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30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所述合成装置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球化组件和挤压组件,所述球化组件包括球化仓、隔板和风轮,所述球化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一体成型的搅拌仓,两个搅拌仓组合成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提纯
,尤其涉及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抗热震、强度大、韧性好、自润滑、导热、导电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军工、国防、航天及耐火材料等行业,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非金属材料,鳞片石墨为天然显晶质石墨,其形似鱼磷状,属六方晶系,呈层状结构,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导电、导热、润滑、可塑及耐酸碱等性能。
[0003]天然石墨因其成本低、资源广泛并具有合适的充放电特性等特点在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天然石墨电极存在可逆充放电容量较小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限制了天然石墨在锂电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经大量研究,将天然石墨处理成球状或者类球状后能够显著地提升天然石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球形化的天然石墨材料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更高的振实密度,从而具有更高的首次库伦效率,更高的可逆充放电容量及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目前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0004]石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装置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球化组件和挤压组件:所述球化组件包括球化仓(1)、隔板(2)和风轮(3),所述球化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一体成型的搅拌仓,所述搅拌仓呈圆缺状,两个搅拌仓组合成90
°
翻转的8字形,两个搅拌仓连接处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可开合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隔板(2)的数量为两个,隔板(2)呈圆缺环状,两个隔板(2)分别同轴设置于两个搅拌仓内侧,隔板(2)两端分别位于球化仓(1)的进料口处和出料口处,隔板(2)圆周外侧和搅拌仓圆周内侧形成循环通道,所述风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轮(3)分别同轴设置于两个隔板(2)内,两个风轮(3)同步反向转动且均向球化仓(1)内侧转动;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仓(4)和挤压辊(5),所述挤压仓(4)上部连通至球化仓(1)的出料口,两个所述挤压辊(5)转动设置于挤压仓(4)内且位于挤压仓(4)与球化仓(1)连通处下方,两个挤压辊(5)相互啮合且同步反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圆周内外两侧和所述搅拌仓圆周内侧均圆周均布有多个球化条,所述球化条沿隔板(2)或搅拌仓轴向设置,球化条的截面呈外凸的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化组件上部设置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送料管(6)、送料轴(7)、送料桨(8)、进料管(9)和进料斗(10),所述送料管(6)横向设置于两个搅拌仓的连接处上方,所述进料管(9)纵向设置,进料管(9)上端连通至送料管(6)圆周下部,进料管(9)下端伸出球化仓(1)且连通至隔板(2)内,进料管(9)为沿送料管(6)轴向阵列设置的多个,所述进料斗(10)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进料斗(10)位于送料管(6)上方,进料斗(10)下端连通至送料管(6),所述送料轴(7)同轴转动设置于送料管(6)内,所述送料桨(8)呈平板状且螺旋缠绕设置于送料轴(7)圆周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细颗粒天然石墨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0)位于送料管(6)中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顺宾董喜鹏王永振乔学峰郝红涛康振华肖一飞温冯彬陈秋辉牛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宝丰县五星石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