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967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压模具缺少辅助厚度比较薄的模压件进行脱模的结构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和吹气组件,其中,所述模具组件内设置有通气道和模压腔,所述通气道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相连通,所述通气道的内端口和所述模压腔相连通,所述模压腔用以盛放模压件,所述吹气组件安装在所述通气道的内端口中且所述吹气组件能在所述空压机的作用下伸入到所述模压腔中并能推动所述模压件。到所述模压腔中并能推动所述模压件。到所述模压腔中并能推动所述模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减排、轻量化的发展,模压件也会朝着越来越轻薄的方向发展,目前模压件生产过程中,模压件脱模的动作主要是靠模压模具上面的顶针及其组件完成制品脱模动作,此种脱模方式对于厚度比较大、制品韧性好且对外观品质要求不高的模压件是比较实用的,但是对于厚度比较薄、材料韧性不是很好且对外观品质要求比较高的模压件进行脱模时,该种模压模具就容易造成模压件损坏、表面损伤以及不能将模压件脱离出模具的问题,造成模压件成品率降低,出模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压模具缺少辅助厚度比较薄的模压件进行脱模的结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包括模具组件和吹气组件,其中,所述模具组件内设置有通气道和模压腔,所述通气道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相连通,所述通气道的内端口和所述模压腔相连通,所述模压腔用以盛放模压件,所述吹气组件安装在所述通气道的内端口中且所述吹气组件能在所述空压机的作用下伸入到所述模压腔中并能推动所述模压件。
[0006]可选地,所述吹气组件包括套管、弹簧和推动部,所述套管镶嵌在所述通气道内,所述推动部和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套管内且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推动部上,所述推动部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推动部的一端能伸出所述套管外并能伸入到所述模压腔内。
[0007]可选地,所述套管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推动部包括滑动杆、支杆和推块,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支杆垂直设置,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推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杆和所述分隔板相抵接。
[0008]可选地,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芯模具和下模腔模具,所述上模芯模具和所述下模腔模具两者的分型面能相对接且形成一个所述模压腔,所述上模芯模具能与伺服压机上的滑块相连接,所述下模腔模具能与所述伺服压机上的支撑平台相连接;
[0009]所述通气道包括第一通气道和第二通气道,所述上模芯模具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空压机相连通,所述吹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通气道的内端口内且所述吹气组件位于所述上模芯模具的分型面的一侧;
[0010]所述下模腔模具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
所述空压机相连通,另一个所述吹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通气道的内端口内且所述吹气组件位于所述下模腔模具的分型面的一侧。
[0011]可选地,所述上模芯模具和所述下模腔模具两者的内部均设置有油管道,所述上模芯模具和所述下模腔模具两者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均与所述油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能与模温机通过油管相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上模芯模具和所述下模腔模具的两者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挂环和测温口,所述测温口能与热电偶相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顶出模具,所述顶出模具位于所述下模腔模具上的分型面的对立面,所述顶出模具能穿过所述下模腔模具并能推动位于所述下模腔模具上的所述模压件。
[0014]可选地,所述顶出模具包括气缸、滑板、顶针、底盘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底盘相连接且所述支撑块支撑所述下模腔模具,所述滑板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且所述滑板与所述底盘上的立柱滑动连接,所述气缸的外壳与所述滑板相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滑板与所述底盘卡接连接,所述顶针与所述滑板相连接,所述顶针能穿过所述下模腔模具且所述顶针与所述下模腔模具滑动连接。
[0015]可选地,一个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顶出管道和复位管道,所述气缸的伸出腔与所述顶出管道相连通,所述气缸回缩腔与所述复位管道相连通;
[0016]所述气缸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分别位于所述滑板的两端,所述顶针的个数为多个。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在模具组件对模压件保压结束时,启动空压机,使得压缩气体通过通气道吹向吹气组件,吹气组件就会伸入到模压腔内并可以推动模压件,使得模压件在模压腔中松动起来,进而可以方便顶出模具将模压件顶出模压腔,进而可以避免造成模压件损坏和表面损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压模具缺少辅助厚度比较薄的模压件进行脱模的结构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剖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另一侧面的剖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吹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吹气组件的剖
视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顶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顶出模具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上模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上模芯模具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10中A

A的剖面图;
[0030]图12是图10中B

B的剖面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下模腔模具和顶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的下模腔模具和顶出模具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是图14中C

C的剖面图;
[0034]图16是图14中D

D的剖面图;
[0035]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组件(1)和吹气组件(2),其中,所述模具组件(1)内设置有通气道(11)和模压腔,所述通气道(11)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3)相连通,所述通气道(11)的内端口和所述模压腔相连通,所述模压腔用以盛放模压件,所述吹气组件(2)安装在所述通气道(11)的内端口中且所述吹气组件(2)能在所述空压机(3)的作用下伸入到所述模压腔中并能推动所述模压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2)包括套管(21)、弹簧(22)和推动部(23),所述套管(21)镶嵌在所述通气道(11)内,所述推动部(23)和所述弹簧(22)位于所述套管(21)内且所述弹簧(22)套在所述推动部(23)上,所述推动部(23)与所述套管(21)滑动连接,所述推动部(23)的一端能伸出所述套管(21)外并能伸入到所述模压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1)内设置有分隔板(211),所述推动部(23)包括滑动杆(231)、支杆(232)和推块(233),所述滑动杆(231)的一端与所述支杆(232)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杆(231)与所述支杆(232)垂直设置,所述滑动杆(2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分隔板(211)与所述推块(23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杆(232)和所述分隔板(211)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超薄模压件脱模的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1)包括上模芯模具(12)和下模腔模具(13),所述上模芯模具(12)和所述下模腔模具(13)两者的分型面能相对接且形成一个所述模压腔,所述上模芯模具(12)能与伺服压机(4)上的滑块相连接,所述下模腔模具(13)能与所述伺服压机(4)上的支撑平台相连接;所述通气道(11)包括第一通气道(111)和第二通气道(112),所述上模芯模具(12)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通气道(111),所述第一通气道(111)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空压机(3)相连通,所述吹气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一通气道(111)的内端口内且所述吹气组件(2)位于所述上模芯模具(12)的分型面的一侧;所述下模腔模具(13)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道(112),所述第二通气道(112)的外端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空压机(3)相连通,另一个所述吹气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二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文慧杜军钊杨文巍李吉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胜信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