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23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每个相绕组包括K个支路绕组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其中K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及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包括并绕连接的2个导体,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与该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的技术方案取消了相关技术中的各相绕组间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与汇流排,散热均匀,提升功率和扭矩,简化了接线方式,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中定子绕组包括多个U形导体,将多个U形导体按照一定的排布方式,穿进定子铁芯的槽内,形成所需电机的三相绕组,现有技术中每相绕组间需要使用大量的汇流条和汇流排连接该相绕组,定子绕组的排布方式复杂,成形困难,生产成本高;为实现电机的高效化、小型化和集成化,扁线电机采用截面积较大的扁线导体作为定子绕组,虽然给电机带来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优势。但是,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由于磁场的高频变化会导致靠近槽口处扁线导体的集肤效应愈技术显,由此产生的涡流损耗将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其通过槽内导体组的设置,降低集肤效应引起的定子绕组上的涡流损耗,取消汇流条与汇流排,简化了接线方式,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电机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包括:一种电机定子,包括:
[0005]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槽,该多个槽形成在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
[0006]定子绕组,包括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相绕组,并在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M层,M为大于等于5整数;
[0007]每个相绕组包括K个支路绕组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其中K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及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包括并绕连接的2个导体,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与该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
[0008]进一步地,当K等于1时,每个相绕组为一支路绕组串联,该相绕组的一支路绕组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线圈单元及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二线圈单元;
[0009]当K等于2时,每个相绕组为两支路绕组并联,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包括:位于定子铁芯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三线圈单元及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四线圈单元,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五线圈单元及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
[0010]进一步地,当K等于1时,每个相绕组的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二线圈单元的节距。
[0011]进一步地,当K等于2时,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
线圈单元的节距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相同,且第一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与第二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
[0012]或当K等于2时,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且第一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与第二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相同;
[0013]或当K等于2时,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且第一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与第二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相同。
[0014]进一步地,支路绕组的第一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支路绕组的第二线圈单元的节距为整节距;
[0015]或每个支路绕组的第一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支路绕组的第二线圈单元的节距为整节距;
[0016]或每个支路绕组的一部分第一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另一部分第一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二线圈单元的节距为整节距。
[0017]进一步地,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五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
[0018]或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五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
[0019]或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五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
[0020]或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一部分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及另一部分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为整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一部分第五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及另一部分第五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为整节距;
[0021]或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为长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五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为短节距。
[0022]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的2个导体设置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2层且沿定子铁芯周向交替设置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
[0023]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还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七线圈单元。
[0024]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导体包括并绕连接的2个导体,或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导体为1个导体。
[002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
[002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槽,该多个槽形成在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定子绕组,包括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相绕组,并在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M层,M为大于5整数;每个相绕组包括K个支路绕组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其中K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及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包括并绕连接的2个导体,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与该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的技术方案其通过槽内导体组的设置,降低集肤效应引起的定子绕组上的涡流损耗,取消汇流条与汇流排,简化了接线方式,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槽,该多个槽形成在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其特征在于:定子绕组,包括安装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相绕组,并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M层,M为大于等于5整数;每个所述相绕组包括K个支路绕组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其中K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所述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包括: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及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包括并绕连接的2个导体,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与该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至少极数/K个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当K等于1时,每个所述相绕组为一支路绕组串联,该相绕组的一支路绕组包括: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线圈单元及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二线圈单元;当K等于2时,每个所述相绕组为两支路绕组并联,该相绕组的第一支路绕组包括:位于所述定子铁芯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三线圈单元及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四线圈单元,该相绕组的第二支路绕组包括: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五线圈单元及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当K等于1时,每个所述相绕组的支路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于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二线圈单元的节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当K等于2时,每个所述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与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相同,且所述第一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与所述第二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或当K等于2时,每个所述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与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且所述第一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三线圈单元的节距与所述第二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相同;或当K等于2时,每个所述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与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线圈单元的节距不同,且所述第一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四线圈单元的节距与所述第二支路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的第六线圈单元的节距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松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