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01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多个由金属板形成、具有通用规格的端子,和    一个绝缘壳体,为了分别保持端子,其具有多个横向设置的端子保持孔,    其中端子保持孔向前开口,用于分别插入对应的端子,且所述端子保持孔具有向上的开口部分,    每一个端子包括与端子保持孔啮合的啮合部分,连接于所述啮合部分的弯曲的弹性部分,连接于所述弹性部分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弹性部分弹性地偏压且从对应的端子保持孔的开口部分向上突出,以及位于连接于所述接触部分的自由端上的抵接部分,    形成在每一个端子保持孔上的止动器,用于抵靠对应端子的自由端上的抵接部分,因此克服弹性部分的施力来调节对应端子的高度,    所述止动器的一部分的位置设置得高于其它止动器的位置,因此使得对应于所述止动器的所述部分的端子的接触部分的位置相对的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谓的压接型电连接器(compression type electricconnector),其用于在电连接器连接的方向偏压一个触点以得到一个接触压。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连接器的实施例,一个用于连接彼此相对的电路板的板连接连接器是公知的。连接器被固定在电路板中的一个上,且被连接于位于另一个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或被直接连接于位于另一个电路板上的印刷电路上。而且,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还被应用于设置在可充电电池内、以便用于便携电子装置的连接器,例如,应用于薄型笔记本电脑(如,在JP-A-10-270103中示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10-270103>)。当这种类型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另一组的连接器的端子或连接于另一组的电路板的印刷线时,需要防止异常的电压或异常的信号被传输。因此,例如,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的端子被用作一个接地端子且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建议在其它的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之前所述接地端子快速的连接,使得带有所述连接器的电路板和另一组的一个连接器或电路板接地。由于这个原因,需要将接地端子的触点的高度设置成高于其它端子的触点(如信号端子)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特殊的端子用作接地端子,因此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电连接器,其中在连接的时候异常电压或异常信号不被传输,且制造成本可以降低。为了得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指一个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由金属板制成并具有通用规格的端子和一个具有多个端子保持孔的绝缘壳体,所述端子保持孔横向设置以分别保持端子,其中所述端子保持孔是向前开口的以用于分别插入对应的端子,且端子保持孔还具有向上的开口部分,每一个端子包括一个与端子保持孔啮合的啮合部分,一个连接于啮合部分的弯曲的弹性部分,一个连接于弹性部分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弹性部分弹性偏压且从对应的端子保持孔的开口部分向上突出,和一个位于连接于接触部分的自由端的抵接部分,一个形成在每一个端子保持孔上的止动器,用于抵靠对应端子的自由端的抵接部分,因此克服弹性部分的施力(energizing force)来调节对应端子的高度,止动器的一部分的一个位置设置的比其它止动器的位置高,因此将对应于止动器的所述一部分的端子的接触部分的位置设置得相对较高。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利用一个具有更高的接触部分的端子作为接地端子,能够在连接的时候防止异常的电压或异常的信号传输。而且,为了实现接触部分具有不同高度的端子,采用由金属板制成并具有通用规格的端子。因此,制造成本降低。由于,具有稍微弯曲的弹性部分的端子从端子保持孔的前部插入以在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释放弹性部分,且由于端子自由端的抵接部分通过弹性部分的偏压力抵靠着止动器,因此,每一个端子的接触部分的高度被自动调节。因此,组装可以容易的实现。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弹性部分包括一个位于端子保持孔内部且向前开口的向前U形部分,啮合部分包括一个连接于向前U形部分的下部片且被压进端子保持孔的基座部分,接触部分位于一个锥形接触形成部分的顶部,所述锥形接触形成部分连接于向前U形部分的上部片,受到接触压时端子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从不受接触压时的接触部分的位置斜向、向前移动。根据这个方面,当另一组的接触部分从端子的接触部分垂直接近或分开时,接触部分彼此纵向的摩擦。因此,位于接触部分的氧化物薄膜可以被除去(所谓的擦拭)且可以长时间保持很好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接触形成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顶部,第一部分连接于向前U形部的上部片上,且自由端包括从第二部分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延伸端。