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10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转向节;前上摇臂;前下摇臂;轮轴支座;后上摇臂;后下摇臂,其中,前上摇臂的外端和前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前上摇臂的内端和前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b,a和b满足关系式:a≥b;和/或后上摇臂的外端和后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c,后上摇臂的内端和后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c和d满足关系式:c≥d。如此设置,在全地形车转向后,需要回正时,前上摇臂和前下摇臂将会给前轮提供回正力,后上摇臂和后下摇臂将会约束后轮合理的运动导向轨迹,从而可以减小驾驶者对方向盘施加的回正力,进而可以使驾驶者对全地形车的转向操纵更轻松、灵敏和舒适。灵敏和舒适。灵敏和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地形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以及驾驶的趣味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0003]在相关技术中,驾驶员在对全地形车进行转向操作后,需要将全地形车回正,在对全地形车的车轮进行回正操作的过程中,车轮的回正力完全需要由驾驶者来提供,这样会导致驾驶者对全地形车的转向较困难,降低驾驶者的驾驶体验,以及会导致全地形车的转向不灵敏,降低全地形车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转向轻松灵敏,可以提升驾驶者的舒适性。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转向节;前上摇臂,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向节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前下摇臂,所述前下摇臂位于所述前上摇臂的下方,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向节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轮轴支座;后上摇臂,所述后上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轮轴支座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后下摇臂,所述后下摇臂位于所述后上摇臂的下方,所述后下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轮轴支座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其中,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所述前上摇臂的内端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b,a和b满足关系式:a≥b;和/或所述后上摇臂的外端和所述后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c,所述后上摇臂的内端和所述后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c和d满足关系式:c≥d。
[0006]由此,通过将前上摇臂的外端和前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设置地大于前上摇臂的内端和前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将后上摇臂的外端和后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设置地大于后上摇臂的内端和后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如此设置,前上摇臂和前下摇臂将与前轮相连,后上摇臂和后下摇臂将与后轮相连,在全地形车转向后,需要回正时,前上摇臂和前下摇臂将会给前轮提供回正力,后上摇臂和后下摇臂将会约束后轮合理的运动导向轨迹,,进而可以使驾驶者对全地形车的转向操纵更轻松、灵敏和舒适。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中心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中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e,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f,e和f满足关系式:e<f。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主体的上部且所述下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主体的下部,所述上安装座设置有与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相配合的上球销,所述下安装座设置有与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相配合的下球销,所述上球销的中心到所述转向节主体的垂直距离为g,所述下球销的中心到所述转向节主体的垂直距离为h,g和h满足关系式:g>h。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上摇臂的内端中心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内端中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上摇臂的内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i,所述前下摇臂的内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j,i和j满足关系式:i<j。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上摇臂的外端中心和所述后下摇臂的外端中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相对水平面垂直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上摇臂的内端中心和所述后下摇臂的内端中心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上摇臂的内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k,所述后下摇臂的内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l,k和l满足关系式:k>l。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上摇臂、所述前下摇臂、所述后上摇臂和后下摇臂均包括: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摇杆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摇杆的外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之间,在从外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之间的间距呈递增趋势,所述第一摇杆的内端和所述第二摇杆的内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

全地形车;
[0023]10

车架;
[0024]20

转向节;21

转向节主体;22

上安装座;221

上球销;23

下安装座;231

下球销;
[0025]30

前上摇臂;31

前下摇臂;40

轮轴支座;
[0026]50

后上摇臂;51

后下摇臂;511

第一摇杆;512

第二摇杆;513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8]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
[0029]结合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可以主要包括:车架10、转向节20、前上摇臂30、前下摇臂31、轮轴支座40和后上摇臂50,其中,前上摇臂30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向节20,并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车架10,前下摇臂31位于前上摇臂30的下方,前下摇臂31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向节20,并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车架10。具体地,将前上摇臂30和前下摇臂31的外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向节20,并且使前上摇臂30和前下摇臂31的内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车架10,需要说明的是,转向节20可以与前轮连接固定,如此设置,在全地形车100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转向节;前上摇臂,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向节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前下摇臂,所述前下摇臂位于所述前上摇臂的下方,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向节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轮轴支座;后上摇臂,所述后上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轮轴支座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后下摇臂,所述后下摇臂位于所述后上摇臂的下方,所述后下摇臂的外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轮轴支座且内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其中,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所述前上摇臂的内端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b,a和b满足关系式:a≥b;和/或所述后上摇臂的外端和所述后下摇臂的外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c,所述后上摇臂的内端和所述后下摇臂的内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c和d满足关系式:c≥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中心和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中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e,所述前下摇臂的外端中心到所述车架的纵向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f,e和f满足关系式:e<f。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主体的上部且所述下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主体的下部,所述上安装座设置有与所述前上摇臂的外端相配合的上球销,所述下安装座设置有与所述前下摇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