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9348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食用玫瑰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外植体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各培养阶段培养基组成,提升食用玫瑰组织培养的启动率、增殖系数和生根率以及移栽成活率,降低污染率与褐化率,提高食用玫瑰的快繁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玫瑰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受人们喜爱,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其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己经被江苏、云南等省列入了重点关注和扶持对象。
[0003]但食用玫瑰实生苗繁殖存在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成活率低,而扦插、嫁接繁殖易造成植株体内病毒积累,生长势减弱,易滋生病虫害,且存在繁殖周期较长,繁殖基数小等问题,使得食用玫瑰工厂化育苗受到限制。采用组织培养手段不仅可提高繁殖速度,还可生产脱毒苗,提高食用玫瑰种苗品质,促进食用玫瑰产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
[0004]本文对食用玫瑰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炼苗与移栽的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食用玫瑰离体快繁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提升食用玫瑰培养启动率,降低褐化率,提升增殖系数、生根率及组培苗生长性状,提升移栽成活率,形成一种高效、完整的食用玫瑰离体快繁技术体系。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外植体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所述初代培养培养基组成为:MS+6

BA 2

3mg/L+NAA 0.2

0.3mg/L+Vc;所述继代增殖培养培养基组成为:MS+6

BA 0.5

2.5mg/L+NAA 0.1

0.3mg/L;所述生根培养培养基组成为:1/2MS+NAA 0.05

0.2mg/L+活性炭。
[0008]优选的是,所述外植体为食用玫瑰带腋芽茎段。
[0009]优选的是,所述外植体培养前进行消毒,包括:外植体洗净后75%乙醇浸泡40s,无菌水冲洗2

3遍,4%次氯酸钠浸泡4

10min,无菌水冲洗3

4遍。
[0010]优选的是,所述初代培养基Vc添加量为1.0

1.5g/L。
[0011]优选的是,所述生根培养基活性炭添加量为1.0

2.5g/L。
[0012]优选的是,所述组织培养各阶段培养基的pH=5.8
±
0.2。
[0013]优选的是,所述组织培养各阶段的培养温度为20
±
3℃。
[0014]优选的是,所述初代培养、生根培养阶段光照强度为2000

2500Lx,继代增殖培养阶段光照强度为2500

3000Lx。
[0015]优选的是,所述炼苗包括:室温条件下,组培瓶塞半开放置1

2天,再全部打开放置4

6天,取出移栽。
[0016]优选的是,所述移栽的基质为等体积混合的椰糠和珍珠岩。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
[0019](1)通过75%乙醇浸泡40s和4%次氯酸钠浸泡4

10min进行食用玫瑰外植体的消毒,能够保持较高的启动率和较低的污染率;
[0020](2)通过在初代培养基内添加6

BA 2

3mg/L+NAA 0.2

0.3mg/L作为外源激素,可使玫瑰茎段腋芽启动率达到70%以上,平均芽高达到1.8cm以上;
[0021](3)通过在初代培养基中添加抗褐化物质Vc,能够显著降低褐化率,使外植体长势良好,植株粗壮,生长快,叶绿宽大,无黄叶;
[0022](4)通过在继代增殖培养基内添加6

BA 0.5

2.5mg/L+NAA 0.1

0.3mg/L作为外源激素,并设置继代增殖光照在2500

3000Lx,可显著提高食用玫瑰组织培养的增殖系数;
[0023](5)通过在生根培养基内添加NAA 0.05

0.2mg/L作为外源激素,并添加活性炭,能够显著提升食用玫瑰组培苗的生根率、根长和根数。
[0024](6)通过以椰糠和珍珠岩作为食用玫瑰组培苗移栽基质,能够显著提升组培苗长势,提升移栽成活率。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整套食用玫瑰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为食用玫瑰扩大繁殖规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附图说明
[0026]图1:本专利技术食用玫瑰组织培养流程图;
[0027]图2:外植体不同消毒处理对污染率和启动率的影响;
[0028]图3:初代培养腋芽萌发状况;
[0029]图4:增殖培养不同培养基组培苗情况,从左至右依次为:MS、WPM、B5基本培养基;
[0030]图5:生根培养组培苗生根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外植体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
[0032]优良的外植体材料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基础。玫瑰是多年生的本植物,极易感染病菌,且由于其木质化结构,导致其内生菌问题突出,加上玫瑰茎段上的绒毛,细刺等结构,严重影响外植体消毒。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外植体来源为:在晴天中午,挑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长枝条,除去小刺和叶柄,放置于流水下冲洗10min,用软毛刷将枝条上的灰尘刷洗干净,注意不要损伤腋芽,然后放入洗涤剂震荡,再放置在流水下冲洗30min。
[0033]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前,还需要消毒处理,以杀灭携带的病原菌。目前组织培养中最常见的消毒剂有75%的酒精与次氯酸钠,主要研究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启动率的影响,处理时间过长会对外植体造成损伤,影响外植体萌发率以及加重褐化现象的产生,但处理时间过短会导致污染现象的产生。因此在选择最佳消毒处理时,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本专利技术优选外植体消毒方式为先用75%乙醇浸泡40s,无菌水冲洗2

3遍,再用4%次氯酸钠浸泡4

10min,无菌水冲洗3

4遍;进一步优选的是,75%乙醇浸泡40s,无菌水冲洗3遍,4%次氯酸钠浸泡10min,无菌水冲洗4遍。考虑到玫瑰茎段绒毛较多,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
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表面活化剂吐温20,增大灭菌剂与外植体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灭菌效果。
[0034]玫瑰腋芽的萌发与生长是受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共同调控的,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玫瑰组织培养至关重要,当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时会加速细胞的分裂从而诱导出较多的不定芽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玫瑰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外植体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培养基组成为:MS+6

BA2

3mg/L+NAA0.2

0.3mg/L+Vc;所述继代增殖培养培养基组成为:MS+6

BA0.5

2.5mg/L+NAA0.1

0.3mg/L;所述生根培养培养基组成为:1/2MS+NAA0.05

0.2mg/L+活性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为食用玫瑰带腋芽茎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培养前进行消毒,包括:外植体洗净后75%乙醇浸泡40s,无菌水冲洗2

3遍,4%次氯酸钠浸泡4

10min,无菌水冲洗3

4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良陈友根吴宛滢苟云霞周琳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东综合试验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