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41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连接两个外壳的过程中能够校正一个外壳的姿势的杠杆型连接器。就在其中设置有杠杆12的阴性外壳10和阳性外壳11正确连接之前,杠杆12的可操作部分43定位在阴性外壳10的横向末端处,并可在沿着阳性外壳11的连接方向上操作。阳性外壳11形成有锁定突起52,并且可与一个锁定突起52配合的配合部分53形成在杠杆12与可操作部分43相对的末端处。就在两个外壳10,11正确连接之前,该锁定突起52与配合部分53配合,并随着杠杆12转动,受到在沿着阳性外壳11的连接方向上作用的力。用这种方法,阴性外壳10的姿势受到校正,使得两个外壳10,11将以正确姿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杠杆型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326024公开了一杠杆型连接器。该连接器构造使得,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阴性外壳上,并且随着杠杆转动,通过沿着形成在杠杆中的凸轮凹槽导向形成在阳性外壳上的导向凸轮销,将阳性和阴性外壳连接。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杠杆的可操作部分定位在与杠杆的转轴径向间隔开的阴性外壳的一个横向末端附近,并在沿着阴性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操作。然而,根据上述构造,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随着杠杆转动,杠杆的可操作部分附近的阴性外壳的横向末端在沿着阴性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受到推动。于是,出现了杠杆的可操作部分附近的横向部分的连接状态超过与杠杆的可操作部分相对的侧面处的横向部分的连接状态的情况,导致倾斜的姿势。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在连接两个外壳的过程中允许校正一个外壳的姿势。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可移动构件型,尤其是杠杆型的连接器,其中可移动构件,如在侧板处或其附近具有可操作部分的杠杆,可移动地安装在外壳中或安装在外壳上或安装到外壳上,该可移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可与形成在配套外壳上的至少一个配套凸轮构件配合,从而随着操作可移动构件,它可以沿着凸轮构件受到导向,从而将该外壳与配套外壳连接,其中可与形成在配套外壳上的锁定突起配合的配合部分形成在该可移动构件基本与可操作部分相对的末端处,及就在外壳与配套外壳正确连接之前,锁定突起与配合部分配合,并随着操作可移动构件,经过配合部分受到在沿着配套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作用的力。因此,如果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定位在可移动构件的操作部分附近的外壳的横向末端部分的连接状态超过与可操作构件的可操作部分相对的横向末端部分的连接状态,则通过与配合部分配合,锁定突起受到在基本沿着配套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作用的力,该配合部分形成在可移动构件与可操作部分相对的侧面处。于是,可以校正外壳的姿势,使得两个外壳将以它们基本正确的姿势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可移动构件可转动或可回转地安装到外壳上,并且可移动构件的可操作部分定位在与可移动构件的转轴径向间隔开的外壳的横向末端部分处。优选地,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该可移动构件在沿着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杠杆型连接器,其中在侧板的导引末端侧具有可操作部分的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外壳中,随着杠杆转动,形成在第二外壳上的凸轮销沿着形成在侧板中的凸轮凹槽受到导向,从而连接两个外壳,并且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杠杆的可操作部分定位在第一外壳与杠杆的转轴径向间隔开的横向末端部分处,并可在沿着第一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操作,其中锁定突起形成在第二外壳上,可与锁定突起配合的配合部分形成在杠杆与可操作部分相对的末端处,及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锁定突起与配合部分配合,并随着杠杆转动,经过配合部分受到在沿着第二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作用的力。因此,如果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定位在杠杆的操作部分附近的第一外壳的横向末端部分的连接状态超过与杠杆的可操作部分相对的横向末端部分的连接状态,则锁定突起通过和形成在杠杆与可操作部分相对的侧面处的配合部分配合,受到在沿着第二外壳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作用的力。于是,可以校正第一外壳的姿势,使得两个外壳能够以它们正确的姿势连接。优选地,外壳或第一外壳为将与形成线束的线连接的线束侧外壳,并且配套外壳或第二外壳为将设置在固定构件上的等待侧外壳。更为优选地,在该外壳或第一外壳将与配套外壳或第二外壳连接的侧面处的末端表面中或其附近,基本在两个外壳的连接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壁形成在基本与配套外壳或第二外壳的锁定突起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该导向壁在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期间与或能够基本与锁定突起滑动接触。