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12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6),具有由外壳(14)保持的接触器(15)、和操作接触器(15)的操作部件(16;16A)。外壳(14)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插入轴状端子(10;10A)的插入凹部(20)。接触器(15)的一对弹性片部(30;31),分别包括用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1)正交的规定的夹持方向(D3)夹持端子(10;10A)的夹持部(41)。第一方向(D1)沿着端子(10;10A)的径向。操作部件(16;16A)包括用于扩大所述一对弹性片部(30;31)的夹持部(41)之间的间隔的扩开操作部(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荧光管等的电连接器、以及具备该电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例如用作液晶显示式电视机或监视器的背光的冷阴极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等荧光管的端子的连接结构,提出了下述文献1、2。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0605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9月14日)文献2日本特开2004-259645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9月16日)在文献1、2中,将被固定在电线的一端的连接件软钎焊于冷阴极管的端子(电极)。电线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与反相电路连接。来自反相电路的电能经由连接器以及电源被供给到冷阴极管。然而,在上述文献1、2中,存在因软钎焊不良而引起在端子与连接件之间产生导通不良的顾虑。并且,软钎焊作业非常麻烦。尤其是因为冷阴极管呈直径为数mm左右的很细的形状,至于端子则呈更细的形状,因而在处理时需要注意非常细心。因此软钎焊作业要耗费很大的功夫。同样的问题并非只限于冷阴极管,也存在于采用外部电极荧光管(EEFLExtem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等其它荧光管的情况、或采用荧光管以外的具有轴状端子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切且容易地连接轴状端子的电连接器以及具备该电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外壳;由上述外壳保持的接触器;和用于操作上述接触器的操作部件。上述外壳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插入轴状端子的插入凹部。上述接触器包括相互相对的一对弹性片部。各上述弹性片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上述插入凹部。各上述弹性片部呈具有基端部以及前端部的悬臂状。上述一对弹性片部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而使得相互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比相互的基端部之间的间隔窄。上述一对弹性片部分别包括用于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规定的夹持方向夹持上述端子的夹持部。上述第一方向沿着端子的径方向。上述操作部件包括用于扩大上述一对弹性片部的夹持部之间的间隔的扩开操作部。根据本技术方案,在通过操作部件的扩开操作部扩大了接触器的一对弹性片部的夹持部之间的间隔的状态下,可以沿着端子的径方向容易地将端子插入夹持部之间。接着,通过解除由扩开操作部实施的扩开,从而在夹持部之间弹性夹持端子。由此,在接触器与端子之间产生规定的接触压力,其结果是,可以可靠地进行接触器与端子之间的电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电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2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为沿着图3的IV-IV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5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开立体图,表示从电路基板的第二面侧观察的状态;图6A为接触器的主视图,图6B为图6A的接触器的右侧视图;图7A为沿着图3的VIIA-VIIA线的剖面图,图7B为沿着图7A的VIIB-VIIB线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8为沿着图2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示的是接触器被扩开的状态;图9为沿着图2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示的是接触器的扩开被解除的状态;图10A为沿着图8的XA-XA线的剖面图,图10B为沿着图9的XB-XB线的剖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开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开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14A以及图14B为顺次表示图13的电连接器的使用工序的模式图;图15A以及图15B为接着图14B来顺次表示电连接器的使用工序的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电连接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参照图1,液晶显示装置1被用作例如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的监视器。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框体2、液晶面板3、电路基板4、多个作为荧光管的冷阴极管5、电连接器6(以下仅称作连接器)、和反相电路7。液晶面板3是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被安装于框体2的正面的开口。液晶面板3的表面3a朝向框体2的前方,背面3b朝向框体2的后方。电路基板4,是与液晶面板3大致平行地配置并被固定于框体2的板状部件,包括与液晶面板3的背面3b相对的第一面4a、和在第一面4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4b。冷阴极管5是液晶面板3的背光,在液晶面板3的背面3b与电路基板4的第一面4a之间设置有多个(在图1中图示两个冷阴极管5)。冷阴极管5的数量例如是液晶面板3的每一英寸大小有两根。如图2所示,各冷阴极管5的长度方向L沿着方向X(相当于框体2的左右方向在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参照图1,各冷阴极管5沿着方向Y(相当于框体2的上下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各冷阴极管5与液晶面板3的背面3b平行。各冷阴极管5与液晶面板3在方向Z(相当于框体2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规定的距离。各冷阴极管5,从后方向液晶面板3照射光。电连接器6用于实现冷阴极管5与电路基板4(甚至反相电路7)之间的电连接。在液晶面板3的背面3b与电路基板4的第一面4a之间,在各冷阴极管5的一对端部分别安装有该连接器6。各连接器6被安装于电路基板4。反相电路7用于向冷阴极管5供给驱动电能,被安装于电路基板4的第二面4b。反相电路7与各冷阴极管5,经由电路基板4以及对应的连接器6而被电连接。另外,由于与各冷阴极管5相关的安装结构各自都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一个冷阴极管5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2,冷阴极管5包括沿着方向X笔直地延伸的筒状的主体部8;和在主体部8的一对端部9、9分别设置的一对作为端子的外部引线(outer lead)10、10(电极)。作为各个端子的外部引线10,从主体部8的对应的端部9沿着长度方向L突出。主体部8是例如直径为数mm~十几mm左右的玻璃制部件。一对外部引线10、10,是软铁等金属制的轴状的导电部件,分别从对应的端部9向X方向露出。这些外部引线10的直径为例如1mm左右,长度为数mm左右。设置有用于保持冷阴极管5并支承该冷阴极管5的自量的夹紧部件11。夹紧部件11按每个冷阴极管5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根据冷阴极管5的长度来适当决定夹紧部件11的数量。夹紧部件11被配置在冷阴极管5在X方向上的主体部8的中间部。该夹紧部件11例如是合成树脂成形品,包括支柱12和圆弧形状的保持部13。支柱12被固定在电路基板4的第一面4a上,并在Z方向上延伸。保持部13,保持冷阴极管5的主体部8的中间部、同时限制冷阴极管5向径方向(在图2中为Y方向和Z方向)的移动。该保持部13呈圆弧状,可以围绕比冷阴极管5的主体部8的在圆周方向的一半稍长的一部分。在保持部13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冷阴极管5的主体部8的开口部13a。在开口部13a,沿着作为相当于冷阴极管5的直径方向的、向连接器6安装的安装方向的第一方向D1,插入并保持冷阴极管5的主体部8的在长度方向L的中间部。开口部13a在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D2(相当于从连接器6卸下冷阴极管5的卸下方向)开放。如上所述,连接器6被设置于冷阴极管5的主体部8的一对端部9、9的每一个处。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性的外壳;由所述外壳保持的接触器;和用于操作所述接触器的操作部件,所述外壳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插入轴状端子的插入凹部,所述接触器包括相互相对的一对弹性片部,各所 述弹性片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插入凹部,各所述弹性片部呈具有基端部以及前端部的悬臂状,所述一对弹性片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而使得相互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比相互的基端部之间的间隔窄,所述一对弹性片部分别包括用于在与 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规定的夹持方向夹持所述端子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方向沿着端子的径方向,所述操作部件包括用于扩大所述一对弹性片部的夹持部之间的间隔的扩开操作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园克则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