中的端子。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包括插头接插件2和插座接插件4的电气互连。插头接插件2适于连接到优选地包含多对绞合导体的铠装电缆(shieldedcable)6,而插座4适于连接到一个印刷电路板(未示出)。两个电气接插件都被充分防护,其中插头接插件2包括防护外壳8,该外壳8优选的是由-->相似的两半组成的一模铸壳体,而插座4包括防护壳10,该防护壳10在优选实施例中为冲压金属壳体。每个电气接插件还包括具有屏蔽罩的配合接口,插头接插件2具有大体在12处示出的屏蔽罩,该屏蔽罩12与插座4的屏蔽罩14接合,以实现屏蔽接合。最后,插头接插件2包括长螺钉16和18,该螺钉分别与插座4的互补螺纹柱20和22螺纹接合。应该注意到,当螺钉16和18完全拧入它们各自的螺纹柱中时,两个电气接插件2和4处于完全配合状态,其中插头接插件2中的电气端子完全与插座中的电气端子电气接合。现在参照图2,为了清楚起见,以分解的方式示出了插头接插件2。应该注意到,在图1中示出的防护壳8包括分为两部分的两半30和32。插头接插件2还包括带有多个电气端子36的承座部分34和38。插头接插件2还包括一对电线组织块42,用于将绞合对导线与电线整理块44对准。现在参照图3-9,将更具体地对承座件34和38进行描述。首先参照图3,更具体地示出了承座34,应该明白,承座34和38相同,并且为鸳鸯型,因此只详细对一个这种承座进行说明。承座34通常包括前承座部分50和后承座部分52。承座34通常包括前悬出部分54,该悬出部分54从承座部分的主体部分56伸出。而且,悬出部分54包括表面58和相对方向的表面60,这两个表面都包括端子接收腔62,以便接收多个电气端子36。后承座部分52相应地包括多个表面开口的电线接收槽64,以便接收与端子36对准的电线。电线接收槽64在图4中更好地示出,该图为后部透视图。现在参照图5,将更详细地说明前承座部分50。应该明白,在图5中不只是从接插件的后部的视图,而且该图已经绕中心轴线进行了翻转,因此示出了以附图标记70指代的安装表面。该表面70是主体部分56的内表面,并且包括竖立对准柱72和对应的对准孔74。承座50也包括后表面76,端子接收腔穿过该后表面延伸。后表面76也包括从其上伸出的对准杆78,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对准杆78基本上为梯形,以便提供后承座52的极化特征。该承座包括还包括沿着主体部分56的侧面延伸的锁定臂80、具有锁定开口84的两个锁定臂82,并且最后包括锁定突起86。现在参照图7B,承座部分50中的端子接收腔62包括连接开口面向上的槽92的中间腔部分90,该中间腔部分90实际上接收端子36。应该注意-->到,对于每个承座50,端子接收腔62以两行延伸,这两行都延伸穿过承座部分50的后表面76,其中一行在表面58上开口,而另一行在表面60上开口。现在参照图8,后承座部分52通常包括壁100、相对的壁102、在导引面108之间延伸的侧壁104和106、以及后表面109。导引面108包括梯形的开口110,以及多个后部端子接收腔112。应该注意到,该腔112成对布置,并且通常构造成L形。如图9中最佳示出,每个腔112包括水平腔部分114和竖立部分116。应该注意到,将所述腔对布置成使竖立部分116背对背布置,薄的材料薄板118设置在其间。另一材料薄板120设置在不同对中的相邻端子之间。最后,腔112包括凹口122,该凹口122面向此处将要描述的L形腔112。最后,承座部分52包括悬出的锁定臂126和如这里所述的锁定突起128和130。现在参照图10和11,将更详细地描述端子36。应该注意到,端子36具有两个不同的对称部分,因此在图10和11中分别以36A和36B指代。这样,端子36A和36B被接纳在各腔112A和112B中。首先参照端子36A,该端子包括具有中心保持部分142A的前部触点部分140A和电线连接部分144A。该电线连接部分包括平刀片形部分146A和一体的竖立壁部分148A。该竖立壁部分148A包括保持止动部分150A。以类似的方式,端子36B包括前部触点部分140B、中心保持部分142B和后部电线连接部分144B。类似地,电线连接部分144B包括平刀片形部分146B和一体的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接插件,包括    绝缘承座主体组件,包括两个分成两半的承座部分(34,38),每个承座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行端子接收腔(62),第一行邻近每个所述承座部分的第一主表面(58),第二行邻近每个承座部分的第二主表面(60),所述两个承座部分适于叠置在一起,同时承座部分的所述第二主表面相互贴近;及    多个电气端子(36),每个所述端子包括前部触头部分(140A、140B)、中间主体部分(142A、142B)、和后部电线连接部分(144A、144B),所述后部电线连接部分包括适于在焊接连接中接纳电线的刀片形部分(146A、146B)。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1-1-29 60/264,7631、一种电气接插件,包括绝缘承座主体组件,包括两个分成两半的承座部分(34,38),每个承座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行端子接收腔(62),第一行邻近每个所述承座部分的第一主表面(58),第二行邻近每个承座部分的第二主表面(60),所述两个承座部分适于叠置在一起,同时承座部分的所述第二主表面相互贴近;及多个电气端子(36),每个所述端子包括前部触头部分(140A、140B)、中间主体部分(142A、142B)、和后部电线连接部分(144A、144B),所述后部电线连接部分包括适于在焊接连接中接纳电线的刀片形部分(146A、146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插件,其中,所述接插件部分为鸳鸯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接插件,其中,所述承座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一侧上的直立对准柱(72)和在横向侧上的相应的对准孔(74),因此当所述鸳鸯承座部分叠置在另一个上时,相应的对准柱和开口正确对准能确保对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插件,其中,端子接收腔的横向中心线相对对准柱和对准孔之间的中心线偏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插件,其中,端子接收腔包括前部开口槽,以便接纳前部触头部分,以及后部开口部分(64),以便能触及后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迪G西蒙斯凯文J彼得森
申请(专利权)人:蒂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