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63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罐的内罐,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管路;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角接连接块,所述角接连接块连接有内连接管,所述角接连接块与所述内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环板,所述环板的外缘设置有外连接管;所述外连接管与所述内连接管平行,所述外连接管的外端口短于所述内连接管的外端口;所述外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双层管路的外管,所述内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双层管路的内管。本技术便于检测内外管的焊缝质量,并且内外管同心度一致,转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用lng双层罐,具体是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1、船用lng双层罐,管路基于防泄漏且真空绝热的要求,采用双层形式。此形式的检测要求由于其起到的作用、检测要求高。要从内罐体单层管转接到双层管路,也就是内罐与双层管路之间要有转接结构,在此转接结构中,内罐与双层管路的外管之间的连接形式采用角接形式。但角接具备如下缺点:

2、1、双层管的外管与转接装置的焊接接头无法进行射线检测,无法确保此处接头的焊缝质量,是一个重大的泄漏可能点。

3、2、内外管同心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本技术便于检测内外管的焊缝质量,并且内外管同心度一致,转接方便。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罐的内罐,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管路;

3、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角接连接块,所述角接连接块连接有内连接管,所述角接连接块与所述内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环板,所述环板的外缘设置有外连接管;所述外连接管与所述内连接管平行,所述外连接管的外端口短于所述内连接管的外端口;所述外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双层管路的外管,所述内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双层管路的内管。

4、进一步地,所述角接连接块、所述外连接管、所述内连接管、所述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角接连接块的外径大于所述环板的外径。

6、进一步地,所述外连接管、所述环板的外径相同。

7、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固定于所述内罐,所述接口的内孔与所述内连接管的内孔连通。

8、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9、本技术转接装置与双层管的连接方式,无论内管还是外管均采用对接形式,同时内外管形成一定的长度差,便于机加工以及检测;

10、本技术从结构上实现双层管与转换装置的连接形式为对接,保证了内管的同心;

11、本技术采用对接形式后,焊接接头可实施射线检测,可通过检测确保焊接接头的焊缝质量,避免产生泄漏点;

12、本技术对关键尺寸进行控制,确保了无损检测及机加工的可实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头(1),所述转接头(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罐的内罐(3),所述转接头(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管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连接块(101)、所述外连接管(102)、所述内连接管(103)、所述环板(104)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连接块(101)的外径大于所述环板(104)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管(102)、所述环板(104)的外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1)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接口(105),所述接口(105)固定于所述内罐(3),所述接口(105)的内孔与所述内连接管(103)的内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头(1),所述转接头(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罐的内罐(3),所述转接头(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双层管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连接块(101)、所述外连接管(102)、所述内连接管(103)、所述环板(104)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管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庆华叶兰吴思婷
申请(专利权)人:大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