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60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含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具有发光强度大、效率高、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有潜力的光源之一。红外发光二极管,由于其特定的波段,以及低功耗和高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穿戴式装置、空间通信、遥控、医疗器具、传感器用光源及夜间照明等领域。
[0003]目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普遍存在红爆现象:在点亮时使用人眼观察芯片发光状况,会看到部分深红色光从芯片发出,造成在应用上需要无红爆纯红外需求受到限制,所以市场上需开发出一种无可见光发射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可以减少红爆现象。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覆盖层、有源层、第二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In
x1
Ga1‑
x1
As层,所述第一In
x1
Ga1‑
x1
As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In
x1
Ga1‑
x1
As层的x1的范围为0<x1≤0.08。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n
x1
Ga1‑
x1
As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000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为Al
y1
Ga1‑
y1
As,所述y1的范围为0≤y1≤0.25。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5~9u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还包含第一In含量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In
x1
Ga1‑
x1
As层之间,所述第一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第一电流扩展层至第一In
x1
Ga1‑
x1
As层方向In含量为逐渐增加。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第一电流扩展层至第一InxGa1

xAs层方向In含量为线性增加的或者分段性增加。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含第二电流扩展层,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位于第二覆盖层之上,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为Al
y2
Ga1‑
y2
As,所述y2的范围为0≤y2≤0.25。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0~3u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还包含第二In
x2
Ga1‑
x2
As层,所述第二In
x2
Ga1‑
x2
As层位于第二覆盖层和第二电流扩展层之间,所述第二In
x2
Ga1‑
x2
As层的In含量为0<x2≤0.08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In
x2
Ga1‑
x2
As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还包含第二In含量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层和第二In
x2
Ga1‑
x2
As层之间,所述第二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所述第二覆盖层至第二In
x2
Ga1‑
x2
As层方向In含量为逐渐增加。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所述第二覆盖层至第二In
x2
Ga1‑
x2
As层方向In含量为线性增加或者分段式增加。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类型覆盖层、有源层、第二类型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为GaAs层,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5~9um;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的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00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含第二电流扩展层,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位于第二覆盖层之上,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为GaAs,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0~3um;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的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类型覆盖层、有源层、第二类型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包含In
x3
Ga1‑
x3
As/Al
y3
Ga1‑
y3
As
z
P1‑
z
层,所述In
x3
Ga1‑
x3
As/Al
y3
Ga1‑
y3
As
z
P1‑
z
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覆盖层之间,所述In
x3
Ga1‑
x3
As/Al
y3
Ga1‑
y3
As
z
P1‑
z
层中0.02<x3≤0.20,0≤y3≤0.25,0.7<z≤0.95。
[00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In
x3
Ga1‑
x3
As/Al
y3
Ga1‑
y3
As
z
P1‑
z
层由N对In
x3
Ga1‑
x3
As和Al
y3
Ga1‑
y3
As
z
P1‑
z
交替堆叠形成,所述1≤N≤20。
[00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In
x3
Ga1‑
x3
As/Al
y3
Ga1‑
y3
As
z
P1‑
z
层中In
x3
Ga1‑
x3
As单层的厚度为5~20nm;Al
y3
Ga1‑
y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覆盖层、有源层、第二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In
x1
Ga1‑
x1
As层,所述第一In
x1
Ga1‑
x1
As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In
x1
Ga1‑
x1
As层的x1的范围为0<x1≤0.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n
x1
Ga1‑
x1
As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为Al
y1
Ga1‑
y1
As,所述y1的范围为0≤y1≤0.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5~9u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In含量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In
x1
Ga1‑
x1
As层之间,所述第一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至第一In
x1
Ga1‑
x1
As层方向In含量为逐渐增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至第一In
x1
Ga1‑
x1
As层方向In含量为线性增加的或者分段性增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电流扩展层,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上,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为Al
y2
Ga1‑
y2
As,所述y2的范围为0≤y2≤0.2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0~3u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In
x2
Ga1‑
x2
As层,所述第二In
x2
Ga1‑
x2
As层位于第二覆盖层和第二电流扩展层之间,所述第二In
x2
Ga1‑
x2
As层的In含量为0<x2≤0.0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n
x2
Ga1‑
x2
As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In含量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层和第二In
x2
Ga1‑
x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彦斌高文浩梁倩吴超瑜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