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84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提供绝缘本体,两侧分别形成有侧壁,侧壁至少具有凹槽且侧壁之间更形成有隆起部,隆起部则形成有复数个插槽及凸出部。组装两侧分别呈椭圆形的定位柱的盖板,使定位柱与凹槽卡合,并使盖板的凹入部与凸出部相对应配置,盖板于枢轴上更形成与枢轴相连的复数个孔。以及插入复数根导电端子于上述插槽中,上述导电端子延伸形成的扣合臂分别插入孔中。其中,当以定位柱为轴心旋转盖合盖板时,定位柱的长轴将从水平方向旋转至垂直方向,使定位柱与凹槽更加密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有关于一种盖板与绝缘本体能确实达到定位的电连接器。先前技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揭示美国专利第6,790,074号的掀盖式电连接器。此种电连接器1或早期的连接器,一般盖板3大多由水平方向组装于胶芯2中,盖板3的两固定柱6会沿枢接槽5a移动并组装于枢接槽5a内。电连接器1的若干端子4从胶芯2的数个插槽7插接后,并扣接于扣合柱8上,再组装盖板3。事实上,这样的组装方式较危险,使侧壁5容易受到挤压。基此,当盖板3在组装或使用过程中,侧壁5常常容易造成破坏,以致于产品可靠度不佳。如图2所示,另一种掀盖式电连接器则被设计而出,其揭示台湾公告第M271275号的软性连接器结构。电连接器1a,由盖板3分设两侧的固定柱6组装在胶芯2的卡挚槽9,再组装多个端子4。端子4的扣合臂4a分别插入插槽7中,使扣合臂4a与扣合柱8卡合。上述电连接器1a以各端子4的扣合臂4a扣住盖板3,盖板3的固定柱6与侧壁5并没有固定的作用。虽然这样的组装方式简便,但实际上盖板3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容易脱离胶芯2。特别是,习知电连接器1、1a于盖板3挖设相应的多数个插槽7,将使盖板3的强度变弱。并且,当电性连接一基板以盖合盖板3时(图未绘示),呈通孔的插槽7与下方端子的接触臂4b会使基板在此通孔中,变形更加地明显,甚至有无法导通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限制盖板于垂直(上下)方向位移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限制盖板于左右(轴向)方向位移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限制盖板于前后(径向)方向位移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增加的盖板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盖板与绝缘本体组装时的定位效果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便利组装盖板于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基此,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提供绝缘本体,两侧分别形成有侧壁,侧壁至少具有凹槽且侧壁之间更形成有隆起部,隆起部则形成有复数个插槽及凸出部。组装两侧分别呈椭圆形的定位柱的盖板,使定位柱与凹槽卡合,并使盖板的凹入部与凸出部相对应配置,盖板于枢轴上更形成与枢轴相连的复数个孔。以及插入复数根导电端子于上述插槽中,上述导电端子延伸形成的扣合臂分别插入孔中。其中,当以定位柱为轴心旋转盖合盖板时,定位柱的长轴将从水平方向旋转至垂直方向,使定位柱与凹槽更加密合。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绘示习知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为绘示另一习知电连接器上盖掀起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绝缘本体侧壁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5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6为第5图的A-A剖视图;图7为绘示图5的B-B剖面图;图8为绘示图7的盖板掀起的剖面图; 图9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盖板与绝缘本体组装的示意图;图10a为绘示图5的C-C剖面图;以及图10b为绘示图10a的盖板掀起的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习知技术本专利技术 