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249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由两插座和转接器组成,其主要是在转接器外壳的两端部外周面面上设有轴向长度不等的第一、第二凸缘,而插座在靠近其开口底部的侧壁上开有凹槽,当转接器插入对应的插座后,第一凸缘位于凹槽内,第二凸缘则紧贴于对应插座开口内侧壁上。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地设计了上述第一、第二凸缘以及与第一凸缘相配的凹槽,使得转接器与各插座之间的插拔力变成不等,从而当拔离时,使转接器统一留在其中一线路板上,这样既节约了操作时间,又减少了无为的插拔动作;同时这种利用外壳之间的锁定,也大大地提高了插配次数。再者借助于转接器外壳与其绝缘子之间的间隙,在遇到不对中等条件下,使转接器在开口内发生偏转,以自动校正位置,达到直接插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具体指一种应用在印刷线路板之间的高密集安装型 射频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军民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和精密测试仪器等设 备的体积日益趋于小型化、微型化。为此,对应用于这些设备中的同轴连接器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线路板与线路板之间高密集安装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般同轴连接器是由插头阳连接器(简称为插头)和插座阴连接器(简称为插 座)组成,现有较常见的同轴连接器大多数采用螺纹连接器或快插连接器。其中,螺 纹连接器是通过旋拧连接螺套,使其内螺纹与插座上的外螺纹相连接,同时带动插头 上的插针、绝缘子及外壳向插座一侧移动,并使插头、插座中的内导体相互接触,最 终实现电气连接。但由于插头、插座之间须经过多次旋拧后才能实现装拆,且因受操 作空间的需求,相邻同轴连接器之间不能靠的太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向高 密度安装的发展。所以,现在应用于线路板与线路板之间高密集安装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采用是推 入式的快插连接器,该推入式的快插连接器由安装在各线路板上的插座和位于两插座 之间的转接器组成,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879475Y的《可偏转射频同轴连接器》就 披露了这样一种结构,它的阳连接器(即转接器)具有两端带有相同凸缘的筒状外导 体和套接在外导体内的绝缘子及内导体,其中绝缘子内部一端为由外口向内直径逐渐 减小的喇叭状,而另一端空腔内表面为一曲面;阴连接器(即插座)内绝缘体的端头 外表面为一球面。插接时,将阳连接器两端直接插入对应的阴连接器中,利用阴连接 器的绝缘体端头位于阳连接曲面空腔内且可在其内沿中轴线发生一定角度的圆周偏 转,来解决排插时个别连接器对中性差而导致无法对插的难题。但仔细分析上述同轴 连接器的结构后发现(1)阳连接器外导体两端部的凸缘具有相同的结构,均直插到 对应的阴连接器外壳开口中,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之间的锁定是靠绝缘子曲面内腔与 绝缘体的球面配合来实现的,可由于受绝缘材料的影响,绝缘子曲面内腔与绝缘体的 球面之间很容易磨损,这使得在较少的插配次数下就会出现连接器损坏现象,即它的 使用寿命较短。(2)由于阴、阳连接器的绝缘体、绝缘子需加工球面,这会造成加工 不便、总体成本较高的缺陷。(3)在阳连接器的内导体上开有膨胀缝,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虽然与阴连接器的内导体之间接触性能好了,但同时会加剧两者之间 的磨损。(4)由于阳连接器绝缘子两端的内表面结构不同,势必要求在各线路板上安 装不同结构的阴连接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场合。(5)尤其重要的是, 在插拔分离时,总会有一部分阳连接器留在第一线路板的阴连接器上,而另一部分阳 连接器留在第二线路板的阴连接器上。这对于测试工作中,人们总是希望所有的阳连 接器能留在测试台线路板的阴连接器上,即期望阳连接器能统一留在其中一线路板的 阴连接器中。可上述现象,无疑会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且插拔起来费时费力,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同时这种无为的多次插拔后,也会使同轴连接器加快损坏,无意中降低了它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使用寿命 长且在拔离时能让转接器自动地留在位于同一线路板上插座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加工方 便、成本低,且能在盲配、不对中的条件下同样能直接进行插配、自行校正位置的射 频同轴连接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 接器由两插座和位于两插座之间的转接器组成,其中各插座具有由内而外依次组装的 带插孔导电体、绝缘体和外壳,转接器则也有从内而外组装的内导体、绝缘子和转接 器外壳组成,所述转接器外壳的两端部外周面分别设有凸缘,所述插座外壳上则设有 用来可插入上述转接器外壳端部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外壳的两端部上还 分别间隔地开有多个轴向缝隙而形成相互分隔的多个弹性片,且该转接器外壳两端部 上的凸缘的轴向长度不等而形成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的轴向长度短于第 二凸缘的轴向长度,而所述插座在靠近开口底部的侧壁上开有与上述第一凸缘相匹配 的凹槽,当所述的转接器插入对应的插座后,所述的第一凸缘位于对应插座的上述凹 槽内,而所述的第二凸缘则紧贴于对应插座的开口内侧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转接器外壳的两端部内侧壁和所述的绝缘子外表面 之间最好分别留有间隙。