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接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11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枢接构件,其包含有:一本体、一盖体及一对转轴,此转轴由盖体侧边的一第二枢接孔插置入本体侧边的一第一枢接孔,使盖体可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本体旋转,此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当本体与盖体连接时,通过此变形槽使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第二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第一枢接孔的一端,而此第一定位环扣合于第二枢接孔,即第一枢接孔的另一端,通过卡制件与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摩擦力使盖体可相对于本体转动,并可固定于任意角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接构件,特别指一种应用于指向性天线,而使指向板可相对于基座旋转的枢接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桌上型计算机或是笔记型计算机已具备了强大的运算功能,而受到公司、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广泛使用。而为能有效地连结这些计算机,以便传递或交换各式各样的信息与数据,在大部分的公司或企业中,皆装设信号缆线与服务器,以构筑所需的内部网络。然后,由于有线网络其设计与实际布线的成本很高,加上对于借用或租用的办公室而言,有线网络的构建与拉线,往往会对建筑物造成伤害,并且星罗棋布的复杂线路也不利于管理与维护,因此,目前许多公司或企业已采用无线网络来构建所需的内部网络。请参考图1所示,为目前所使用的指向性天线10,此指向性天线10包含有一基座11及一指向板12,指向板12枢接于基座11上方。由于指向板12可以自由地摆动,以方便使用者可以任意地调整其方向与倾斜角度,使其尽可能地朝向无线服务器的位置,以提高其接收射频信号的效能。而在基座11的后侧延伸有一条信号传输线13,以便将指向板12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传送至计算机主机14中的网络卡、网络芯片...等通信模块,之后,再经由通信模块的译码产生数字数据或信息,以提供计算机主机14的操作系统使用。一般而言,由于在指向板12中制作了排列非常密集的天线阵列(antennaarray),而使用者可调整指向板12的方向使其精确地对准无线服务器的位置,以达到高增益的信号集中效果,而有利于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然而,在目前的指向性天线10中,其基座11与指向板12多是利用万向接头进行二者的连接,因此,指向板12仅能相对于基座11作X-Y轴所组成的平面上的旋转,而无法调整其在Z轴方向的位置,对于指向板12的Z轴方向的调整而言有一定的限制,而会影响到无线信号的传输。此外,此指向性天线10只能置放于一水平平台(如桌面、计算机主机...等)上,以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当使用者因节省空间或是其它特殊需求而需将指向性天线10固定于墙壁或是办公室的金属隔间时即无法使用,对于使用者而言也是另一项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公知所揭示的指向性天线中具有万向接头的设计,使指向板可相对于基座旋转,然而,其旋转的角度仅限于X-Y轴所组成的平面上的旋转,仍有改进之处。此外,公知的指向性天线的置放方式仅能平放于一水平平台上,而无法垂直地吊挂于墙壁或是吸附于金属隔间上,也会降低其置放时的灵活性。鉴于以上公知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为提供一种枢接构件,可应用于指向性天线,使指向板枢接于基座的一侧,且可相对于基座旋转。本技术提供的枢接构件,其中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的一侧边侧向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各所述第一枢接孔分别具有一定位端;一盖体,该盖体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其侧边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位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而该第二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一枢接孔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及连接于该第二枢接孔的一定位孔;及一对转轴,该转轴由该第二枢接孔插置入该第一枢接孔,该盖体以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该本体旋转,该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连接于该第一定位环的一定位块、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当该本体与该盖体连接时,该变形槽使该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该第二枢接孔及该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该定位端,而该定位块穿入该定位孔而抵靠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定位环扣合于该第二枢接孔,该卡制件与该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磨擦力使该盖体相对于该本体转动,并固定于任意角度。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本体还包含有一基座及一底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于该基座上。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基座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结合部,而该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结合使该基座及该底板结合。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底板还设置有一吊挂孔。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盖体还包含有一上盖板及一下盖板,而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的侧边分别延伸一相对应的一第一连接板及一第二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及该第二连接板的组合形成该第二连接部。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上盖板的外周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三结合部,而该下盖板对应于所述第三结合部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四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四结合部结合使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结合。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上盖板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定位件,而该下盖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定位件。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盖体的该容置空间置放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穿孔,该电路板置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该电路板的所述穿孔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穿入所述穿孔后进行结合,即可固定该电路板的位置。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本体内设置一磁性组件,使该枢接结构可吸附一金属材料上。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本体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件,以固定该磁性组件的位置。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转轴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所组成。此枢接构件包含有三个主要的部分一本体、一盖体及一对转轴。此本体即公知指向性天线中的基座的部分,此本体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这两个第一连接部内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此第一枢接孔分别具有一定位端。此盖体即公知指向性天线中的指向板的部分,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一电路板、一反射板及其它电子组件,此盖体的侧边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此第二连接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而第二连接部对应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枢接孔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及连接于该第二枢接孔的一定位孔。此转轴由第二枢接孔插置入第一枢接孔,使盖体可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本体旋转。此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连接于此第一定位环的一定位块、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当本体与盖体连接时,通过此变形槽使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第二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第一枢接孔的定位端;而此定位块穿入此定位孔而抵靠于第一连接部;此第一定位环扣合于第二枢接孔;通过卡制件与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磨擦力使盖体可相对于本体转动,并可固定于任意角度。因此,可调整指向板于Z轴方向的位置,使其精确地对准无线服务器的位置,以达到高增益的信号集中效果,而有利于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此本体的底部开设一吊挂孔,使整个指向型天线可吊挂于墙壁上。此外在本体内设置有一磁性组件,使整个枢接构件可通过此磁性组件而吸附一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隔间上。通过此吊挂孔及磁性组件的设计,可增加使用者置放此枢接构件时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指向性天线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此枢接构件的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图3A及图3B,分别为此枢接构件中本体的组合图及分解图;图4A及图4B,分别为此枢接构件中盖体的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图4C及图4D,分别为此盖体中上盖板的仰视图及下盖板的立体图;图5为此转轴的立体图;及图6为由底部观看此枢接构件时,其转轴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透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指向性天线 11 基座 12 指向板 13 信号传输线14 计算机主机 20 本体21 基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的一侧边侧向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各所述第一枢接孔分别具有一定位端;一盖体,该盖体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其侧边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位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而该第二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一枢接孔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及连接于该第二枢接孔的一定位孔;及一对转轴,该转轴由该第二枢接孔插置入该第一枢接孔,该盖体以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该本体旋转,该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连接于该第一定位环的一定位块、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该变形槽使该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该第二枢接孔及该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该定位端,而该定位块穿入该定位孔而抵靠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定位环扣合于该第二枢接孔,该卡制件与该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磨擦力使该盖体相对于该本体转动,并固定于任意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登照杨盛雄
申请(专利权)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