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部件、插头以及接口部件与插头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83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头不会总是剥出的小型、多极接口部件。绝缘性插座架(1)形成插入具有双面接触型凸触头的插头的开口部(11)。多个凹触头(2)以相对开口部(11)的内壁的形式成对并列配置,若插入所述插头,则与所述凸触头接触。当未插入所述插头时,遮挡件(3)遮挡住开口部(11)的前面,若插入所述插头,则被所述插头推压,遮挡件(3)沿插入方向后退。压缩圈簧(5)向遮挡件(3)施加向开口部前面(11)前进的力。薄壳(4)覆盖插座架(1),使插座架(1)安装在印刷基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口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用接口部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电话机、微型摄像机或便携信息终端等可与桌上型个人计算机收发信数据。在这种小型电子设备中安装构成收发数据用的接口连接器(I/O连接器)的接口部件。具有上述接口部件的电子设备在多数情况下为了收发数据,利用称为托架(cradle)的连接台(也称为底座)。在托架中安装插头的同时,连接电缆,经该电缆连接托架与桌上型个人计算机。另一方面,在便携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中安装接口部件,连接设置在电子设备侧的接口部件与设置在托架中的插头,由此可在电子设备与桌上型个人计算机之间快速准确地传输数据。托架的最简单的情况可例举便携电话机用的充电器。但是,当电子设备侧的作为连接器的接口部件与托架侧的作为连接器的插头未连接时,设置在电子设备侧的接口部件的触头剥出。因此,担心由于手接触到触头或附着尘埃而污染触头。因此,已知如下连接器,例如通过使帽或盖覆盖在接口部件上,防止尘埃附着在触头上或手接触到触头。另外,提议设置遮挡件来代替使帽等覆盖接口部件以对触头进行防尘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构成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接口部件具备遮挡件,在插头未插入接口部件的情况下,该遮挡件关闭,以遮蔽触头的上部。由此,在插头未插入接口部件的情况下,对触头进行防尘,另一方面,一旦插入插头,则通过插头的施力来推开遮挡件,可使插头与接口部件接触。专利文献1:特开2001-351747号公报。但是,在接口部件中设置帽或盖由于每次将插头连接到接口部件-->上时都要取下帽或盖,所以增加手续,连接麻烦。另外,还担心丢失帽或盖。另外,装载在上述托架上的插头通常是具有排列成2列的触头的多极双面接触插头(dual in-line plug),双面接触插头中,用绝缘性的固定立式壁包围双面接触触头的周围,使手不直接接触触头。这种双面接触插头变为所谓的四周有围带(four-wall shrouded),外形变大。但是,与具备双面接触插头的托架连接的电子设备(例如微型摄像机)的尺寸减小加快发展。因此,作为与双面接触插头连接的接口部件(双面接触接口部件),要求小型化装配在上述电子设备上的接口部件。但是,专利文献1中提到的防尘型多芯连接器的接口部件中具备的遮挡件是由多个遮挡件部件构成的折叠式开闭遮挡件,另外,该多芯连接器还具备锁定机构,所以外形必然变大,不适合当前要求的接口用微型接口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不会总是露出的小型、多极接口部件。专利技术者为了满足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了以下新的接口部件。(1)一种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性插座架,形成用于插入具有双面接触型凸触头的插头的开口部;多个凹触头,相对上述开口部的内壁,成对并列配置,若插入上述插头,则与上述凸触头接触;和绝缘性遮挡件,当未插入上述插头时,遮挡住上述开口部的前面,若插入上述插头,则被上述插头推压,向开口部背面方向后退。根据(1)上述的专利技术,当未将接口部件连接于插头上时,由遮挡件遮挡住接口部件的开口部,对凹触头进行防尘。另一方面,若将插头插入接口部件,则插头按压遮挡件使之后退,插头的凸触头与接口部件的凹触头接触。(2)在上述(1)记载的接口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遮挡件具备弹性部件,当从上述开口部拔下上述插头时,施加使上述遮挡件向上述开口部前面进出的力。根据(2)上述的专利技术,若从将插头插入接口部件的状态下拔下插头,-->则遮挡件由于弹性部件的施力而遮挡住开口部中的插头插入面,从而从外部遮断触头。因此,可保护凹触头免于尘埃或手的接触。另外,上述弹性部件例如是压缩圈簧。(3)在上述(1)或(2)之一记载的接口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凹触头中的各边缘部从上述插座架伸出,该凹触头的各边缘部可固定在印刷基板上。根据(3)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焊接等将多个凹触头的各边缘部焊接到形成于印刷基板中的定位图形中,可表面安装接口部件。