根据这个方面,端子的自由端向后折叠。因此,整个端子的形状可以被缩小。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一个凹部形成在端子保持孔的侧壁上,抵接部-->分通过一个从端子的自由端向一侧突出的突起形成且被容纳在凹部中,止动器位于凹部的上边沿部分且凹部从端子插入孔向前开口,以这样的方式所述突起可以从端子保持孔的前部插入。根据这一方面,当端子将要从端子保持孔的前部插入时,将要成为从端子的自由端向一侧突出的抵接部分的突起可以很容易的容纳在凹部中且突起可以在凹部的上边沿部分抵靠止动器,因此调节接触部分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凹部的一个边沿部分包括一个用于通过抵接部分调节接触部分的活动范围的调节部分。根据这一方面,接触部分的活动范围通过用于调节接触部分的高度的抵接部分调节,且可以显著地防止端子的弹性部分的下降或断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图3是表示电连接器的底视图,图4是表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线V-V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2中的线VI-VI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2中线VII-VII的剖视图,图8是对应于图6的剖视图,以点划线的形式表示接触部分的位移,图9A和图9B是表示电连接器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示第一和第二端子的抵接部分的突起分别与止动器啮合的状态,以及图10是表示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和电路板的示意性剖视图,图示了电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分与另一组的电路板连接的状态。注意在附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电连接器,2是电路板,3是另一组电路板,4是一个印刷电路,5是一个壳体,6是第一端子,7是第二端子,15是第一端子保持孔,16是第二端子保持孔,17是开口部分(向前开口部分),18是开口部分(向上开口部分),19是底壁,21是侧壁,22是凹部,23是基座部分(啮合部分),24是弹性部分,25是接触部分,26是接触形成部分,27是自由端(延伸端),27a是侧边沿,29是引导部分,31是下部片,32是上部片,33是顶部,34是第一部分,35是第二部分,36是突起-->(抵接部分),37和38是止动器,40是上部边沿部分,41是下部边沿部分,且42是后边沿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图1,图2,图3和图4是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图,前视图,底视图和后视图。首先,参考其中示出了与另一组的电路板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状态的图10,电连接器1是所谓的用于板对板(B对B)连接的连接器,其被固定在电路板2上且与另一组的电路板3的印刷电路4相连。在所述实施例中,针对电连接器1直接与另一组的电路板3的印刷电路4相连的情况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还可以应用于,例如电连接器1连接于固定在另一组的电路板4的连接器上。参考图1和图2,电连接器1包括一个绝缘壳体5,和由壳体5保持的第一端子6和第二端子7。例如,多个第一端子6用于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端子7用于接地。本实施例的主要特征在于:第一端子6和第二端子7由金属板形成且具有通用的规格,当这些端子6和7被组装入壳体5时,仅有第二端子7的接触部分25的高度被增加一个预定的量H(例如0.3mm)。因此,在与另一组的电路板4的连接中,第二端子7在最早时间段连接于另一组,且在用于信号传输的第一端子6的连接前实现接地。参考图3和图4,壳体5通过至少一个由金属板形成的加强接片8被牢固的固定在电路板2上,其中所述加强接片8固定在壳体5的后部5a,从壳体5的底部5b突出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由金属板形成、具有通用规格的端子,和一个绝缘壳体,为了分别保持端子,其具有多个横向设置的端子保持孔,其中端子保持孔向前开口,用于分别插入对应的端子,且所述端子保持孔具有向上的开口部分,每一个端子包括与端子保持孔啮合的啮合部分,连接于所述啮合部分的弯曲的弹性部分,连接于所述弹性部分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弹性部分弹性地偏压且从对应的端子保持孔的开口部分向上突出,以及位于连接于所述接触部分的自由端上的抵接部分,形成在每一个端子保持孔上的止动器,用于抵靠对应端子的自由端上的抵接部分,因此克服弹性部分的施力来调节对应端子的高度,所述止动器的一部分的位置设置得高于其它止动器的位置,因此使得对应于所述止动器的所述部分的端子的接触部分的位置相对的高。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部分包括设置于端子保持孔的内部且向前开口的向前U形部分,所述啮合部分包括连接于所述向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司堀井利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