30 盖板 56 接触臂1、1a 电连接器 100 电连接器 32 定位柱 58 接地臂2 胶芯 10 绝缘本体 322 倾斜面 60 接地片3 盖板 12 侧壁 34 枢轴 62 第二基部4 端子 122 挡块 36 孔 64 固定部4a 扣合臂 124 斜面 38 卡块 66 延伸部4b 接触臂 14 凹槽 40 凹入部 68 接地部5 侧壁 16 第二凹槽 42 凹槽 70 可挠性基板5a 枢接槽 18 插槽 46 平面 r1 短轴6 固定柱 19 槽道 50 导电端子 r2 长轴7 插槽 20 隆起部52 基部 d 距离8 扣合柱 22 凸出部54 扣合臂9 卡挚槽 24 贯穿孔55 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即配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0,为电性连接一可挠性基板70,如图3所示。可挠性基板70一般为FFC(Flat Flexible Cable)、FPC(Flat Plane Cable)或其它可挠性电缆。电连接器100至少包含绝缘本体10、盖板30及复数个导电端子50。其中,绝缘本体10两侧分设一侧壁12,侧壁12间设有隆起部20,隆起部20与两侧壁12之间形成开口21。开口21供盖板30设置。侧壁12进一步分别设有凹槽14及第二凹槽16。其中,凹槽14供盖板30分设两侧的定位柱32卡合,第二凹槽16则与盖板30侧边的卡块38卡固。于本实施例中较佳为两个卡块38,分设于盖板30两侧。另外,隆起部20则设有复数个插槽18及两贯穿孔24,两贯穿孔24分别设在插槽18的两侧。插槽18实质上亦为贯穿孔,分别与相应的导电端子50插接。从插槽18延伸至开口21具有相应的复数个槽道19,供容纳导电端子50的接触臂56。隆起部20上缘更具有一凸出部22,与盖板30的凹入部40相对应配置所设计。此外,盖板30具有枢轴34、复数个孔36及平面46。枢轴34设于两侧定位柱32间的轴,于本实施例中,盖板30的轴心较佳为定位柱32的轴心。上述孔36分别沿枢轴34所形成,供对应的若干导电端子50插入。于本实施例中,孔36较佳为盲孔,基此,当盖板30盖合时,盖板30的另一面得以完全压平可挠性基板70。特别是,此面中更增加距离d的平面46,用以增加压平可挠性基板70的面积(参图10a所示)。除此之外,盖板30的强度亦随平面46的设置而增加。以及复数根导电端子50插置于上述插槽18中。导电端子50具有基部52、扣合臂54、接触臂56及接地臂58。从基部52一端分别延伸并形成有扣合臂54及接触臂56,另一端则延伸形成接地臂58。扣合臂54可插至孔18的位置,于本实施例中,扣合臂54一侧较佳形成有凸点55,凸点55的位置与接触臂56的凸起的部分相对应。另外,插槽18与孔36的设置因导电端子50的数量而设置,且插槽18与孔36的位置与导电端子50的扣合臂54相对应设置。此外,如图3所示,两接地片60分别插置于隆起部20的两贯穿孔24中。两接地片60分别具有一第二基部62、一固定部64、一延伸部66及一接地部68。其中,第二基部62一侧分别延伸有固定部64、延伸部66,于延伸部66更连接一接地部68。本实施例的接地部68及导电端子50的接地臂58为与印刷电路板(图未绘示)电性连接,主要用以解决电磁干扰(EMI)的问题。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接地片60亦可供做其它目的及用途,例如定位或固定等。本专利技术为了更有效地定位盖板30,不致使盖板30在组装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偏位、移动、挤压,造成侧壁12变形,甚或破坏。在较佳实施例中,设计了数种不同的定位机构,请同时参考图4~6。其一,分别在两侧壁12设置一挡块122,如图4所示。挡块122与隆起部20间所形成的空间,限制了盖板30的定位柱32前后(即枢轴34径向)的位移。其二,隆起部20的凸出部22与盖板30的凹入部40的相对应配置,限制了盖板30在轴向(即左右)的位移,如图5所示。其三,即上述的定位柱32与凹槽14卡合,限制了盖板30于上下(即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之组装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提供一绝缘本体,所形成的绝缘本体两侧分别具有一侧壁,侧壁间形成一隆起部,侧壁至少形成一凹槽,隆起部则形成有复数个插槽及一凸出部;组装两侧分别具有一定位柱的一盖板,使定位柱与凹槽卡合,并 使盖板的一凹入部与凸出部相对应配置,盖板于一枢轴上形成与枢轴相连的复数个孔;以及插入复数根导电端子于该些插槽中,导电端子延伸形成的一扣合臂分别插入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金龙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