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273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应用于管束上,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管束的折弯部;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个防振组件,防振组件包括第一端部卡条、第二端部卡条和若干个中间卡条,其中第一端部卡条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若干个中间卡条排列后固定于第一端部卡条与第二端部卡条之间;第一端部卡条、第二端部卡条的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若干个中间卡条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相互对接的两个弧形槽内夹持管束的其中一个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板将防振组件与管束端部支撑板连成一整体并固定,设置一组或多组防振装置,以达到预期的防振效果。的防振效果。的防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是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动力、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广泛采用的工艺设备。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流体在壳程横向冲刷管束,由于工况的变化以及流动状态的复杂性,换热管总会发生或大或下的振动。产生振动的振动的振源为流体稳定流动产生的振动、流体速度的波动。通过管道或其它连接件传播的动力机械振动等,横向流是流体诱导管束振动的主要根源。
[0003]目前现有管束结构仅对管束直管段通过折流板及支持板进行支撑、固定。对U形管束尾部的固定并未有效固定防振。
[0004]存在的问题:
[0005]由于涡流诱导脱落振动,絮流振动、流体弹性激振、声共鸣、脉动诱导发振动,若尾部得不到有效防振,会由于振动引起如下后果:
[0006]1.相邻管或管与壳体间的相互碰撞,使管与壳体受到磨损而开裂;
[0007]2.管子因不断撞击折流板孔而被切断;
[0008]3.管子与管板连接处发生泄漏;
[0009]4.管子的疲劳破坏;
[0010]5.声压级高达150dB(A)的噪声污染;
[0011]6.增大壳程流体的压力降;
[0012]7.造成换热器的损伤,所以应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本技术通过固定板将防振组件与管束端部支撑板连成一整体并固定,设置一组或多组防振装置,以达到预期的防振效果。
[001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应用于管束上,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管束的折弯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个防振组件,所述防振组件包括第一端部卡条、第二端部卡条和若干个中间卡条,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卡条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中间卡条排列后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卡条与所述第二端部卡条之间;
[0015]所述第一端部卡条、所述第二端部卡条的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若干个中间卡条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弧形槽,所述第一端部卡条内侧的所述弧形槽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卡条的所述弧形槽对接,所述第二端部卡条内侧的所述弧形槽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卡条的所述弧形槽对接,相邻所述中间卡条之间的所述弧形槽对接;
[0016]相互对接的两个所述弧形槽内夹持所述管束的其中一个弯管。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管束的中心位置,所述若干个防振组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卡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槽为圆形半槽,相互对接的两个所述弧形槽形成一个圆形圈。
[0019]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圆形圈之间的区域分为非点焊区和点焊区,靠近两个所述圆形圈的区域为非点焊区,两个非点焊区之间为点焊区。
[0020]进一步的,两个非点焊区的总长度等于点焊区的长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防振组件还包括包边板,所述包边板由多个平板组成,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多个平板分别固定于所述防振组件的侧面上。
[0022]进一步的,所述防振组件形状为对称六边形。
[0023]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防振组件均布。
[0024]进一步的,所述防振组件为3个,中间一个所述防振组件垂直于所述支撑板,另外两个所述防振组件均与中间的所述防振组件呈夹角45
°
设置。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6]1、本技术将管束端部固定成一整体,减少换热管间以及管束端部整体的振动;
[0027]2、本技术采用焊接结构使防振组件不易松动;
[0028]3、本技术同时考虑换热管热胀自由伸长量以及预防流体诱导振动;
[0029]4、本技术结构简单,结构刚性好,管束质量好,适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应用示意图;
[0031]图2是防振组件示意图;
[0032]图3是第一端部卡条、第二端部卡条和一个中间卡条示意图;
[0033]图4是点焊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应用于管束2上,管束2由很多U型管组成,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固定于管束2的折弯部,用于支撑固定防振组件4。
[0042]支撑板1上固定有若干个防振组件4,其中,可以是一个,可以是多个,看实际情况设置防振组件4的个数。
[0043]如图2所示,防振组件4包括第一端部卡条41、第二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应用于管束(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固定于所述管束(2)的折弯部;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有若干个防振组件(4),所述防振组件(4)包括第一端部卡条(41)、第二端部卡条(43)和若干个中间卡条(42),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卡条(41)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中间卡条(42)排列后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卡条(41)与所述第二端部卡条(43)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卡条(41)、所述第二端部卡条(43)的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44),所述若干个中间卡条(42)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弧形槽(44),所述第一端部卡条(41)内侧的所述弧形槽(44)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卡条(42)的所述弧形槽(44)对接,所述第二端部卡条(43)内侧的所述弧形槽(44)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卡条(42)的所述弧形槽(44)对接,相邻所述中间卡条(42)之间的所述弧形槽(44)对接;相互对接的两个所述弧形槽(44)内夹持所述管束(2)的其中一个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束振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位于所述管束(2)的中心位置,所述若干个防振组件(4)的所述第一端部卡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庆华张文铭张玉陈鑫吴思婷陈波桂亚书金雪徐磊许东杨召磊蒋俐松
申请(专利权)人:大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