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00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转移机构、防下坠机构以及沉模机构;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架、绕线圆座、固定绕线模、移动绕线模以及线杯;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座,设置在转移座底部的转移导轨,以及设置在转移座上的转移伺服和转移齿条;防下坠机构对称设置在绕线架的两侧,防下坠机构包括导杆、气动夹头以及连接板;沉模机构包括沉模架,设置在沉模架上的沉模伺服,与沉模伺服连接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沉模块。绕线装置通过转移机构和绕线机构的连接,保证固定绕线模和移动绕线模对接的中心不发生偏移;通过更换绕线模的开合行程,并通过调模机构手轮调节绕线模与线杯的中心,最终沉模将漆包线绕制成型。最终沉模将漆包线绕制成型。最终沉模将漆包线绕制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绕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双模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绕组是由电磁线绕制,一般绕线机由于结构原因,设计成模具固定,排线口安装在旋转飞叉上围绕模具旋转。当电磁线并绕根数较少时,可采用模具固定结构,但当并绕根数较多时,会产生多股线缠绕的现象,绕出的线圈排列混乱,不整齐,同时增加嵌线阻力、减低嵌线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无法自动嵌线。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绕线装置的机头部分受力不平衡,导致机器结构不稳定。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双模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模绕线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机构、转移机构、防下坠机构以及沉模机构;
[0006]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架、绕线圆座、固定绕线模、移动绕线模以及线杯;所述绕线圆座上部连接有绕线驱动组件,所述绕线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绕线架中;所述绕线圆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动导轨;
[0007]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座,设置在所述转移座底部的转移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移座上的转移伺服和转移齿条;所述转移齿条和所述转移伺服的输出端齿条连接;所述转移导轨和所述绕线圆座上的所述滑动导轨对接;
[0008]所述防下坠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绕线架的两侧,用以在非沉模时锁住所述绕线架的Z轴运动,所述防下坠机构包括导杆、气动夹头以及连接板;
[0009]所述沉模机构包括沉模架,设置在所述沉模架上的沉模伺服,与所述沉模伺服连接的丝杆,以及与所述丝杆连接的沉模块,所述沉模块和所述绕线架固定连接,所述沉模伺服通过所述丝杆和所述沉模块,带动所述绕线架上下运动。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驱动组件包括绕线伺服,与所述绕线伺服通过皮带连接的绕线定位盘,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定位盘上的滑环;所述绕线定位盘和所述绕线圆座同轴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沉模架和所述绕线架之间还设置有绕线固定板,所述绕线固定板和所述绕线架之间通过所述丝杆和导轨连接,所述绕线固定板和所述沉模架螺栓固定。
[00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架为梯形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绕线圆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夹线组件,所述夹线组件包括过线钣金和过线刀板。
[0014]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导轨上设置有若干滑动导块,所述滑动导块
分别与固定板和移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固定绕线模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移动绕线模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圆座的底部设置有绕线定位装置,所述绕线定位装置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固定板在所述滑动导轨上运动。
[0016]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绕线模和所述移动绕线模之间设置有推压线机构,所述推压线机构包括推线板和推线伺服,所述推线板与所述固定绕线模和所述移动绕线模滑动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绕线模和所述移动绕线模之间设置有渡线机构,用以将所述固定绕线模上的绕线过渡到所述移动绕线模上。
[0018]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调模机构,所述调模机构为手轮调节,用以调整所述固定绕线模或所述移动绕线模和所述线杯的中心。
[001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架和所述转移机构上设置有拖链,所述拖链将所述转移机构上的电机电源线、气管、感应线接到所述绕线机构中,保证转移机构移动时线路不乱。
[0020]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通过转移机构和绕线机构的连接,保证固定绕线模和移动绕线模对接的中心不发生偏移;通过更换绕线模的开合行程,并通过调模机构手轮调节绕线模与线杯的中心,最终沉模将漆包线绕制成型。
[0022](2)本专利技术在绕线机构上增加放下坠装置,通过导杆、气动夹头、连接板连接,在非沉模时段锁住Z轴运动,增加机器安全性。
[0023](3)本专利技术在绕线初始夹线气缸处增设过线钣金,防止绕线时漆包线挂线、划破,相比之前结构小巧、不增加回转半径、减少离心力与转动惯量带来的作用力,降低对绕线平稳性的影响。
[0024](4)本专利技术通过L形沉模架、梯形绕线架和绕线固定板的配合,使得机器的重量分配更加平均,改善了机器的受力状态,结构更加稳定,更正了沉模结构中丝杆单向偏移受力状态。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双模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双模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绕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转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沉模架和绕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沉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双模绕线装置;2、绕线机构;21、绕线架;22、绕线圆座;23、固定绕线模;
24、移动绕线模;25、线杯;26、绕线伺服;27、绕线定位盘;28、滑环;3、转移机构;31、转移座;32、转移导轨;33、转移伺服;34、转移齿条;4、防下坠机构;41、导杆;42、气动夹头;43、连接板;5、沉模机构;51、沉模架;52、沉模伺服;53、丝杆;54、沉模块;6、夹线组件;61、过线钣金;62、过线刀板;7、绕线固定板;71、拖链;8、调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机构、转移机构、防下坠机构以及沉模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架、绕线圆座、固定绕线模、移动绕线模以及线杯;所述绕线圆座上部连接有绕线驱动组件,所述绕线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绕线架中;所述绕线圆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座,设置在所述转移座底部的转移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移座上的转移伺服和转移齿条;所述转移齿条和所述转移伺服的输出端齿条连接;所述转移导轨和所述绕线圆座上的所述滑动导轨对接;所述防下坠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绕线架的两侧,用以在非沉模时锁住所述绕线架的Z轴运动,所述防下坠机构包括导杆、气动夹头以及连接板;所述沉模机构包括沉模架,设置在所述沉模架上的沉模伺服,与所述沉模伺服连接的丝杆,以及与所述丝杆连接的沉模块,所述沉模块和所述绕线架固定连接,所述沉模伺服通过所述丝杆和所述沉模块,带动所述绕线架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驱动组件包括绕线伺服,与所述绕线伺服通过皮带连接的绕线定位盘,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定位盘上的滑环;所述绕线定位盘和所述绕线圆座同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模架和所述绕线架之间还设置有绕线固定板,所述绕线固定板和所述绕线架之间通过所述丝杆和导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帮伟林启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本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