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3),具有绝缘体(27)、由绝缘体(27)横向排列保持多排的多个端子(28)和至少包覆绝缘体(27)局部的电磁屏蔽用的外套(29)。各端子(28)上压接有同轴电缆(25)的中心导体(25a)。外套(29)上一体形成分别压接各同轴电缆(25)的外部导体(25c)多个压接刃。从而,使外部导体(25c)与外套(29)直接地电导通,提高电磁屏蔽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笔记本型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内部布线的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近年,在笔记本电脑中液晶屏日趋大型化,与此相伴,利用电缆连接液晶屏和基板的连接器向多极化发展。另外,基于伴随液晶屏大型化而带来的高分辨率的要求,液晶屏和周边部件等的工作频率更高了,因此,来自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ric Interference)问题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时在排列多个同轴电缆而成的电缆组件的端部设置插头型连接器,并使该插头型连接器与固定在液晶屏等上的插座型连接器连接。例如日本国专利厅发行的下述公报申请国:日本公开号:特开平10-335013号公开日:1998年12月18日该连接器,在电缆组件上设置由导电性横板构成的接地板,用以连接横向排列配置的多极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且一并进行保持。将具有该接地板的电缆组件的端部夹持在连接器的壳体与转动杆之间时,使该接地板与保持在壳体上的导电性外套接触,为此,外部导体经由接地板与外套导电。不过,采用一对相互间可以夹持多极同轴电缆的端部的分割板作为接地板,部件数较多。另外,剥开多极同轴电缆的局部外皮后,用一对分割板夹持该剥开皮-->部分组装接地板的作业是必需的而要花费组装工时。因此,存在部件成本及组装成本合在一起造成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另外,有接地板则在连接器小型化方面不利。再有,接地板和外套间的接触状态不稳定,则影响到电磁屏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价廉、屏蔽性能的可靠性高的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在多极同轴电缆的端部的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体,由上述绝缘体横向排列地保持多个、并具有分别压接对应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压接部的端子,至少包覆绝缘体局部的电磁屏蔽用的外套,上述外套上一体形成分别压接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多个压接刃。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压接能使外部导体和外套直接电导通,因此,电磁屏蔽性能的可靠性高。另外,能取消现有采用的接地板,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还能有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含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型连接器及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图2A及图2B分别是插座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及主视图。图3A及图3B分别是与插头型连接器连接的电缆组件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图4是同轴电缆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插头型连接器及插座型连接器的简要分解剖视图。图6A及图6B是插头型连接器第1单元的俯视图及局部剖开的后视图。图7是第1单元的后视图。图8A及图8B是插头型连接器的第2单元的后视图及仰视图。图9是插头型连接器的局部剖开的分解后视图。-->图10是说明第1单元的挂钩与作为第2单元的挂钩卡合孔相卡合的模式剖视图。图11A及图11B是表示组装插头型连接器时压接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的工序的模式图。图12A及图12B是表示组装插头型连接器时压接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工序的模式图。图13是表示插头型连接器和插座型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简要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插头型连接器及作为基座连接器的插座型连接器2的电连接器1的分解剖视图。参照图1,插座型连接器2装配在基板4的表面4a。插座型连接器2具有:区划插入空间5的由绝缘性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6、横向排列保持在该壳体6的大致插入空间5内的多个端子7、包覆壳体6的外面局部的电磁屏蔽用的接地外套8。