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缆线连接装置和缆线连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10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向阳极端子的拆装容易,可简化高电压缆线相对阳极端子的插拔,且具有高绝缘性的缆线连接装置和缆线连接方法。其包括安装与图像显示装置(12)上设置的阳极端子(14)连接的高电压缆线(16)的壳体(20)、嵌插在壳体(20)上并连接阳极端子(14)与高电压缆线(16)的接头(26)。壳体(20),具有穿插高电压缆线(16)的筒状部(18)和收容接头(26)的接头安装部(22)。接头(26),具有可与阳极端子(14)连接的第一弹性片(30)和可与高电压缆线(16)前端的芯线(16a)连接的第二弹性片(32)。在壳体(20)上,安装有解除第二弹性片(32)与芯线(16a)的连接的推杆(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高电压缆线连接在图像显示装置的阳极端子上的。
技术介绍
现在,在连接设置在布劳恩管等图像显示装置上的阳极端子与缆线时,一般为了防止放电而利用挠性且具有绝缘性的硅酮树脂等材料形成的保护层覆盖。作为高压缆线的连接方法,在专利文献1上公开了如下缆线装置在阳极罩内的缆线端子夹持部件上,通过将高压缆线的芯线作为前端插入从而利用覆膜部夹持部的一对跟前侧夹持边夹持缆线的覆膜部,利用芯线夹持部的一对里侧夹持边夹持芯线。又,在专利文献2上,公开了在高压缆线前端的芯线及其覆膜部上安装专用的插头而插入阳极罩的开口部的高电压连接装置。由此,设置在插头的前端的圆形尖头插入阳极罩内设置的接触环而连接。专利文献1特开2004-33531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05-205801号公报。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在布劳恩管上设置的阳极端子上安装阳极罩,将高电压缆线插入阳极罩的开口部并压入内部时,阳极罩中的夹持片夹持并咬入高电压缆线的包覆部以及芯线,所以取出困难,且不容易进行缆线的插拔。并且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中,连接在阳极罩上时,必须在高电压缆线前端上安装专用的插头,工序麻烦。又,以往的布劳恩管上设置的阳极端子比较大,封闭阳极端子整体的保护层罩也是利用柔软的绝缘材料并形成圆锥台状的大型件,难以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阳极端子上的拆装容易,可简化高电压缆线相对于阳极端子的插拔,且具有高绝缘性。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缆线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有与设于图像显示装置的阳极端子连接的高电压缆线的壳体、和嵌插在前述壳体中并连接前述阳极端子与前述高电压缆线的接头,前述壳体具有前述高电压缆线插通的筒状部和收容前述接头的接头安装部,前述接头具有可与前述阳极端子连接的第一弹性片和可与前述高电压缆线前端的芯线连接的第二弹性片,在前述壳体中,安装有解除前述第二弹性片与前述芯线的连接的推杆。并且,也可在前述壳体上安装有导架,该导架以覆盖前述筒状部的方式安装且设置有插通高电压缆线的贯通孔。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缆线连接装置,具有固定在前述阳极端子的周围的前述图像显示装置上并固定前述壳体的底座,在前述底座的底面的内侧以及前述壳体底面上,设置可分别相互嵌合的凹凸部,并形成为可将前述壳体安装在前述底座上。并且在前述底座上,形成有开口部,前述壳体的接头安装部位于所述开口部,在前述开口部拆装自由地设置有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具有可插通前述阳极端子的贯通孔。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缆线连接方法,设置有安装与设于图像显示装置的阳极端子连接的高电压缆线的壳体、嵌插在前述壳体中并连接前述阳极端子与前述高电压缆线的接头,前述壳体具有前述高电压缆线插通的筒状部和收容前述接头的接头安装部,前述接头具有可与前述阳极端子连接的第一弹性片和可与前述高电压缆线前端的芯线连接的第二弹性片,在前述壳体上安装有解除前述第二弹性片与前述芯线的连接的推杆,并且设置有用于将前述壳体固定在前述阳极端子的周围的前述图像显示装置上的底座,在前述底座上,形成前述壳体的接头安装部所处的开口部,在前述底座的开口部,预先安装有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具有可插通前述阳极端子的贯通孔,将前述底座固定在前述阳极端子的周围后,取出前述固定夹具,将前述壳体安装在前述底座上而连接前述阳极端子与前述第一弹性片,之后,将高电压缆线前端的芯线插入前述筒状部并使其连接在前述接头的第二弹性片上。