(4)在上述(1)-(3)之一记载的接口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上述插座架的薄壳,在上述薄壳的侧部相对地横向设置使上述插座架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一对可焊接的接头(soldering tab)。根据(4)上述的专利技术,通过焊接而将覆盖插座架的薄壳熔接固定在印刷基板上,可增强以抵抗插头的插拔力。(5)在上述(1)-(4)之一记载的接口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上述插座架的薄壳,上述薄壳由金属薄板构成,具备局部覆盖上述开口部前面的部件。根据(5)上述的专利技术,通过由金属薄板的薄壳来覆盖插座架,结构上增强插座架,进而屏蔽该接口部件。另外,上述薄壳局部覆盖部分设置在接口部件中的开口部的插头插入面(前面)。因此,在由金属板的插头薄壳来覆盖对方侧插头的头部的情况下,在将对方侧插头插入接口部件的状态下,覆盖对方侧插头的头部的插头薄壳与该接口部件的薄壳局部接触,一体屏蔽对方侧插头与该接口部件。(6)在上述(1)-(5)之一记载的接口部件中,其特征在于:适合作为小型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器。(7)在上述(1)-(6)之一记载的接口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凹触头以0.5mm的等间隔并列配置。(8)一种插头与接口部件的连接方法,将插头连接于上述(1)-(7)之一上述的接口部件上,该插头具备绝缘性插头架,该插头架配备:框架部;和头部,与上述框架部一体形成,从上述框架部突出而插入对方侧接口部件中;成对并列配置在上述头部中的凸触头;和遮挡件,覆盖配置在上述头部中的凸触头,可容纳在上述框架部中,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插头插入上述接口部件的上述开口部的过程中,上述插头遮挡件沿上述开口部的内壁向上述开口部背面移动,在从上述接口部件中拔下上述插头的过程中,上述插头遮挡件沿上述开口部的内壁向上述开口部前面移动。根据(8)上述的专利技术,在将该插头插入接口部件的过程中,将插头遮挡件沿形成开口部的上面壁及下面壁的表面压向开口部背面侧,凸触头露出,与接口部件的凹触头接触。在从该接口部件中拔下插头的过程中,插头遮挡件覆盖保持在头部中的凸触头地进出,防止尘埃附着在凸触头上或手等接触凸触头。即,除非有意按下接口部件的遮挡件或插头遮挡件,否则遮挡件或接口部件遮挡件遮挡住并保护凹触头或凸触头。(9)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连接于上述(1)-(7)之一上述的接口部件上。所谓“绝缘性插座架”认为是由电绝缘的材质形成的插座架。“绝缘性插座架”也可以具有由电绝缘体保持凹触头的功能。“绝缘性的插座架”也可以是由电绝缘体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加工。另外,在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后,局部机械加工也无妨。另外,也可一体切削加工所有部件。本专利技术中的“凹触头”是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无弹性触头,或是所谓的“叶片触头(Blade Contact)”,若以0.3mm左右的宽度形成“凹触头”,则可以0.5mm左右的窄间距排列“凹触头”。“凹触头”的极数是若被用作接口连接器,则最好排列40极。即“触头”在单侧可排列到20个,可对应于触头的用途而最低排列到单侧13个(26极)。所谓“绝缘性遮挡件”也可认为是由电绝缘材质形成的遮挡件。“绝缘性遮挡件”也可具有即使与凹触头接触也不短路的功能。除将接口部件连接于对方侧插头时以外,认为“遮挡件”遮挡住开口部前面,对触头进行防尘。“遮挡件”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性插座架,形成用于插入具有双面接触型凸触头的插头的开口部;    多个凹触头,相对所述开口部的内壁,成对并列配置,若插入所述插头,则与所述凸触头接触;和    绝缘性遮挡件,当未插入所述插头时,遮挡住所述开口部的前面,若插入所述插头,则被所述插头推压,向开口部背面方向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2-25 2003-0481271、一种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性插座架,形成用于插入具有双面接触型凸触头的插头的开口部;多个凹触头,相对所述开口部的内壁,成对并列配置,若插入所述插头,则与所述凸触头接触;和绝缘性遮挡件,当未插入所述插头时,遮挡住所述开口部的前面,若插入所述插头,则被所述插头推压,向开口部背面方向后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具备弹性部件,当从所述开口部拔下所述插头时,该弹性部件施加使所述遮挡件向所述开口部前面前进的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触头中的各边缘部从所述插座架伸出,该凹触头的各边缘部可固定在印刷基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接口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插座架的薄壳,在所述薄壳的侧部相对地横向设置使所述插座架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一对焊接性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