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和屏蔽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464 阅读:4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降低成本。阳性壳体(10M)的屏蔽外壳(30)和阴性壳体(10F)的屏蔽外壳(30)具有相同的形状,屏蔽外壳(30)的触接部分(35)为这样的,即使得在内侧具有接触点的外触接件(32)和在外侧具有接触点的内触接件(31)沿周向布置,一个屏蔽外壳(30)的内触接件(31)和另一个屏蔽外壳(30)的外触接件(32)沿径向彼此相对应并且接触。由于阳性壳体(10M)的屏蔽外壳(30)和阴性壳体(10F)的屏蔽外壳(30)具有相同的形状,故可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连接器和一种屏蔽外壳。
技术介绍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 Hll-265754公开了一种屏蔽连接 器,其中屏蔽外壳由可彼此连接的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的形式提供, 并且两个壳体中的导电路径通过屏蔽外壳与彼此连接的两个壳体相连 接而由屏蔽外壳所屏蔽。由于在上述传统屏蔽连接器中,设置在阳性壳体中的屏蔽外壳和 设置在阴性壳体中的屏蔽外壳在形状上不同,故需要制造两种屏蔽外 壳,从而增加生产成本。此外,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H08-88050公开了一种屏蔽连 接器,其中管状屏蔽外壳安装在阴性壳体的端子容纳部分的外周表面 上。这种屏蔽连接器是这样的,即使得如果阳性壳体的插座配合在端 子容纳部分上,则设置在阳性壳体中的配合外壳与屏蔽外壳相连接。对于用于连接这种屏蔽连接器中的外壳的装置,可以考虑这种结 构,其中在端子容纳部分的外周表面和屏蔽外壳的内周表面之间限定 出间隙,并且将配合外壳插入间隙内。然而,由于在这种结构中,屏蔽外壳的引导端远离端子容纳部分 的外周表面,故如果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在其轴线倾斜时相连接,则 插座的引导端可能干涉屏蔽外壳的引导端,从而不利地使屏蔽外壳变 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可操作性。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 优选实施例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蔽连接器,其中管状屏蔽外壳设置在可 彼此连接的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的每一个中,在屏蔽外壳的引导端处 或者之附近的触接部分与所连接的阳性和阴性壳体相连接,由此在阳 性和阴性壳体中的导电路径由屏蔽外壳所屏蔽,其中阳性壳体的屏蔽外壳的触接部分通过沿周向布置在内侧具有接触 点的至少一个外触接件和在外侧具有接触点的至少一个内触接件而形 成,并且阴性壳体的屏蔽外壳具有与阳性壳体的屏蔽外壳相同的形状,阴 性壳体的屏蔽外壳的外触接件和内触接件沿周方向设置,使得基本上 沿径向,或者沿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优选为基本上垂直 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与阳性壳体的屏蔽外壳的内触接件和 外触接件接触。由于阳性壳体的屏蔽外壳和阴性壳体的屏蔽外壳具有相同的形 状,故可以改善可操作性,尤其可以降低成本(诸如生产成本和/或处理 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两个外触接件和两个内触接件以大约 90。的间隔交替地布置。可以建立如下的位置关系,在这种位置关系中,在沿径向按压时, 一个屏蔽外壳的两个外触接件与另一个屏蔽外壳的两个内触接件相接 合,并且在沿径向按压时,另一个屏蔽外壳的两个外触接件与一个屏蔽外壳的两个内触接件相接合,两个按压方向变换大约90。。因此,阳 性壳体的触接部分和阴性壳体的触接部分不可能沿径向移动,故屏蔽 外壳的部分的接触状态是稳定的。更优选地,阳性壳体的屏蔽外壳的触接部分从阳性壳体的基本上 面对阴性壳体的表面向前突出,并且由形成在阳性壳体上的插座至少 部分围绕起来。更优选地,沿形成触接部分的外触接件的外表面延伸的一个或多 个肋形成在插座的内周表面上。由于从阴性壳体的(多个)内触接件作用于突入插座中的阳性壳体 的(多个)外触接件的径向向外的反作用力由所述肋所支承,故可以为触 接件确保足够的接触压力。最优选地,通过在内触接件和外触接件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缝隙, 内触接件可独立于外触接件沿径向弹性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屏蔽连接器,尤其是根据上述专利技术或发 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其中(优选为基本管状的)阴性屏蔽外壳 设置成沿阴性壳体的端子容纳部分的外周表面延伸,在阳性壳体的插 座至少部分配合在端子容纳部分上或配合至端子容纳部分的情况下, 设置在插座中的阳性屏蔽外壳至少部分插入端子容纳部分的外周表面 和阴性屏蔽外壳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与阴性屏蔽外壳相连 接,其中端子容纳部分具有位于阴性屏蔽外壳的前端之前的至少一个保护 壁,并且保护壁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入孔,以允许阳性屏蔽外壳至少部分进入。