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异性蛋白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77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8
本公开涉及可用于治疗癌症的多特异性重组蛋白质。组蛋白质。组蛋白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特异性蛋白质
[0001]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857,037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用于治疗癌症的多特异性蛋白质。
[0004]以引用方式并入序列表
[0005]与此同时提交的计算机可读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表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并标识如下:ASCII(文本)文件,名称为53893A_Seqlisting.txt;大小:107,894字节,创建于2020年5月21日。

技术介绍

[000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的几个成员在初始T细胞活化后发挥作用,以维持T细胞应答,因此在免疫系统的组织和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CD27、4

1BB(CD137)、OX40(CD134)、HVEM、CD30和GITR可对T细胞具有共刺激效应,这意味着它们在初始T细胞活化后维持T细胞应答(Watts T.H.,2005年,Annu.Rev.Immunol.,第23卷,第23

68页)。根据病征,经由共刺激TNF家族成员进行刺激可加剧或改善疾病。
[0007]4‑
1BB(CD137)是TNF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已被首先标识为其表达由T细胞活化诱导的分子(Kwon Y.H.和Weissman S.M.1989年,Proc.Natl.Acad.Sci.USA,第86卷,第1963

1967页)。后续研究表明4

1BB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NK细胞、NKT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以及非造血起源的细胞(诸如内皮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4

1BB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主要是诱导型的,并且由各种刺激信号驱动,诸如T细胞受体(TCR)或B细胞受体触发,以及通过共刺激分子或促炎细胞因子的受体诱导的信号传导。
[0008]已知4

1BB信号传导刺激NK细胞的IFNγ分泌和增殖,以及促进树突状细胞(DC)活化,如由它们增加的存活率和分泌细胞因子和上调共刺激分子的能力所指示的。然而,4

1BB最好表征为在T细胞CD4+和CD8+亚群中调节TCR诱导的活化的共刺激分子。结合TCR触发,激动性4

1BB特异性抗体增强T细胞增殖,刺激淋巴因子分泌并降低T淋巴细胞对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敏感性(Snell L.M.等人,2011年,Immunol.Rev.,第244卷,第197

217页)。根据4

1BB抗体在体外对T细胞的这些共刺激效应,将它们施用于携带肿瘤的小鼠在许多实验肿瘤模型中导致强效抗肿瘤效应(Melero I.等人,1997年,Nat.Med.,第3卷,第682

685页;Narazaki H.等人,2010,Blood,第115卷,第1941

1948页)。体内衰竭实验表明CD8+T细胞在4

1BB特异性抗体的抗肿瘤效应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然而,根据肿瘤模型或组合疗法(包括4

1BB特异性抗体),已报道了其他类型的细胞(诸如DC、NK细胞或CD4+T细胞)的作用(MuriUo O.等人,2009年,Eur.J.Immunol.,第39卷,第2424

2436页;Stagg J.等人,2011年,Proc.Natl.Acad.Sci.USA,第108卷,第7142

7147页)。
[0009]除了对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直接影响之外,4

1BB激动剂还可通过4

1BB介导的肿
瘤血管内皮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上调来诱导肿瘤中活化的T细胞的浸润和滞留。4

1BB触发还可逆转由暴露于可溶抗原而诱导的T细胞无反应状态,这可有助于破坏肿瘤微环境中或慢性感染期间的免疫耐受。
[0010]据报道,全身施用4

1BB特异性激动性抗体诱导与肝脏毒性相关联的CD8+T细胞的扩增(Dubrot J.等人,2010年,Cancer Immunol.Immunother.,第59卷,第1223

1233页)。在人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NCT00309023)中,每三周施用一次4

1BB激动性抗体(BMS

663513),持续12周,诱导患有黑素瘤、卵巢癌或肾细胞癌的患者的疾病稳定。然而,另一个试验(NCT00612664)中给出的相同抗体引起4级肝炎,从而导致试验终止(Simeone E.和Ascierto P.A.,2012年,J.Immunotoxicology,第9卷,第241

247页)。
[0011]因此,需要有效地接合4

1BB同时避免不期望的副作用的新一代激动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12]基于本文提供的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或仅能够使用常规实验来确定本文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许多等同物。此类等同物旨在由以下实施方案(E)涵盖。
[0013]E1.一种重组蛋白质,该重组蛋白质包含特异性结合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第一锚蛋白重复结构域和特异性结合4

1BB的第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
[0014]E2.根据E1所述的重组蛋白质,该重组蛋白质还包含特异性结合4

1BB的第三锚蛋白重复结构域。
[0015]E3.根据E2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锚蛋白重复结构域根据下式从N末端到C末端排列:(FAP结合结构域)

(4

1BB结合结构域)

(4

1BB结合结构域)。
[0016]E4根据E1至E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蛋白质,该重组蛋白质还包含半衰期延长部分。
[0017]E5.根据E4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半衰期延长部分包含特异性结合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锚蛋白重复结构域。
[0018]E6.根据E5所述的重组蛋白质,该重组蛋白质还包含特异性结合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锚蛋白重复结构域。
[0019]E7.根据E6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锚蛋白重复结构域根据下式从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本文也称为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1))

(FAP结合结构域)

(4

1BB结合结构域)

(4

1BB结合结构域)

(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本文也称为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2))。
[0020]E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重组蛋白质,所述重组蛋白质包含:特异性结合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质(FAP)的第一锚蛋白重复结构域、特异性结合4

1BB的第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特异性结合4

1BB的第三锚蛋白重复结构域、特异性结合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锚蛋白重复结构域以及特异性结合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锚蛋白重复结构域,其中所述锚蛋白重复结构域根据下式从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

(FAP结合结构域)

(4

1BB结合结构域)

(4

1BB结合结构域)

(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FAP结合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并且以10nM或低于10nM的K
D
值结合人FAP。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FAP结合结构域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4

1BB结合结构域中的每一者独立地包含与SEQ ID NO:3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并且以10nM或低于10nM的K
D
值结合人4

1BB。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4

1BB结合结构域中的每一者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N末端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5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并且以10nM或低于10nM的K
D
值结合人血清白蛋白。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N末端血清白蛋白结构域包含SEQ ID NO:5的氨基酸序列。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所述C末端血清白蛋白结合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并且以10nM或低于10nM的K
D
值结合人血清白蛋白。9.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分子伴侣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