接地外套8由板金冲压成形的例如铜合金等金属构件形成。壳体6具有相互间区划插入空间5的上板部9及下板部10,下板部10的前缘10a配置在比上板部9的前缘9a后退规定长度的位置。另一方面,接地外套8,具有上板部11及下板部12分别覆盖壳体6的上板部9及下板部10的外面。接地外套8的下板部12的前部形成含有呈大致密合状向内侧折回的折回部13的重合板。接地外套8的折回部13区划插入空间5的一部分。参照图2A及图2B,从接地外套8的上板部11的左右缘部分别延伸设置剖面L字形形状的加强引板71,各加强引板71以沿着壳体6侧部的状态通过锡焊固定在基板4的表面4a。插入空间5经由开口14向插座型连接器2的前方X开放。插入空间5向内一直到壳体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其底壁15上,横向排列设置固定孔16从后方贯通固定各端子7。在壳体6的上板部9的下面,保持各端子7前半部的保持槽17形成与所对应的固定孔16相連的梳齿状。端子7,具有固定在壳体6的固定孔16上的主体部18、从该主体部29向前方延伸由主体部18悬臂支撑的悬臂状的弹性片部19、从主体部18向后方-->延伸的形成大致“コ“字形状的导线部20。主体部18上形成卡扣突起21,卡扣在固定孔16的壁面上。弹性片部19具有向下的山形突起22,该山形突起22的顶部构成接触部23。导线部20锡焊固定在基板4的表面4a的导电性部件(未图示)。如图1及图5所示,插头型连接器3,由作为局部组件(subassembly)的第1单元3a及构成与该第1单元3a组合的第2单元3b的2部分(piece)结构构成,第1单元3a与第2单元3b之间夹持有电缆组件24的端部24a。参照图3,电缆组件24由以微小间距(例如0.5mm)横向整齐排列的多极(例如20极)同轴电缆25和从两侧夹着这些同轴电缆25相互接合的叠层薄膜等保持构件26构成,整体呈扁平电缆状。参照图4,各同轴电缆25,具有中心导体25a、包覆中心导体25a外周的内部绝缘体25b、包覆该内部绝缘体25b外侧的例如网状的外部导体25c和包覆该外部导体25c外侧的外部绝缘体25d。如图3所示,电缆组件24的各同轴电缆25,从保持构件26中露出规定长度(例如15mm),在其端部剥掉外部导体25c及外部绝缘体25d,使内部绝缘体25b露出规定长度(例如1~2mm)。再参照图1,第1单元3a具有: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品制成的作为绝缘体的壳体27、横向排列保持在该壳体27上的多个端子28、包覆壳体27局部的电磁屏蔽用的金属制外套29。参照图1及图5,壳体27具有:主体部30和从主体部30延伸并插入插座型连接器1的插入空间5内的插入凸部31。参照图5及图6,端子28具有:在壳体27的树脂成形时镶嵌设置的呈槽形状的固定部32、从固定部32的一端沿插入凸部31的第1面31a的保持槽33延伸到插入凸部31前端的接触部34、从固定部32的其他端延伸设置并从主体部30的第1面30a露出的U字状部35。如图11A及图11B所示,U字状部35的内缘,成为区划狭槽36的作为第1压接部的压接刃37,在突破同轴电缆25的内部绝缘体25b的压接刃37上压接同轴电缆25的中心导体25a,以确保电导通。参照图5、图6及图7所示,外套29具有:露出壳体27的主体部30的第2面30b的矩形状主体部38,从主体部38的左右侧部分别向插头型连接器3前-->方Y延伸、大体上露出壳体27的插入凸部31的第1面31a且埋设前端部39a的一对接触部39,从主体部38的后缘部垂直弯折呈梳齿状排列的多个弯折部40。各弯折部40含有:在壳体27的树脂成形时模制在作为绝缘体的壳体27中的埋设部40a、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设置在多极的同轴电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体,由上述绝缘体横向排列地保持多个、具有分别压接对应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压接部的端子,和至少包覆绝缘体局部的电磁屏蔽用的外套;上述外套上一体形成有 分别压接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多个压接刃。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5-22 2003-1452241.一种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设置在多极的同轴电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体,由上述绝缘体横向排列地保持多个、具有分别压接对应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压接部的端子,和至少包覆绝缘体局部的电磁屏蔽用的外套;上述外套上一体形成有分别压接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多个压接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套含有主体部、从主体部弯折的多个弯折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上述弯折部含有埋设在绝缘体中的埋设部、和从绝缘体露出的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岛利浩,中岛辉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