由于保护壁设置在阴性屏蔽外壳的前方,故没有来自前方的插座 的干涉等使阴性屏蔽外壳变形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可操作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连接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的过程中, 保护壁的外周表面可以基本上与插座的内周表面保持滑动接触。由于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插座的内周表面在保护壁的外周 表面上滑动,故可以防止两个壳体沿径向晃动。优选地,插座的内周表面和阴性屏蔽外壳的外周表面基本上沿径 向与所连接的阳性和阴性壳体保持接触。由于在两个壳体连接时,插座防止阴性屏蔽外壳径向向外移动, 故可以在阴性屏蔽外壳和与阴性屏蔽外壳的内周表面保持接触的阳性 屏蔽外壳之间确保足够的接触压力。更优选地,至少一个密封构件在阴性屏蔽外壳和阳性屏蔽外壳的 接触位置之后的某个位置处安装在端子容纳部分上,或者将安装在端 子容纳部分上,并且/或者比保护壁的外周表面更加径向向外,并且优选地,可以基本上与保护壁的外周表面滑动接触的至少一个肋 形成在插座的内周表面的与密封构件的紧密接触位置之后的某个位置 处。由于插座的内周表面基本上与密封构件紧密接触,密封构件布置 得比保护壁的外周表面更加径向向外,所以插座的内周表面与保护壁 的接触区域比与密封构件的紧密接触位置更加径向向内。然而,由于 在本专利技术中,有至少一个肋优选地形成与保护壁的接触区域上,故插 座的内周表面可以经由所述肋而与保护壁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此外, 由于形成肋,而不是增加插座的厚度,以便使插座的内周表面与保护 壁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故不可能在模制期间在插座中产生称为凹陷 的变形。最优选地,阴性屏蔽外壳的前端部分作为与阳性屏蔽外壳的接触 部分,并且保护壁形成有至少一个推动部分,阴性屏蔽外壳的前端部分的外 周表面可以与推动部分相接触。由于阴性屏蔽外壳的接触部分由推动部分移动,以便径向向外脱 离,故可以在阴性屏蔽外壳和与阴性屏蔽外壳的内周表面保持接触的 阳性屏蔽外壳之间确保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管状屏蔽外壳,这种管状屏蔽外壳设置 在可彼此连接的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的每一个中,屏蔽外壳在其引导 端处或之附近包括触接部分,其中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中的每个屏蔽 外壳的触接部分都将与所连接的阳性和阴性壳体相连接,由此阳性壳 体和阴性壳体中的导电路径由屏蔽外壳所屏蔽,其中屏蔽外壳的触接 部分包括沿周向在内侧具有接触点的至少一个外触接件和沿周向在外侧具 有接触点的至少一个内触接件,内触接件和外触接件相对于垂直于两 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对称轴基本对称地布置,以致阴性壳体的外触接 件和内触接件可沿周方向设置得基本上沿径向与阳性壳体的屏蔽外壳 的内触接件和外触接件相接触。附图说明在阅读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之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理解的是,即使实施例被 分开地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单独特征也可结合到另外的实施例。图l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相连接的状态的 水平截面图,图2是表示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相分离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表示阳性壳体和阴性壳体相分离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沿图1的X-X的截面图,图5是屏蔽外壳的前视图,图6是沿图5的Y-Y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5的Z-Z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连接器,其中管状屏蔽外壳(30)设置在能够彼此连接的阳性壳体(10M)和阴性壳体(10F)的每一个中,位于所述屏蔽外壳(30)的引导端处或者引导端附近的触接部分(35)与所连接的所述阳性和阴性壳体(10M,10F)相连接,由此所述阳性和阴性壳体(10M,10F)中的导电路径(15M,15F)由所述屏蔽外壳(30)所屏蔽,其中:所述阳性壳体(10M)的所述屏蔽外壳(30)的所述触接部分(35)通过沿周向将具有接触点的至少一个外触接件(32)布置在内侧和具有接触点的至少一个内触接件(31)布置在外侧而形成,并且所述阴性壳体(10F)的所述屏蔽外壳(30)具有与所述阳性壳体(10M)的所述屏蔽外壳(30)相同的形状,且其外触接件(32)和内触接件(31)沿周向定位,以基本上沿径向接触所述阳性壳体(10M)的所述屏蔽外壳(30)的所述内触接件(31)和所述外触接件(3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出悟野田昌宏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