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则向图像显示装置上设置的阳极端子的安装容易,可简化高电压缆线相对于阳极端子的拆装。并且即使对小的阳极端子也可可靠安装,具有充分的防放电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壳体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连接装置的缆线连接状态的俯视图(a)和正视图(b)。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固定夹具的俯视图(a)和正视图(b)。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底座和固定夹具的立体图(a)以及固定夹具嵌合后的立体图(b)。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的底座与固定夹具的嵌合状态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的实施方式。图1~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10,是将高电压缆线16连接在表面传导型放电元件或布劳恩管等图像显示装置12的玻璃基板上设置的销状的阳极端子14上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缆线连接装置10,如图1、图2所示,由设置有筒状部18的炮塔状的中空的壳体20形成。壳体20是利用树脂注射成型的。在壳体20上,形成有圆盘状形成的壳体底部20a,在壳体底部20a的底面上,如图1所示,同心圆状地形成有凹凸部21。最外周的凹凸部21,形成以既定间隔局部断开的形状。又,在壳体底部20a的中央附近的凹凸部21的内侧开设有收容后述的接头26的中空的接头安装部22。在筒状部18上,在前端部同样设置有圆形开口并沿着长轴方向形成的插通孔18a以及具有矩形开口部的贯通孔18b。在插通孔18a的前端部,形成有高电压缆线16的芯线16a穿过的小孔19。小孔19在接头安装部22的空间开口。又,贯通孔18b也连通接头安装部22的空间。插通孔18a的上面的中央沿着纵向开口,与上方的贯通孔18b的下面连通。又,贯通孔18b的筒状部18前端部的上侧端部,以贯通孔18b的内宽局部切除而形成コ字形的凹部18c。在该贯通孔18b中,可滑动地嵌插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棒体的推杆24。推杆24,如图1所示,穿过贯通孔18b的端部24a形成得比其他地方更细。又,朝向端部稍微形成锥形,在下面突出设置有防脱的钩状突起24b。在另一方的端部,如图3所示,设置有纵向截面形成为L字形的把手部24c,如图2所示,形成为可与贯通孔18b的开口部附近的上侧设置的凹部18c嵌合。又,在推杆24的纵向的中央底面,如图1所示,形成有弯曲的凹部24d,并形成为高电压缆线16可插通形成于贯通孔18b的下侧的插通孔18a。在壳体底部20a的底面上开口的接头安装部22,嵌插着接头26。在接头26上形成有设置了供阳极端子14穿过的透孔28a的底面部28,如图3所示,从底面部两端伸出的一对金属片构成的弹性片30弯曲,在底面部28的透孔28a的上方以各端部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各弹性片30的相向的端部,形成以端部为底边凹陷成大致三角形的图未示的接触凹部。弹性片30如图3所示,当嵌插阳极端子14时,由于阳极端子14而向嵌入方向弯曲,形成为由接触凹部夹持阳极端子14。在接头26的上方,设置有利用弯曲加工形成而可摆动的弹性片32。在弹性片32上,按照接头安装部22的与接头26的插通方向平行的直线弯折,在其弯折后的端缘,形成有凹陷成以端部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的夹持部32a。如图3所示,该弹性片32形成为,当推杆24的端部24a与弹性片32抵接时可向侧方退避。而且,形成为在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与设于图像显示装置的阳极端子连接的高电压缆线的壳体、和嵌插在前述壳体中并连接前述阳极端子与前述高电压缆线的接头,前述壳体具有前述高电压缆线插通的筒状部和收容前述接头的接头安装部,前述接 头具有可与前述阳极端子连接的第一弹性片和可与前述高电压缆线前端的芯线连接的第二弹性片,在前述壳体中,安装有解除前述第二弹性片与前述芯线的连接的推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岳人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