利用该间隙,可以使转接器相对于中轴线发生一定的偏转, 以自动校正位置,达到直接进行插配的目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间隙可以取值为0.05mm 0.2mm,尤其以0.1mm为佳,这样既满足了转接器偏转的要求,又能保持转接器外壳与转接器绝缘子之间的结合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种优选方案,在转接器外壳内侧壁中部还可以具有一定位凸 起,而在转接器绝缘子外表面上设有与上述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凹部。借助于定位凸起 与凹部的配合,来提高转接器外壳与转接器绝缘子之间的结合力。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内导体设计成插针结构,该插针的中部也可以设有凸 圈,而对应的绝缘子上则设有供该凸圈容纳的定位槽,同理,利用定位槽与凸圈的配 合,可提高插针与绝缘子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以提高同轴连接器的插拔次数。较为有益的是,将插座外壳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即该插座外壳由座体和筒体组 成,座体上开有台阶孔,而筒体一端座落上述台阶孔中,并且该筒体的一端内侧壁还 开有一限位槽,该筒体的另一端成为所述的开口,而所述的插座绝缘体上则具有与该 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环,利用插座外壳的分体压配结构,使插座绝缘体牢固地定位 在插座外壳上,这样可以减小插座的轴向长度,縮小体积,使本专利技术可安装在线路板 之间间距较小的场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本专利技术在转接器外売两端上巧妙 地设计了轴向长度不等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插配后,使第一凸缘陷入对应插座的 凹槽中,而第二凸缘无法落入另一插座的凹槽中,因而使转接器与各插座之间的插拔 力变成不相等,当拔离时,使第二凸缘一侧较容易从对应的插座中脱离,从而使转接 器统一留在其中一线路板的插座上,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操作时间,另一方面减小了无 为的插拔动作;同时这种利用外壳之间的锁定,也大大地提高了插配次数,使同轴连 接器的使用寿命更长。(2)由于本专利技术无需在绝缘体、绝缘子上加工球面结构,仅在 转接器外壳与其绝缘子之间留有间隙,遇到盲配、不对中的条件下,只要利用上述间 隙,就可使转接器在插座的开口内发生一定的偏转,以自动校正位置,达到直接进行 插配的目的,这样即使两线路板之间的多组连接器中具有不同轴安装的结构,本专利技术 也可方便地进行对插,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整组面板或设备无法安装的缺陷,且加工方 便,制作成本低。(3)本专利技术中的两插座可采用相同的结构,方便制造和使用。( 4)内导体采用插针和插孔结构,能提高同轴连接器的插拔次数。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转接器与其中一插座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转接器与对应插座处于拔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1中转接器插在其中 一插座上的立体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5为图4插座的立体图6为图4中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7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由两插座(1)和位于两插座之间的转接器(2)组成,其中各插座(1)具有由内而外依次组装的带插孔导电体(3)、绝缘体(4)和外壳(5),转接器(2)则也有从内而外组装的内导体(6)、绝缘子(8)和转接器外壳(7)组成,所述转接器外壳(7)的两端部外周面分别设有凸缘,所述插座外壳(5)上则设有用来可插入上述转接器外壳端部的开口(5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外壳(7)的两端部上还分别间隔地开有多个轴向缝隙(73)而形成相互分隔的多个弹性片(75),且该转接器外壳两端部上的凸缘的轴向长度不等而形成第一凸缘(71)和第二凸缘(72),该第一凸缘(71)的轴向长度短于第二凸缘(72)的轴向长度,而所述插座在靠近开口底部的侧壁上开有与上述第一凸缘(71)相匹配的凹槽(522),当所述的转接器(2)插入对应的插座(1)后,所述的第一凸缘(71)位于对应插座的上述凹槽(522)内,而所述的第二凸缘(72)则紧贴于对应插座的开口(521)内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仕方人根詹昌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吉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