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体及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703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箱,电池箱体包括:箱本体,箱本体的顶部具有第一盲孔,箱本体的底部具有第二盲孔;以及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于相堆叠的两箱本体,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其中一箱本体的第一盲孔相插接,第二端用于与另一箱本体的第二盲孔相插接。可提高电池箱之间的安装效率,以提高电池系统的安装效率,且无需采用安装框架进行安装,可减小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以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体及电池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池系统通常采用安装框架将多个电池箱进行安装,电池箱需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安装框架上;不仅导致电池系统占用空间较大,能量密度较低,且安装不便,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系统占用空间较大且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箱本体,箱本体的顶部具有第一盲孔,箱本体的底部具有第二盲孔;以及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于相堆叠的两箱本体,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其中一箱本体的第一盲孔相插接,第二端用于与另一箱本体的第二盲孔相插接。
[0005]本技术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箱体,在需将多个箱本体进行堆叠时,可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箱本体的第一盲孔相插接,使另一箱本体的第二盲孔与第二端相插接,支撑件进行定位的同时可支撑于两个箱本体之间,即可实现两个箱本体的堆叠,以此类推可实现多个箱本体的堆叠,简便快捷,可无需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有效提高采用箱本体的电池箱之间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安装效率,且无需采用安装框架进行安装,可减小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以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并且,采用独立于箱本体设置的支撑件与箱本体上的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相插接配合,可仅在箱本体需要进行堆叠时才使用,不凸设于外部而占用外部空间及干涉外界部件;并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均为盲孔,不仅利于与支撑件相配合以对其进行支撑,且盲孔相对于通孔,可保证箱本体的结构强度。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插接部,插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凸设于插接部并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于相堆叠的两箱本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部可对相堆叠的两个箱本体进行定位和支撑,以利于需堆叠的两个箱本体之间的快捷安装,第一支撑部可对相堆叠的两个箱本体中的上方一箱本体进行支撑,以提高支撑受力面积,并利于受力传递至插接部,使力更集中于插接部处,以保证堆叠支撑强度。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箱本体的顶部于第一盲孔的外围凸设有第一凸台,箱本体的底部于第二盲孔的外围凸设有第二凸台,第一支撑部用于抵接于相堆叠的两箱本体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台可增强箱本体在第一盲孔处的强度,第二凸台
可增强箱本体在第二盲孔处的强度,防止相堆叠的箱本体发生形变,以保证箱本体相堆叠的稳固性,且通过第一支撑部抵接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利于两个箱本体相堆叠时与支撑件的配合,并利于受力更直接地传递至插接部。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连接于第一支撑部;箱本体的顶部外沿凸设有第一棱边,箱本体的底部外沿凸设有第二棱边,第二支撑部用于抵接于相堆叠的两箱本体的第一棱边与第二棱边。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可对箱本体起到加强作用,通过第二支撑部支撑于两个箱本体的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之间,使得两个箱本体的支撑受力点在强度较高处,可保证支撑强度,提高堆叠时的稳固性;且第二支撑部受力可传递至插接部,使力更集中于插接部处,以保证箱本体堆叠支撑强度。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箱本体的顶部呈多边形,箱本体的顶部外沿四周均凸设有第一棱边,箱本体的底部呈多边形,箱本体的底部外沿四周均凸设有第二棱边;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用于同时抵接于相邻的两第一棱边,第二支撑部的另一侧用于同时抵接于相邻的两第二棱边。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同时抵接于相邻两第一棱边,第二支撑部的另一侧同时抵接于相邻两第二棱边,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棱边及第二棱边的配合加强效果,保证相堆叠的箱本体与支撑件配合处的支撑强度。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箱本体的侧壁设有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的一端延伸至箱本体的顶部,第一加强部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和/或,箱本体的侧壁设有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的一端延伸至箱本体的底部,第二加强部上开设有第二盲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部可对箱本体的侧壁进行加强,而第一盲孔设于第一加强部上,可保证箱本体在第一盲孔处的强度,从而保证支撑件与第一盲孔插接配合处的强度;第二加强部可对箱本体的侧壁进行加强,而第二盲孔设于第二加强部上,可保证箱本体在第二盲孔处的强度,从而保证支撑件与第二盲孔插接配合处的强度。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箱本体的顶部的箱角处具有第一盲孔,箱本体的底部的箱角处具有第二盲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角处的强度高于箱本体其他部分的强度,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设于箱角处,可保证支撑件与第一盲孔及第二盲孔相插接配合处的强度,保证箱本体之间的堆叠稳固性。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用于抵接于第一盲孔的底壁,第二端用于抵接于第二盲孔的底壁。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支撑件支撑于相堆叠的两个箱本体之间时的支撑强度。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箱本体包括:上箱体,第一盲孔设于上箱体上;以及下箱体,第二盲孔设于下箱体上,上箱体与下箱体相扣合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或电池模组的容纳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箱体和下箱体相配合,利于电芯或电池模组的容纳。
[002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电池箱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箱体;以及电芯或电池模组,电芯或电池模组容纳于箱本体的内部。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箱体,多个电池
箱可快速堆叠,可无需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有效提高电池箱之间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安装效率,且无需采用安装框架进行安装,可减小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以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箱本体相堆叠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箱本体相堆叠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中的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包括:箱本体,所述箱本体的顶部具有第一盲孔,所述箱本体的底部具有第二盲孔;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于相堆叠的两所述箱本体,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其中一所述箱本体的所述第一盲孔相插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另一所述箱本体的所述第二盲孔相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以及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凸设于所述插接部并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于相堆叠的两所述箱本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的顶部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外围凸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箱本体的底部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外围凸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抵接于相堆叠的两所述箱本体的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箱本体的顶部外沿凸设有第一棱边,所述箱本体的底部外沿凸设有第二棱边,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抵接于相堆叠的两所述箱本体的所述第一棱边与所述第二棱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的顶部呈多边形,所述箱本体的顶部外沿四周均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原松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