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26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该微流控分析芯片包括:芯片本体,其内上下至少设有两个微流通道;血细胞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微孔;电阻抗信号电极对;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微流通道内加入待测样本,利用电阻抗信号电极对、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对一定时间内的待测样本的电阻抗脉冲信号进行采集,根据采集的电阻抗脉冲信号实现对待测样本中血细胞进行检测,微流控分析芯片尺寸小,检测所需的样本少,无需单独的废液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该微流控分析芯片,实现了一次加样,同时获取血细胞、蛋白的检测结果,极大简化了临床炎症感染诊断检测项目操作步骤、降低了样本需求量。求量。求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样本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

技术介绍

[0002]血细胞、血红蛋白(HG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等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临床炎症相关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针对上述项目,现有检测技术不但实现了“分别加样分别检测”、“一次加样同时检测两个项目”,同时也朝着微流控方向发展。
[0003]现有技术一方面促进了临床炎症感染诊断生物标志检测操作的简便化,但仍然遗留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血细胞检测而言,目前的检测设备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且需要单独的废液罐,废液处理费时费力,试剂多人份,容易造成试剂过期浪费。同时,血细胞检测与炎症感染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分别属于两种检测原理,所需样本形式各有不同。如血液细胞检测,需要抗凝全血;炎症感染生物标志物检测需要用到祛除血液细胞后的血浆或血清,实际检测中往往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实现血液细胞的祛除。现有技术为了实现一次加样、完成上述两类检测,则需要在设备上集成分血装置。分血装置的加入,不但增加了设备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的故障率,同时,样本消耗量也随检测项目的增加而增大。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小/微化主要集中于单方法学的运用,一台设备只能提供同一方法学不同项目的同时检测,导致血细胞、蛋白的检测需配置不同设备。
[0004]基于目前血细胞检测以及血细胞检测与炎症感染生物标志物无法同时检测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以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包括:
[0007]芯片本体,其内上下至少设有两个微流通道,所述芯片本体上还设有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与其中一个微流通道连通;
[0008]血细胞检测组件,包括:
[0009]第一微孔,其用于连通上下两个微流通道;
[0010]电阻抗信号电极对,其位于所述第一微孔两侧且分别位于两个微通道上,所述电阻抗信号电极对用于输出血细胞电阻抗脉冲信号;
[0011]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位于微流通道内且位于电阻抗信号电极对下游,所述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用于确定血细胞电阻抗脉冲信号采集开始时刻;
[0012]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位于微流通道内且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下游,所述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用于确定血细胞电阻抗脉冲信号采集结束时刻。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还包括蛋白检测组件,所述蛋白检测组件包括
位于微流通道内的检测试纸条,所述检测试纸条至少包括:
[0014]结合垫,其包被有待测蛋白抗体,该抗体带有标记探针;
[0015]反应垫,其位于结合垫下游,所述反应垫上设置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包被有待测蛋白不同表位的抗体,所述质控线包被有多克隆抗体。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芯片本体内设置有两个微流通道,所述检测试纸条位于上方的微流通道内,上方的微流通道内位于第一微孔和检测试纸条之间的区域不连通,所述芯片本体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液流信号检测电极和第二微孔阵列,所述第二微孔阵列设置在两个微流通道之间并用于连通两个微流通道,所述结合垫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微孔阵列相贴合,所述液流信号检测电极位于下方的微流通道内且靠近所述第二微孔阵列,所述液流信号检测电极用于检测待测样本流入检测试纸条。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液流信号检测电极呈圆环状,所述液流信号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微孔阵列外周。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液流信号检测电极呈长条状且位于所述第二微孔阵列且靠近所述血细胞检测组件一侧。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检测试纸条还包括样本垫,所述样本垫、所述结合垫、所述反应垫依次相互搭接,所述样本垫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二微孔阵列。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检测试纸条还包括吸水垫,所述吸水垫位于所述反应垫远离所述结合垫一侧,所述吸水垫与所述反应垫相互搭接,所述检测试纸条所在的微流通道设有流道出口,所述吸水垫靠近所述流道出口。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芯片本体上对应反应垫处设有观测窗。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待测蛋白包括CRP、SAA、PCT、HGB、hs

CRP、HbA1c中的至少一种。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所述标记探针包括胶体金、荧光微球、量子点、有机纳米粒子、纳米磁性材料、镧系元素中的一种。
[0024]本技术的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的微流控分析芯片,通过向微流通道内加入待测样本,利用电阻抗信号电极对、信号采集开始电极、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对一定时间内的待测样本的电阻抗脉冲信号进行采集,根据采集的电阻抗脉冲信号实现对待测样本中血细胞进行检测,微流控分析芯片尺寸小,检测所需的样本少,无需单独的废液罐;
[0026](2)本技术的微流控分析芯片,还包括检测试纸条,其包括结合垫和反应垫,反应垫上设置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根据检测线和质控线的反应生成物对待测样本进行蛋白检测,通过该微流控分析芯片,实现了一次加样,同时获取血细胞、蛋白(如六种蛋白CRP、SAA、PCT、HGB、hs

CRP、HbA1c)的检测结果,极大简化了临床炎症感染诊断检测项目操作步骤、降低了样本需求量;同时本申请的微流控分析芯片实现蛋白质分析检测技术与电阻抗技术的结合,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对医护人员来说,无需准备不同类别样本(如抗凝血、促凝血),也无需配备多款设备,以达到检测目的,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血细胞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试纸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流控分析芯片含有两个微流通道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流控分析芯片含有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分析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其内上下至少设有两个微流通道,所述芯片本体上还设有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与其中一个微流通道连通;血细胞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微孔,其用于连通上下两个微流通道;电阻抗信号电极对,其位于所述第一微孔两侧且分别位于两个微通道上,所述电阻抗信号电极对用于输出血细胞电阻抗脉冲信号;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位于微流通道内且位于电阻抗信号电极对下游,所述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用于确定血细胞电阻抗脉冲信号采集开始时刻;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位于微流通道内且信号采集开始电极对下游,所述信号采集结束电极对用于确定血细胞电阻抗脉冲信号采集结束时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蛋白检测组件,所述蛋白检测组件包括位于的微流通道内的检测试纸条,所述检测试纸条至少包括:结合垫,其包被有待测蛋白抗体,该抗体带有标记探针;反应垫,其位于结合垫下游,所述反应垫上设置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包被有待测蛋白不同表位的抗体,所述质控线包被有多克隆抗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分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内设置有两个微流通道,所述检测试纸条位于上方的微流通道内,上方的微流通道内位于第一微孔和检测试纸条之间的区域不连通,所述芯片本体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液流信号检测电极和第二微孔阵列,所述第二微孔阵列设置在两个微流通道之间并用于连通两个微流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璠陈雪亮王小英赵飞周超方军生吴志红贺毅剑王建凤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