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11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容置于其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倾斜延伸的臂部,臂部末端设有与电子元件导接的接触部,主体部未设臂部的另两侧设有与绝缘本体配合并卡持于绝缘本体中的卡持部,其中卡持部的两端部处的同侧向外突出设有小凸块,导电端子可在绝缘本体中上下浮动,如此可保证导电端子与电子元件之间良好的电性导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以弹性按压方式导接晶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平面栅格连接器一般位于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并通过按压方式实现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芯片模块及电路板间的弹性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上分别设有与该弹性端子抵压的导电垫片。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导电端子1 ′用来电性导接晶片模块(未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其主要包括主体部17′及由主体部17′分别向相对两侧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各两个第一臂部10′与第二臂部12′,两相对应的第一臂部10′与第二臂部12′之间通过连接部15′相连接。每一臂部末端分别设有弧形的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13′,主体部17′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板状的卡持部(未标号),各卡持部上设有若干向臂部延伸方向凸出的弧形凸出部18′。整个导电端子1′大体呈弓形。然而,这种设计缺陷在于当电连接器的位置安装有偏差时,会造成伸出电连接器一表面的端子接触部由于与导电垫片距离过小,在按压力作用下过度变形,而另一表面的端子接触部却无法接触到导电垫片或接触不紧密。为了达到预期的导电效果,导电端子会上下浮动,此时极有可能造成导电端子脱离绝缘本体。因此,确有必要对此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达到良好导电效果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容置于其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倾斜延伸的臂部,臂部末端设有与电子元件导接的接触部,主体部未设臂部的另两侧设有可与绝缘本体配合并卡持于绝缘本体中的卡持部,其中卡持部的两端部的同侧设有可与绝缘本体上下表面抵接的小凸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当一侧的接触部所受压力过大时,导电端子就会浮动使另一侧也能充分接触,最终实现良好接触,同时,由于导电端子上下浮动的幅度受到两小凸块的约束,因此,导电端子也不会脱离绝缘本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4是容置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部分绝缘本体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中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未标号),包括绝缘本体2及容置于其中的导电端子1,导电端子1用来电性导接晶片模块(未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其主要包括主体部17及由主体部17分别向相对两侧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的各两个第一臂部10与第二臂部12,即主体部17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臂部,两相对应的第一臂部10与第二臂部12之间通过连接部15相连接。臂部由连接部向斜上方及斜下方延伸且其宽度逐渐变窄,每一臂部末端分别设有弧形的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13,各接触部11、13分别向背离连接部方向凸出,可以分别与晶片模块及电路板导接,在晶片模块及电路板的按压下第一臂部10及第二臂部12可以产生弹性变形。如此,主体部17两侧边分别设有两个接触部11、13。主体部17的另外两侧分别设有板状的卡持部16,各卡持部16的两端部的同侧上对称地设有向外突出的小凸块18。整个导电端子1大体呈弓形。请结合参阅图4及图5,图4为容置图2中导电端子1的部分绝缘本体2的局部立体图,该绝缘本体设有若干侧壁24及由侧壁24围成的大体呈方形的端子孔20,端子孔20的一侧设有卡槽22,与卡槽22相邻的两侧壁24分别向端子孔20内侧凸伸出一定厚度。请参阅图5,为导电端子1容置于绝缘本体2中的局部立体图,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1、13伸出绝缘本体2的表面一定高度以与晶片模块及电路板电性导接。导电端子1的卡持部16容置于端子孔20的卡槽22中,卡持部16上同侧小凸块18之间的距离大于端子孔20设有卡槽22的那一侧侧璧的高度,这样,导电端子1便可以沿着该侧壁上下浮动且导电端子1不会脱离绝缘本体。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1可以沿着端子孔20的一侧墙上下浮动,当一侧的接触部由于与导电垫片之间距离过小承受压力过大时,导电端子1就会移动使另一侧也能充分接触,这样就改善了导电端子1的导电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容置于其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倾斜延伸的臂部,臂部末端设有与电子元件导接的接触部,主体部未设臂部的另两侧设有可与绝缘本体配合并卡持于绝缘本体的卡持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卡持部的两端部处设有可抵接绝缘本体上下表面的小凸块以使该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上下浮动且不会脱离绝缘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上的小凸块设在卡持部的同侧且背离端子主体部突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主体部至少一侧设有至少两个臂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臂部由与主体部相接部分向末端宽度逐渐变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大体呈弓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接触部呈弧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容置于其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倾斜延伸的臂部,臂部末端设有与电子元件导接的接触部,主体部未设臂部的另两侧设有与绝缘本体配合并卡持于绝缘本体中的卡持部,其中卡持部的两端部处的同侧向外突出设有小凸块,导电端子可在绝缘本体中上下浮动,如此可保证导电端子与电子元件之间良好的电性导通性能。文档编号H01R12/55GK101087047SQ20061008593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廖芳竹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容置于其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主要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相对两侧设置的倾斜延伸的臂部,臂部末端设有与电子元件导接的接触部,主体部未设臂部的另两侧设有可与绝缘本体配合并卡持于绝缘本体的卡持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卡持部的两端部处设有可抵接绝缘本体上下表面的小凸块以使该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上下浮动且不会脱离绝缘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芳竹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