因此,通过基本与形成在第一外壳中的导向壁滑动接触,配套/第二外壳的锁定突起导引或者能够基本导引两个外壳的连接和分离操作。因此,两个外壳可以以它们基本正确的姿势连接和分离。更为优选的是,可移动构件,尤其是杠杆,可以两个基本横向对称的姿势安装到该(第一)外壳上,或安装到外壳中,或安装在外壳上,和/或一对锁定突起形成在相对于第二外壳横向对称的位置处。因此,由于在对可移动构件,尤其是杠杆的操作空间具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可移动构件,尤其是杠杆的安装姿势,所以可以提高连接两个外壳的操作效率。更优选的是,至少一对支承轴形成在外壳上两个相对于外壳基本横向对称的位置处,该可移动构件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承轴上,从而可相对于外壳以两个基本横向对称的姿势安装。更为优选的是,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承轴上的可移动构件的可操作部分定位在一个支承轴与另一支承轴相对的侧面处。最为优选的是,一对支承轴形成在第一外壳上两个相对于第一外壳横向对称的位置处,该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承轴上,从而可相对于第一外壳以两个横向对称的姿势安装,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承轴上的杠杆的可操作部分定位在一个支承轴与另一支承轴相对的侧面处,在杠杆安装在一个或另一个支承轴上的相应状态下,一对凸轮销形成在第二外壳上与杠杆的凸轮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及在两个凸轮销中,不与凸轮凹槽配合的那个凸轮销起到锁定突起的作用。因此,由于不与凸轮凹槽配合的凸轮销能够起到锁定突起的作用,所以与锁定突起单独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第二外壳的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专利技术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具有配套连接器外壳的配套连接器,该锁定突起形成在配套外壳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可移动构件安装在一个或另一个支承轴上的相应状态下,一对配套凸轮构件形成在配套外壳上与可移动构件的凸轮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优选地,在两个配套凸轮构件中,不与凸轮构件配合的那个配套凸轮构件起到锁定突起的作用。在读过下面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说明之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合并到其他实施例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平面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所述杠杆型连接器的正确连接状态,附图2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所述阳性外壳和阴性外壳,附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阳性外壳的正视图,附图4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正视图,附图5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平面图,附图6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平面剖视图和阳性外壳的平面图,其中杠杆位于等待位置,附图7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平面剖视图和阳性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的初始状态,附图8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平面剖视图和阳性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从附图7的连接状态前进的状态,附图9是第一实施例所述阴性外壳的平面剖视图和阳性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就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之前的状态,附图10是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所述杠杆型连接器中杠杆位于等待位置的状态,及附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述杠杆型连接器的正确连接状态的平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其中在侧板(42)处或其附近具有可操作部分(43)的可移动构件(12)可移动地安装在外壳(10;56)之中或之上,该可移动构件(12)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构件(26),该凸轮构件(26)可与形成在配套外壳(11;57)上的至少一个配套凸轮构件(25)配合,从而在操作可移动构件(12)时,它可以沿着凸轮构件(26)受到导向,从而将外壳(10;56)与配套外壳(11;57)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可移动构件(12)基本与可操作部分(43)相对的末端处形成有配 合部分(53),该配合部分(53)可与形成在配套外壳(11;57)上的锁定突起(52)配合,及就在外壳(10;56)与配套外壳(11;57)正确连接之前,锁定突起(52)与配合部分(53)配合,并且在操作可移动构件(12)时,经过配 合部分(53)受到沿着配套外壳(11;57)的连接方向(CD)作用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津幸弘樱井利一藤井雅康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